古琴的收藏與鑒賞
古琴收藏價格一路高走,一段時間內翻升幾十倍的琴價并不是每位收藏人士都吃得消的,從哪類琴入手收藏就成了見仁見智的問題。
內行藏家一般把古琴收藏分為三個檔次。唐、宋、元代的傳世名琴和明代皇室用琴為最上等。這類古琴存世量極少,能遇到一張,簡直三生有幸。但它們的價格也最為驚人,拍賣市場就是由它們在不斷刷新天價。身價稍遜的是明朝文人制作的古琴,此為第二檔次。它們因為比前一類古琴存量略多,價格也就略微低些,但價格也都不是一般人可以親近的。第三檔次的古琴為清代和民國時期的作品。此時期的古琴質量品相已遠不如前朝前代,它們的市場價值也就難望前兩類的項背,但其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可能也基本沒有,普通收藏者的荷包對應它們的身價依然顯得干癟。
筆者認為,收藏應從當今名家制作的名琴入手。評判古琴的好壞最主要看其音色,而音色的優(yōu)劣來自制琴的木材和制琴家高深的個人造詣。不少老屋、廟堂的房梁都是由年事甚高的桐木、杉木制造,這些老木料干燥堅硬,用它們制作的古琴音色純凈沉雄。如名家覓得如此好料,再輔以傳統(tǒng)手工工藝,歷經幾百道工序,就會誕生一張新制名琴。
筆者了解到,馬維衡、曾成偉、王鵬等幾位當代制琴大師,他們制作的琴都很有個人特色。由于古琴必須手工制作,只有識琴懂樂的人才能制作它,好的斫琴家必然也是好的古琴演奏家。比如,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曾成偉先生就是國內蜀派古琴的代表人物,他從小師從外祖父、蜀派古琴家喻紹澤學習,還是蜀派古琴大師張孔山的第六代傳人。在演奏之余,他精研斫琴技術,個人深厚的藝術底蘊保證了他制作的每一張古琴都是珍品。揚州的馬維衡先生也是“彈而優(yōu)則作”,他制作的古琴自成風格,名頭甚響,有“馬琴”的美譽,業(yè)內人士一致公認“馬琴”不僅音色好,價格也很公道。
◎如此滄桑的古琴,深得藏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