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他,是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的首席技師,獲得過中國技能工人的最高獎項“中華技能大獎”,是2015年央視推出的8名大國工匠之一。他,也是一名永不服輸的電焊工,憑著愛一行、干一行的執(zhí)著,37年來堅守在平凡的焊接崗位上,品嘗過實現夢想的喜悅,經歷過意外工傷帶來的沉痛打擊,一路不畏艱難、一路頑強拼搏、一路勇敢超越,演繹出從普通工人到大國工匠的“最美”人生。他,就是來自中國兵器內蒙古一機集團的盧仁峰。
講起這一路成長、成才的故事,55歲的盧仁峰從容淡定。這位一身藍色工裝、目光銳利的工人師傅,語言沉穩(wěn)而平靜,仿佛這一路上的困難和挫折都是自然而然,這一路上的付出與奉獻都是無怨無悔。
“當工人就要當最優(yōu)秀的工人,干電焊就要干成最有水平的專家?!?979年,16歲的盧仁峰來到內蒙古包頭市一機集團,成為了一名焊接工人。從那時起,盧仁峰就立志要當一個好工人,“手上要有功夫,要學最好的技術”。從此,他開始格外用心地學習。師傅干活時,他緊緊盯著,默默記下操作要領;師傅休息時,他抓住機會主動操作,反復練習反復實踐,就是在吃飯的時候,他都把筷子當成焊條、桌子當成試板。
“越來越入門,越來越喜歡焊接這項工作,感到技術是很有意思的,越來越體會到其中的許多內涵。”對焊接入了迷的盧仁峰,把閱覽室里的《金屬學》《焊接工藝》等書籍幾乎翻爛了,記下了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正當盧仁峰準備在焊接崗位上大顯身手的時候,一次意外造成了他左手功能喪失,一年中經歷了8次手術。這對于一個手藝人來說是多么致命的打擊!“傷痛沒有讓我放棄,只會讓我更加堅強!”別人一次完成的活兒,盧仁峰要兩三次甚至數次才能完成,他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天至少焊50根焊條,就這樣,每天一蹲就是幾個小時。1994年,盧仁峰參加了兵器集團舉辦的首屆技能大賽,在比賽中,他用一只巨大的手套,將自己殘疾的左手完全掩飾起來,同正常人的雙手去競爭,取得了焊工比賽第2名的好成績,被譽為“獨手焊俠”。
除了肯下功夫,盧仁峰還“好琢磨”。“我就覺得別人不動腦筋的地方我應該動。”憑著這股好鉆研、愛動腦的韌勁兒,盧仁峰突破了一道又一道的技術難題,融化極氬弧焊、微束等離子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HT火花塞異種鋼焊接技術”等國家專利,盧仁峰不斷在焊接技術上取得新成就,成為了一名焊接技術的專家。這中間,每取得一項創(chuàng)新的背后都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付出, 每取得一點成績的背后都凝結著他辛勤的汗水與淚水。
“工人者,藝師也”,盧仁峰說,“我是一名工匠的傳承者,我更有義務做年輕人的榜樣,帶領他們成為焊接行業(yè)里的能手和帶頭人。”盧仁峰帶徒弟可謂費盡心機。他要求徒弟一年內必須每天進行5塊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每點誤差不得大于0.5mm;他把自己的焊接技巧總結成小冊子,把自己的“帶水帶壓焊法”等看家本事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 2012年,他成立了“盧仁峰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領更多的人成為技術骨干…… 從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到帶領出一支高技能團隊,盧仁峰完成了從小我向大我的嬗變,演繹了作為一名有抱負、負責任、受尊重的大國工匠的最美人生。
匠心筑夢。當我們說起“工匠”,我們談的是“工匠”的知識、經驗,是常年累月的艱苦訓練乃至獨一無二的技藝傳承;當我們贊嘆工匠的高超技藝時,不能忘記支撐他們一路走來的“工匠精神”。正是這種永不服輸、不怕付出,才把許多不可能變?yōu)榭赡?;正是這種精益求精、執(zhí)著堅守,才成就了一個又一個行業(yè)巔峰;正是這種默默奉獻、甘為人梯,才使我們在“中國創(chuàng)造”的道路上走出時代強音。如盧仁峰一樣的“工匠”們,是我們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