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雅
從2014年的“青春不朽”和2016年的“說話”可以確認高考作文加強了對思考能力的考查。立意大眾化,人云亦云的作文與立意高遠的作文分數差距拉大。由于考場作文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即使“靈光乍現”,也很難“匠心獨運”。大部分的情況恰恰是,行文思路的混亂感與情感抒發(fā)的隨意性把唯一的一點點靈感也沖刷干凈,最終難免“趁興落筆,敗興收場”。
那么考場作文能否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讓那點“靈感”發(fā)揮到最佳效果呢?筆者想通過以下兩篇材料作文,談談考場記敘文寫作中的幾個關鍵點。
第一篇材料作文: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讓人期盼希望,發(fā)現美好;等,也能讓人無為地消磨時間,最終一事無成。有人在等中枝葉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第二篇材料作文: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閱歷、見識一天天的豐富。對過去熟悉的人、事、物也會有一個重新的發(fā)現。如今的你又重新發(fā)現了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呢?
一、審題的關鍵:化大為小,化虛為實
閱讀完材料,可以歸結出“等”和“重新發(fā)現”這樣的關鍵詞。為避免空洞和不著邊際,需要結合材料對關鍵詞進行思考。第一則材料中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等待狀態(tài),一是等待的結果。筆者以為可以給關鍵詞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個定語或賓語,這樣切小了角度,行文也就有了方向。而“重新發(fā)現”這則材料并沒有多少審題難度,只需說明“重新發(fā)現什么”即可。
總之,記敘文審題的關鍵點在于,選擇一個角度去寫,不必面面俱到,但求實實在在,古人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比绱瞬拍軐懮顚懲?。
二、選材的關鍵:從身邊著手,用慧眼省視
我們必須擁有一雙慧眼去觀察世界。從自身向外圍發(fā)散,由“小我”拓展至“大我”境界。我們可以著眼于小我的真實性,如“重新發(fā)現”中某學生寫道:
我們心中的父母,總是堅強而勇敢,他們仿佛從沒有淚水與憂傷。而這個小小的站臺上,我卻重新發(fā)現了他們心底隱藏的脆弱。車門會冰冷地關閉,兒女會漸行漸遠,但不管走得多遠,我們都應該記著,不要讓愛我們的人孤單地微笑。
“送別”的選材并不新奇,但能在“送別”中領悟人生真諦,化作“千古同感”,這便是“平中見奇”。從身邊著手,能夠“慧眼”體悟人生歷程中的酸甜苦辣,這才是選材上取勝的最關鍵之處。
三、謀篇的關鍵:自導自演,精心布局
作文的布局必須遵照一個原則:由整體到局部。這種說法比較空洞,若學生可以把自己看做一個導演,那么記敘文寫起來或許會生動一點。例如,“等”這場“戲”我們需要塑造一個積極與命運抗爭的主人公形象。布局中有倒敘、插敘、抑揚、對比、巧合、誤會等手法,而800字左右的作文,人物經歷跨度不宜過長,那么,我們可以選擇在一個場景中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以體現主題。
他年輕時又何嘗不是意氣風發(fā)?仗著人好魚鮮,他的攤位總是最紅火的一個,可畢竟一生太過漫長,而良辰美景又太過短暫,在接連生下兩個智障的兒子后,他的家,垮了。在他的兒子跳樓摔成重傷后,衣不解帶照顧的妻子,家中唯一一個正常的,能分擔痛苦的人,也驟然逝世。
成功的記敘文最重要的不是故事情節(jié)的前因后果,而是在情節(ji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要成功的塑造人物形象,要靠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去展現。
我禁不住再去打量他,早已霜白的亂發(fā)被舊時的破帽子壓著,黑手套,黑圍巾,黑套鞋,賣魚的標配卻是那人讓人壓抑的心情。
記敘文中還需要精心布局人物出場,設計環(huán)境氛圍、音樂燈光等舞臺效果。
冬日的菜場,像灌滿冷風的口袋,充斥著瓜果魚蝦混雜成的濃厚的腥臭味,魚販擠擠挨挨,占著自己的位置,白色泡沫盒臟得不像樣,塑料薄膜里的魚,是被快結冰的水凍僵了,只有微微開闊的鰓和陰陰的白眼,冷冷地暗示著它還是個活物。
環(huán)境描寫讓人讀得就帶上一股魚腥味,人物就這樣出場,人物的身份就這樣定位——魚販。所以,行文的布局過程就是要把自己當一個舞臺劇導演,讓各種戲劇元素發(fā)揮最佳效果,這樣寫出來的記敘文才不會讓靈感流逝??傊?,靈感絕不是真的靈光乍現,而是即興發(fā)揮的外表之下的謀篇布局。
四、抒情的關鍵:以我手寫我心
其實,在考場中用靈感加以上布局,相信已經能寫好一篇文章了。不過,記敘文一定要有“文心”,要有“熱淚盈眶”之感。如某學生這樣寫“重新發(fā)現”:
現在的我才重新發(fā)現,長壽是災難,它來源于我們自私的一廂情愿,我們忽視了那些身邊的同齡人一個一個離開帶來的巨大孤獨,忽視了一個母親看著兒女們先自己而去的心碎,忽視了一個生命個體本能的情感需求。太奶奶就像歷盡風霜的老樹,頂著被歲月剝盡芳華的枯枝,孤獨地佇立在生活的邊緣,寂靜地等待著頹然倒地的那一刻。
如果學生能夠將情感投入自己的生命歷程,例必將讓普通的選材立意高遠,讓自己“獨立的人格”完整地展示于讀者面前。
如果學生抓住了以上四個關鍵點,記敘文寫作會變得更有章法,所寫文章也自然容易獲得閱卷教師的青睞。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