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里
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和發(fā)展。那么到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一堂高效的語文課應該追求“外圓內(nèi)方、虛實相映”的目標,即“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才是語文教學的合理構成。
一、人文精神(外圓)
我們每天所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世界觀。作為語文教師,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更應該去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給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愛他們所愛,喜他們所喜,試著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不僅僅是表現(xiàn)在課堂上,而且應該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1.走進學生的思想
喜學生所喜,傷學生所傷,語文課應該更容易。一篇篇課文,只要教師認真思考,都會找到學生所喜歡的閃光點,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理解具體的文章,不能用成人的思想約束學生的思維。以此為突破點,教與學或許會更容易。
比如教授《沁園春·長沙》時,我根據(jù)學生喜歡聽歌曲的習慣,在課前聽錄音,自己學會唱這首歌曲,然后把歌曲帶進課堂,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家不僅唱會了這首歌曲,更理解了詞中描繪的壯美風光和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2.緊密聯(lián)系時代信息
余華說:“文學就是這樣,它講述了作家意識到的事物,同時也講述了作家所沒有意識到的?!泵恳黄恼碌淖髡呤軙r代的局限,反映的只能是他所處的時代的觀點。作為教師,在講解的進程中,要聯(lián)系時代信息,給課文注入新鮮的血液。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樂意接受你,走近你。馬卡連柯也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不學無術。”
3.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語文教學要充分發(fā)揚民主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愛因斯坦說過:“有時候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苯處熢谡Z文課堂上要善于設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用精、少、實、活的提問將學生吸引進課文,激發(fā)學生研討的熱情,讓學生提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尊重他們的思想和見解,才能更有效地開展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效率。
二、科學精神(內(nèi)方)
1.鉆研文本,讓課堂更有語文味
在講《米洛斯的維納斯》時,教師為了顯示自己提前接受了新課程的理念,在45分鐘的課堂中用超過3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殘缺的是不是美的”這個觀點,結果學生異常興奮,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爭得面紅耳赤,儼然成了“全國大專辯論賽”。教師也時不時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評論。這節(jié)課氣氛熱烈,挖掘深入,似乎每位學生對“美”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表面看起來非常成功。但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語文課堂不去引導學生鉆到課文里,結合語境感悟、品味、揣摩、積累語言,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語言的妙處,不去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是討論美學問題,這是我們需要的積極有效的語文課堂嗎?顯然,這樣的教學嚴重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
2.提問題要辨真?zhèn)?,掂輕重
一堂課,是由一個又一個問題連起來的,所以問題的設置一定要合理,要有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每一個問題都要合理,要為學生爭取時間、節(jié)省時間,多提真問題,少提甚至不提假問題。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孫立權老師說過這樣的話:“一節(jié)課,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舉起了叢林般的手臂。糟糕!因為這個問題沒有價值。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后,開始沒有人舉手,大家在沉默中思索;過一會,有個別智慧的小手舉起來。這才是該提的問題。這才是真實的課堂?!币晃唤處熤v《蘭亭集序》,一上來就問了這樣幾個問題:《蘭亭集序》是怎樣產(chǎn)生的?《蘭亭集序》中的詩是怎樣產(chǎn)生的?《蘭亭集序》編集的意義何在?中學生一般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就是有個別學生會問,也不應該讓全班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更不該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思考這樣的問題。
3.一節(jié)課要有閃光點
于漪說:“教語文,要緊的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孜孜矻矻,鍥而不舍的學習愿望?!弊鳛榻處?,要下力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用自己的優(yōu)勢去吸引學生的優(yōu)勢,保證每堂課都有一個閃光點,“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味”,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在語文水平上獲得提高。閃光點,要保證讓大家都感興趣,以此牢牢地抓住學生,讓他們的思維高度集中、興奮,有探討下去的欲望。如我在教授《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首詞中蘇軾表現(xiàn)出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一下子引發(fā)了熱烈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及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理解一個偉大的詞人與時代的緊密聯(lián)系,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縣第一中學(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