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文學在每個歷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都有不同,文學曾經是萬眾矚目的對象。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播即時的革新,文學似乎漸漸變得邊緣,顯得不再那么重要,有人不禁發(fā)問:文學怎么了?文學將向何處去?在當下又該文學又該承載怎樣的意義和價值?
其實文學依舊重要。原來的文學是一個整體,不分類型,而且文學站在整個社會的中央,萬眾矚目,或者說,對于試圖改變命運的人來說,寫作可能就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道路。而在改革開放近40年的今天,社會多元了,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文學依然是重要的精神家園,只是已不再唯一。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我,實現(xiàn)夢想。即便是文學本身,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苹眯≌f《三體》獲得雨果獎,引起人們對類型文學的關注,網絡文學更是助推類型文學的發(fā)展。
與此同時,在“全球化”的這個華麗布景參照下,中國當代文學也正在不斷走出去,呈現(xiàn)出與此前不同的樣子,真正形成自己的形狀、氣質和格調。自莫言首獲諾貝爾文學獎,近年來中國作家的國際影響力也日益增大,中國作家越來越多地在國際上獲獎,一些中國文學作品在國外的銷量也非??捎^。
不論社會如何變化,閱讀依舊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而文學,也永遠都不會失去讀者。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成份,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對造就人健全的人格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人不可或缺的心靈滋養(yǎng)?;蛟S正如全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所說:“中國文學有一個‘文的傳統(tǒng),兩三千年,每到山重水復,就要回到傳統(tǒng)源頭上去,放下、再出發(fā),重新獲得活力?,F(xiàn)在,在我們這樣一個互聯(lián)網的時代、新媒體、自媒體的時代,下圍棋都下不過智能機器人的時代,這樣一種‘文的傳統(tǒng),是有著復興、復活的可能,它向我們敞開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其中包含著認識和表現(xiàn)的巨大自由,充沛的活力,還遠遠沒有被我們充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