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丁伶靈
【摘 要】目的:借助安全感量表(SQ)討論個體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與其在后天獲得的安全感是否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方法 通過運用spss軟件對1000名被試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使用安全感量表(SQ)對被試的安全感指數(shù)進行測評。結(jié)果:得出在同一代家庭中,排行中間的孩子的安全感指數(shù)最高,其安全感平均值為57.89,而長子和獨生子女的平均值則分別是55.57、55.52,其中個體安全感指數(shù)最低的是在一個家庭中出生最晚的孩子,它的平均值是55.20。經(jīng)方差分析得出,個體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與其安全感指數(shù)沒有顯著性差異(P=0.476>0.05),進一步多重比較分析表明,無論是怎樣的配對,各組數(shù)據(jù)間的安全感指數(shù)比較均無明顯差異,例如在家庭中最早出生的孩子與最晚出生的孩子的安全感指數(shù)比較為沒有顯著性差異 (P=0.686>0.05)。結(jié)論:個體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qū)€體安全感的獲得沒有顯著影響。
【關(guān)鍵詞】心理學(xué);安全感;出生次序;大學(xué)生
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age Students Sense of Safety and their Birth Order
WANG Rui Ding Ling-ling
(Anhui,Wannan Medical Collage,Wuhu Anhui 241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at if the birth order of individuals could play a certainly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safty which they acquired after they born passing the Scale of Safty(SQ).Methods:By means of wielding SPSS and using the Scale of Safty(SQ) to test the security index of informants according to using sampling survey for 1000 infrmants,Results:It indicates that the security index of the child who born in the middle in the same family is highest,the average of it is 57.89,then the average of the first born in the same family and the only chid is 55.57and 55.52 respectively,while the lowest security index belongs to the child who bored the latest in the same family,the average is 55.20.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variance,the birth order of an individual is mak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e sense of security(P=0.476>0.05).Deeply,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plying, it shows that the security index between some groups of date is also mak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each other whatever how to conjugate.For example,the comparison of security index between the first child and the latest child born in the same family without previous differences(p=0.686>0.05).Conclusion:the birth order of individuals does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safty which they acquired.
【Key words】Psychology;Safty;Birth order;Collage Student
隨著2016年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寬,家庭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也將隨之發(fā)生變化,因而如何協(xié)調(diào)多個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成了萬千中國父母需要思考的問題。安全感是個體在世的基礎(chǔ)性狀態(tài),也是關(guān)涉?zhèn)€體成長的基礎(chǔ)性素質(zhì)。親子之愛對個體早期安全感的滿足有著不可或缺的基礎(chǔ)性意義,父母親的愛與陪伴是個體獲得安全感的基本素質(zhì)[1]。因而父母應(yīng)當(dāng)怎樣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這是當(dāng)今社會所需要關(guān)注的問題!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是指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xiàn)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2]。個體從外界獲得安全感的多少對其整個人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其人格塑造的過程中增強了自信,親和以及責(zé)任感等等。并且精神分析學(xué)派的眾多代表同樣也肯定了安全感的重要性,并且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切實分析安全感對個體心理發(fā)展的意義,例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認(rèn)為,安全感的缺失,會導(dǎo)致焦慮和防御機制[3]。對個體安全感產(chǎn)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個體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這唯一變量與其安全感的獲得是否有一定相關(guān)性。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達(dá)爾文的進化論認(rèn)為出生次序?qū)π愿竦男纬删哂兄匾挠绊?,多?shù)人可以憑直覺感受到長子通常穩(wěn)重嚴(yán)謹(jǐn),幼子則調(diào)皮叛逆[4]。而最早提出出生次序?qū)€體安全感有一定影響的個體心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阿德勒認(rèn)為長子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前過著一段為我獨尊的日子,在這段日子里他能受到最大的關(guān)注和疼愛,成為家庭的中心,但是當(dāng)?shù)艿苊妹贸錾螅L子的地位便受到威脅,他必須與弟弟、妹妹分享父母的愛,與之前的中心地位相對比,長子會感到被冷落。而家中最小的孩子卻不同,他沒有弟弟、妹妹來爭奪父母的愛,所處的環(huán)境相對有利,父母及哥哥、姐姐會幫助他,能體會到更多的安全感,還有許多事物可以激發(fā)他的野心,同時又沒有人從后面攻擊他或分散他的注意力[5]。
本研究旨在通過安全感量表(SQ)了解當(dāng)代大學(xué)生的安全感狀況以及出生次序是否真的與其安全感的獲得有很大影響,從而針對具體情況提出建議,便于家長、學(xué)校、社會對孩子更好的教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蕪湖高校園區(qū)大學(xué)生共1000人,有效被試826人,有效率82.6%,其中獨生子女262人,在不同家庭中出生最早的有314人,排行中間的有45人,而出生最晚的有205人。
1.2 方法
采用叢中、安莉娟等人編制的“安全感量表”(SQ),此量表共包括16個項目,兩個因子,分別是人際安全感因子與確定控制感因子,每個因子分別由8個項目組成。該量表與人際信任、自我接納、個人評價及馬斯洛的安全—不安全量表(S-I)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235—0.682,表明有較好的效標(biāo)效度。人際安全感因子與確定控制感因子與總量表得分之間的相關(guān)為0.857和0.870,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正常人和神經(jīng)癥患者安全感量表及其因子的得分有顯著差異,表明該量表對于區(qū)別正常人與神經(jīng)癥患者,具有較好的實證效度。此量表的同質(zhì)性信度和重測信度分別為0.857和0.870,證明該量表有較好的信度。SQ量表的記分:A非常符合、B基本符合、C中性或不確定、D基本不符合、E非常不符合,共5個等級,分別記1、2、3、4、5分,得分越高,安全感越高。[6]
1.3 數(shù)據(jù)分析
運用spss16.0進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以及不同家庭出生次序的個體的安全感的多重分析。
2 結(jié)果分析
2.1 對同一家庭不同出生次序的個體的安全感得分分別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方差分析(見表1),結(jié)果表明,在家庭同一代中排行中間的個體安全感平均數(shù)最高,其次是長子,而獨生子女的平均數(shù)要略低于長子,并且在家庭同一代中最后出生的個體的安全感平均數(shù)最低;而經(jīng)過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家庭出生次序?qū)€體安全感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P=0.476>0.05)。
2.2 對不同家庭出生次序的個體安全感進行多重分析(表2)表明,無論是怎樣的配對,各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安全感指數(shù)比較均無明顯差異,例如在家庭中最早出生的孩子與最晚出生的孩子的安全感指數(shù)比較為P=0.686(無顯著性差異)。
3 討論
3.1 同一家庭不同出生次序?qū)€體安全感的影響 本次研究表明,在家庭同一代中排行中間的個體的安全感平均數(shù)最高,長子其次,獨生子女的平均數(shù)略低于長子,而幼子的安全感平均數(shù)最低。顯然,這樣的結(jié)果與上述阿德勒的觀點全然不同,隨著當(dāng)今時代的發(fā)展,參與本次研究的被試具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點,他們都是出生于20世紀(jì)90年代以后,那時候的中國正在嚴(yán)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多數(shù)城市家庭就只有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是在父母雙方兩組家庭期望的目光中成長的,他背負(fù)了眾人的希望,沒有哥哥姐姐的幫助,沒有弟弟妹妹的分擔(dān),也會格外的感到孤獨、寂寞和辛苦,從而致使他的安全感指數(shù)沒有想象中的高。在同一個家庭中出生最早的孩子也就是長子由于在第二個孩子出生以前基本是處于一個“小霸王”的存在,他們享受著雙親“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寵愛,并且中國家庭自古以來就有將長子視為一個家族的未來的希望的傳統(tǒng),因此他的安全感指數(shù)還是相對較高的。在同一個家庭中的幼子由于出生最晚,一生下來,就開始與哥哥姐姐競爭父母的愛護,并且中國家庭自古對長子的期望就大于幼子,此時幼子會因為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而憤怒,于是從出生起就會將哥哥姐姐視作自己的競爭對手,努力想要超越他們,但由于年齡差的原因,即使能夠超越也需要經(jīng)歷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而長期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使得他的安全感指數(shù)明顯低于其他孩子。而安全感平均數(shù)最高的是在同一代家庭中排行中間的孩子,由于他不像長子那樣從出生起就背負(fù)著眾人的希望,也不會像幼子那樣需要承歡膝下,他有更多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走自己喜歡的道路,受他人干擾的阻力也相對而言較小,因此他的安全感較其他兄弟要高。
3.2 不同家庭出生次序?qū)€體安全感的影響 經(jīng)方差分析表明,個體安全感的多少與其在家庭中出生次序沒有明顯相關(guān)性(P=0.476),但這并不是說出生次序與個體獲得安全感的多少毫無干系,也許是它沒有直接顯現(xiàn),也許是它的影響較小,需要與其它因素相結(jié)合,抑或是本次實驗的誤差造成的,影響本次實驗誤差的原因有:1)此次研究被試均出生于20世紀(jì)90年代,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一個家庭中通常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擁有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畢竟是少數(shù),這在本次抽樣樣本中也體現(xiàn)出來,在同一個家庭中排行中間的孩子僅有45人,因此這是抽樣造成的誤差;2)同樣受中國特有的國情影響,城市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家中通常只有一個孩子,然而農(nóng)村卻因為“多子多?!彼枷氲拇嬖?,即使是接受罰款也要多生幾個孩子,同時“重男輕女”的思想在20世紀(jì)初的中國仍是根生蒂固,于是家庭在對待性別不同的孩子上所使用的教養(yǎng)方式也是有所區(qū)別,使得個體安全感的獲得也有顯著差異,并且也有些家庭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長子或幼子出生好幾年后,又養(yǎng)育了一個孩子,造成獨子后來又有些長子的性格,而幼子又有中間孩子的性格,因此地域、性別、生活水平這些都可能造成實驗的誤差。
3.3 本次實驗的不足之處:1)由于抽樣的影響,參與本次實驗的被試在分組數(shù)量上有很大差異,在同一個家庭中排行中間的孩子僅有45人,而長子卻又314人;2)實驗被試有其自身的特色,他們都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影響,有明顯的農(nóng)村和城市的差別,故若將出生次序與來自農(nóng)村或城市結(jié)合起來合并研究它們對個體安全感的影響效果會更好;3)被試均來自蕪湖的各大高校,受地域影響,這些人大多是安徽本地人,當(dāng)?shù)氐奈幕尘翱赡軐嶒灲Y(jié)果造成一定的影響;4)對個體安全感產(chǎn)生影響的因素還有許多,有生物因素,也有社會因素,將這些因素結(jié)合起來研究會成為今后的研究課題。
3.4 建議
個體后天獲得安全感的多少對其整個人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切不可粗心大意,要盡量做到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即使是在幼子出生后也不能忽視對長子的關(guān)心或者一味的溺愛幼子,平時可以帶領(lǐng)孩子們多參與戶外活動,例如一些親子游戲,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學(xué)校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尊敬老師、友善同學(xué),而社會應(yīng)當(dāng)?shù)倪m當(dāng)頒布一些政策,減輕家庭撫養(yǎng)負(fù)擔(dān),讓家庭能夠獲得一定的社會保障。除此以外,也可加強孩子們自身的聯(lián)系,建立手足間深厚的感情。
【參考文獻(xiàn)】
[1]劉鐵芳.安全感的教育意蘊及其實現(xiàn)[J].教育研究,2016,2:50-56.
[2]阿瑟·S·雷伯,著.心理學(xué)詞典[M].李伯黍,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765.
[3]葉浩生.西方心理學(xué)理論與流派[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4-296.
[4]龔文進,方欣,陸綺君,黎建斌.出生次序?qū)η嗌倌晷睦斫】档挠绊慬J].中國健康心理學(xué)雜志,2012,20(9):1.
[5]吳穎,郭華,方益敏,陳妮亞.大學(xué)生的安全感與其家庭出生順序的相關(guān)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12(3):25-26.
[6]叢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2:97-99.
[責(zé)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