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亮++殷學豐++盧永剛
摘 要:通過移動學習應用來進行移動學習已經(jīng)成為非常普遍的學習方式,對移動學習應用的質量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本文以基于云服務的移動學習應用為研究視角,結合移動學習特征,對移動學習應用的維度進行分析,形成移動學習應用的多維評價框架,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移動學習應用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移動學習;移動學習應用;多維評價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11-0023-02
引言
當前,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移動學習(M-learning)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開始廣泛普及[1]。移動學習不僅是數(shù)字化學習(E-learning)的技術拓展,更是將移動互聯(lián)技術、云計算技術、在線學習技術等多種新技術融合到教育領域產(chǎn)生的新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已經(jīng)成為一個多學科參與的綜合性研究領域,相關概念已經(jīng)提出有十幾年的時間。這期間,眾多教育研究機構和技術研究人員在理論基礎、學習模式、平臺設計、應用開發(fā)等方面有了大量的成果研究[2][3]。但是,在移動學習應用評價及標準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隨著相關技術的深入發(fā)展,移動終端的不斷更新,移動學習不斷呈現(xiàn)出個性化、微型化、互動性、高效性、廣泛性等不同于傳統(tǒng)網(wǎng)絡學習的新特征,建立符合當前移動學習應用需要的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移動學習應用
一般來說,移動應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下載能獨立安裝運行于移動終端的原生應用(native app);—種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絡連接和使用頁面瀏覽的Web應用(webapp)[4]。
原生應用是通過Objective C、Java等技術專門開發(fā)的移動學習程序,需要一定的開發(fā)技術和開發(fā)周期形成的軟件,用戶通過下載程序安裝到移動端設備當中,就可以通過軟件進行學習過程。其優(yōu)點是應用自身可以直接使用終端的硬件功能,運行效率高,受網(wǎng)絡限制較少。但開發(fā)技術要求高,開發(fā)周期偏長,對不同終端操作系統(tǒng)(IOS或Android)存在適配性問題,并且數(shù)據(jù)存儲在終端中,其資源的形式和容量就受到一定限制。隨著云計算和云存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Web應用開始越來越成為當前主流。在最新的HTML5技術的支持下,Web應用經(jīng)過外殼包裝也可以直接下載到終端中,提供了更好的類似原生應用的使用體驗。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基于云服務的Web移動學習應用的評價體系進行研究。
二、移動學習應用評價框架設計
移動學習應用是一個系統(tǒng),不能簡單地進行單方面評價,應該客觀全面地從多方位、多角度去評價,才能得到準確的評價結果。經(jīng)過對大量的E-learning評價標準細則與描述進行研究和總結,結合移動學習應用的特點和學習資源的設計原則,筆者認為移動學習應用的結構層面可分為內容、功能和技術三個維度。內容是學習者所可以獲得的學習資源和知識體系,包括關于學習的目標性、準確性、完整性、重難點以及多媒體的豐富性等方面;功能是學習者獲取學習內容的手段,也是學習者直觀可視可操作的平臺,包括界面布局、操作設計、幫助反饋等;技術則是整個應用正常運行的底層支持,學習者雖然不直接接觸,但是可以從使用過程中體驗到,如操作的流暢性、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等。
另一方面,移動學習應用的質量好壞不僅和產(chǎn)品自身結構相關,用戶的使用體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從可用性、實用性與先進性三個層次上對移動學習應用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在這個角度來看,移動應用的可用性、實用性、先進性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捎眯允亲罨镜臈l件,如內容可獲取,功能可使用,技術可實現(xiàn),若某一個應用軟件根本不可用,則根本談不上實用和先進性了;實用性相對于可用性為更高的層次,若能使資源更方便用戶學習、理解和操作,則能給用戶更好的學習體驗,也會使應用的質量上升到更高的等級;先進性則更多貼近學習方式和使用者心理感受,使內容有創(chuàng)新,功能個性化,技術可拓展,以激發(fā)用戶的使用興趣和提高用戶忠誠度,從而延長應用軟件的新鮮度和壽命周期。
將這兩種不同的角度相結合,則使移動學習應用的基本結構(內容、功能、技術)有了不同的質量層次,從而建立移動學習應用評價的基本框架模型,如圖1所示。
可用性在內容上的體現(xiàn)為明確性,也就是內容要體現(xiàn)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知識;可用性在功能上的體現(xiàn)為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用性在技術層面的體現(xiàn)則為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能夠可靠運行。
實用性在內容上體現(xiàn)為易學性,即學習內容好理解好記憶;實用性在功能上的體現(xiàn)為交互性,也就是可以實現(xiàn)用戶學習反饋和與其他用戶的交流互動;實用性在技術上的體現(xiàn)為普遍適用,兼容性好。
先進性體現(xiàn)在內容方面為創(chuàng)新性,即學習資源囊括相關領域最新知識點;先進性體現(xiàn)在功能上為個性化,即可以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的自主學習模式;先進性于技術上的體現(xiàn)為領先性,即應用程序可不斷升級擴展。
三、移動學習應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應用評價體系進行指標的細化,在建立移動學習應用多維評價框架模型的基礎上,首先確定9個一級指標。一級指標是體系結構內第一層次的指標,代表了移動學習應用的基本屬性和評價的主要維度,同時也是二級指標的評價對象。然后根據(jù)一級指標提供屬性的主要內容,進行分解來確定二級指標。第二階段是針對已形成的指標體系,邀請移動學習的相關專家和學習者進行問卷調查,并收集評價意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改,形成最終的評價指標體系。
本指標體系從內容、功能、技術三個維度,可用性、實用性、先進性三個層次進行質量評價,共包括9個一級指標項和21個二級指標項,如表1所示。
四、結束語
本文所構建的移動學習應用評價指標體系,對今后移動學習應用的開發(fā)都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由于篇幅等原因,對于二級評價指標到三級評價指標的再細化、不同指標的權重設計和量化測定等問題,有待于在今后研究和實踐當中繼續(xù)完善。
參考文獻:
[1]葉寶林.遠程教育背景下移動學習資源的評價研究[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76):57-58.
[2]劉豫鈞,高淑芳.移動學習——國外研究現(xiàn)狀之綜述[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4(3):12-16.
[3]Ruti Gafni.Quality Metrics for PDA-based M-Le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E-Learning and Learning Objects,2009(5).
[4]羅軍舟,吳文甲,楊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終端、網(wǎng)絡與服務[J].計算機學報,2011(11):2029-2030.
(編輯:王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