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甫亮
摘 要:在當今教育體質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進程中,如何尋求一種讓學生既高效率學習,而又不發(fā)展為“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成為當今諸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本文立足于“范例教學”理論,就如何將理論應用進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展開探討,意在對“范例教學”進行進一步的理解與思考,指導并提高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的質量,達到更為良好的學習教學效果。
關鍵詞:范例教學;應用;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70-01
一、初中化學教學問題及范例教學應用必然
當前初中化學內容因其知識點眾多,邏輯概念較強,導致學生學習的熱情不高,學習效率低下。而范例教學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觀能動性,在范例的基礎上幫助掌握化學的客觀規(guī)律性,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達到良好的應用效果。
1、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從未接觸過化學的基礎上,初中學生在面臨大量的分子式和化學反應式時,往往表現(xiàn)出不理解以及抵觸心理,枯燥的學習氛圍易造成學生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并直接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在反思這種情況的成因時可以發(fā)現(xiàn),因化學學科知識點多而廣,學生難以形成特定的邏輯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原因則是,在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偏向于知識點的灌輸,而缺乏實例的結合講解,在真實性、應用性、本質性的方面得不到凸顯。
2、范例教學應用的必然性
范例教學是指利用范例的代表性,反應客觀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培養(yǎng)其系統(tǒng)性的自主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就去基本性、基礎性、實例性而言,范例教學在構建一定知識背景的基本前提之下,運用基礎的事實范例結合知識點進行進一步講解,讓學生在接受實例的條件下,接受知識點、理解知識點。對于初中化學知識點多、知識框架難以構件的特點來說,范例教學的應用會是一種教育方式的變革。
二、范例教學的良好前景
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案例中的應用表明,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進實例,可以達到主體(學生)與客體(知識點)的統(tǒng)一、自主學習與邏輯思維的統(tǒng)一、掌握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統(tǒng)一。在初中化學教學獨特的背景之下,運用范例教學進行授課講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在學習能力上起到不小的效果。而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中的進一步推廣,勢必會對教學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
三、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中的實際應用
范例教學從本質、根本、基礎等方面有良好教學效果,而結合具體的初中化學的教學將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則需要探討。即如何在闡明“個”與“類”化學知識點的條件下,達到范例性的教學。下面以初中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為例,探討范例教學的應用。
1、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老師提問:在實際生活中,碳的燃燒會發(fā)出淺藍色的光,會產生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即CO2(二氧化碳);而銅器被灼燒會變黑;鎂在空氣中燃燒會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MgO2(氧化鎂)。為什么這些物質在反應過后都發(fā)生了改變,具有了反應前所沒有的性質?
學生回答:化合元素發(fā)生改變,性質發(fā)生改變等。
2、具體實例、進行講解
老師講解:以碳的燃燒為例,碳在反應前為單質,化學式為C。而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CO2(二氧化碳),根據(jù)前后反應物質可以推導出反應方程式:C+O2=CO2,反應是在點燃的條件下進行的。并根據(jù)這一反應,可以推出其他類似的反應方程式。
學生回答:Cu+O2=CuO2(錯誤)等。
3、指出問題、分析本質
老師講解:在碳的反應過程中,C在反應前的化合價是0價,氧氣在反應前的化合價也是0價。在反應過后,根據(jù)化合價的配平原則可以發(fā)現(xiàn),O(元素氧)的化合價變?yōu)?2價,而C的化合價即為+4價,即(+4)+(-2)x2=0。在反應前后,他們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一個升高,一個降低,所以守恒。這樣的具有化合價升高和降低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提問:所以銅和氧氣的反應應該是:Cu+O2=2CuO。
4、歸納知識、發(fā)散思維
老師講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就是化合價的升降,具有這類性質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根據(jù)主要反應物化合價的升高降低又可分為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即化合價在反應過后升高即氧化反應,化合價在反應過后降低即還原反應。并且在反應過程中,要遵循化合價升降守恒的原則。
老師提問:還有哪些現(xiàn)象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回答:鐵生銹過后變成銹紅色且容易剝落,材質變得疏松,不再是單質鐵;氧氣和氫氣反應過后會生成水,單質變成化合物,有化合價的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