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喆萍 徐向玲
你用過QQ的漂流瓶嗎?通過漂流瓶發(fā)出的信件,你不知道會被誰收到,而你也會“撿”到陌生人的漂流瓶,很有趣吧?其實,漂流瓶是中世紀時跨越茫茫大海進行交流的有限手段之一,是航海時代人類文化交流的象征性符號。
古代水手把信件密裝在一個個瓶子里,扔進大海里,之后這些瓶子就“隨被逐流”,期待被遠方的親人撿到,帶給他們驚喜與祝福,這是不是很不靠譜呢?
這并不是天方夜譚,依靠大洋捎信是究全可能的。全球大洋表面的洋流是不斷循環(huán)的環(huán)流系統(tǒng),而大大小小的大洋環(huán)流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因此漂浮在洋流中的漂流瓶就可以漂洋過海。只不過漂流瓶的旅途充滿著未知的神秘氣息,不知將在海洋中漂流多久,漂向何方,或許會沉入海底,或許被鯨魚吞食,或許被沖上沙灘,暴曬終年,只有極其幸運的才能最終被人類撿起,完成人們的心愿。
1492年,航海家哥倫布考察一個美洲小島后,擔心自己無法返回歐洲,就給西班牙女王寫了一封信,連同他繪制的張美洲地圖一起密封在一個漂流瓶里,投入大西洋,期望它能漂到歐洲。結果,300年之后,這個漂流瓶才被人發(fā)現(xiàn),真算得上是“漂流瓶之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