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我隨父母南下深圳,親眼目睹了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一座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輝煌歷程,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事業(yè)蒸蒸日上、一日千里的人間奇跡。深圳的成功,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有“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豪情壯志,有能夠成就前無古人偉大事業(yè)的能力。我非常驕傲,我是一名中國人,我是一名深圳人。
2006年春天,我的父母為了讓我開拓視野、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將我送到了澳大利亞,就讀于阿德萊德大學。經(jīng)過10年的努力學習,我如愿獲得了阿德萊德大學生物醫(yī)學博士學位。十年寒窗,酸甜苦辣,個中滋味非親身經(jīng)歷者實難體會。
但我深知,獲得獎學金并不意味著已經(jīng)達到目標,可以停滯不前了。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獲獎只是一個助推器,而不是最根本的動力器。要如何前進?答案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應正確看待獎勵和榮譽,不能因為一時的好成績而驕傲,也不能因為成績一時不理想而氣餒。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努力,不驕不躁,認真對待,不輕言放棄,看淡得失,以一顆平常心,踏實勤奮,才能取得更優(yōu)異的成績,才能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有句古話:行百里者半九十??茖W探究永無止境,心有疆,行無界。科學工作者當有家國情懷,再接再厲,勇于進取,為國爭光,為人類作貢獻。
我們身上寄托著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去傳承和建設我們的國家。我們在海外,不僅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更要講好中國故事,用我們的言行告訴海外各國人民,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勤勞智慧、真誠善良。我們要做一名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宣揚正能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