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燕
摘 要: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次好的導入能讓學生從課間10分鐘迅速收心回來,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本文引用教學實例,探討如何進行課堂導入。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開個好頭;新課導入
印象中經(jīng)常會有老師用:“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上的內容是……”來引課,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化學課堂千篇一律,枯燥無味,從而對接下來的學習失去興趣。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所說的:“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心靈上,象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1 ]。由于學生進行了課間10分鐘的放松,每節(jié)課剛開始時,很難迅速收心回來,所以每一次恰當?shù)恼n堂導入是一節(jié)高效課堂的一半,能幫助學生迅速地完成角色的調整。那什么是課堂導入呢?它是老師們經(jīng)過充分備課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設計不同的方式導入新課的一種教學行為。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場白”,新課導入短短的幾分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xiàn)就結合教學案例,談談高中化學新課的導入。
1 實驗導入
化學學科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實驗。它是化學教學的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現(xiàn)象明顯的實驗,可以作為開啟一節(jié)新課的鑰匙。比如必修1第二節(jié),學習《鈉的性質》之前,用小刀切下已用濾紙吸干表面煤油的一小塊的鈉,用鑷子夾起投入到盛有500mL水的燒杯中。瞬間,大家會看到水面上一個小球四處游動,并發(fā)出嘶嘶的響聲,接著往燒杯中滴入無色酚酞,原本無色的水溶液立即變紅。學生不禁會有疑問,“剛才是什么投入到水中會有如此劇烈的反應,最后又怎么變紅了?”于是學生一定會迫切的想知道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 視頻、圖片導入
與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時代不同,現(xiàn)在的學校幾乎每個班級都配有多媒體——“班班通”。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科技,自己制作或者在網(wǎng)絡找到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貼近實際生活的一些圖片或視頻,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僅直觀性強,而且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欲。例如,在學習《氮的循環(huán)》一節(jié),先播放一段閃電的視頻,結合俗語“雷雨發(fā)莊稼”,問學生:“打雷下雨為什么會發(fā)莊稼呢?難不成下雨天還會有肥料生成?”老師接著說道:“確實有肥料生成,可是有什么東西會反應生成肥料呢?”這雖然是我們很熟悉的事實,卻又無法作出解釋,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來,然后老師就可以告訴大家:“這個過程是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經(jīng)過一系列反應變成氮肥的,想要知道具體的過程, 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就這樣讓學生迅速收心轉到新課中。
3 典故或猜謎語導入
如果在化學課堂上講故事或猜謎語,一定會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苯之前,拋了一個謎語給學生:“有人說我笨,其實我不笨,脫去竹笠戴草帽,化工生產逞英豪?!边@個謎語有趣又形象,既提醒了學生不要把“苯”錯寫成“笨”,也介紹了苯在工業(yè)生產中有廣泛應用,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迅速轉入上課狀態(tài)。又比如在上必修2有機《醋》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先給同學們講一個典故:很早以前,山西有個叫杜康的釀酒高手,他兒子隨著父親學會了釀酒手藝。后來,他們把家搬到了鎮(zhèn)江。他兒子覺得把酒糟扔掉,有點浪費了,于是就把酒糟泡在缸里,并密封了起來,隨后便忘了此事。有一天,他記起了這事,忙打開酒缸,一股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嘗了一口,酸酸的,但味道很美。他在燒菜時放了一些,結果菜的味道特別鮮美,后來漸漸地,身邊的人都把酒糟泡了起來,用作調味醬。由于開缸的時間是第二十一日的酉時,后來便組成了“醋”字。聽著這個妙趣橫生的典故,學生們頓時興趣高漲起來,于是教師便切入主題進入正課,學生也會積極接受。
4 舊知引新識
“溫故而知新”。復習鞏固已學過的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把舊知類比與新識,這樣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接受新課的效果也就好了。例如,在必修1第二章,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之前,先從熟悉的幾個化學反應,溫習初中已學過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當學生覺得已有的知識應用的游刃有余時,立即提出新問題——課本中的討論題,頓時課堂安靜了下來,原來有些化學反應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無法進行分類,讓學生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然后再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重新認識氧化還原反應。這樣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堂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5 聯(lián)系考題直接點“睛”
畢竟學生最關注的是高考,如果能對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高考考題直接剖析,不僅會引起學生的重視,而且也讓學生更明確“理論”如何應用于“實踐”。筆者在上到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第4節(jié)《離子反應的應用》時,選擇了一道高考填空題的講解作為這節(jié)課的開始,通過一些現(xiàn)象,倒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從而確定某種離子的存在。通過這道題的解析,讓學生非常明確的知道了,不僅要會書寫正確的離子方程式,還要會應用一些離子的特征反應來鑒別離子,而且也見識了高考題型,一舉多得。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小結。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有機可以選擇模型導入、上到鎂的性質時可以用類比法導入。一次好的導入,對課堂效率的提高事半功倍,我們要精心備課,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導火線”,牢牢抓住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爆”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占海紅.化學教學的導入藝術[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3,12(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