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摘要】必要的教學技能訓練對于師范生來說能夠提高其實際的教學能力,這也是當下師范教育發(fā)展的基礎,英語專業(yè)的師范生同樣需要在這方面進行加強,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促進英語師范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 師范生 教學技能訓練模式 構建
教育是一項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事業(yè),要駕馭這項工作是需要必備的教學技能才能夠成功的。而隨著國內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英語的教學也是被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也就給英語教師的總體教學素質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一名專業(yè)的英語教師一定是在學科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方面都有所建樹的,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應付工作當中出現(xiàn)的各種難題。所以說師范學校很有必要對學生加強教學技能的訓練,尤其是像如英語這樣的學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但是近些年隨著師范學校的擴招現(xiàn)實卻呈現(xiàn)出了相反的趨勢,很多學校都把教學技能訓練當成了一項可有可無的任務,這也是我們教學效率很難提高的一個關鍵因素。
一、當下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基本概況
1.內容陳舊。雖然說師范院校承擔著為師范生進行教學技能訓練的責任,也有很多學?,F(xiàn)在都意識到了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了,但是訓練內容卻過多的放在了簡單的基礎訓練,也就是所謂的“三字一話”,三字指的是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一話也就是普通話。但是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應用,多媒體技術走進了學校課堂,老師們通過電腦設備,制作PPT、word文檔來進行課堂內容的講解,需要粉筆板書的次數(shù)和機會也在不斷的減少,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很多的師范院校卻還是把重點放在這些基礎性的培訓之上,而不是深層次的挖掘教學的內涵以及教學技能的知識結構。當學生進入到實際的工作崗位之后,依靠這些是很難滿足實際的教學需要的。
2.師范院校課程設置不合理?,F(xiàn)如今國內的中小學崗位上的教師都是依靠師范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但是師范院校課程的設置上卻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師范院校對于教育類的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教育學科的課程門類較少,而且課程較少。而且學生最后一個學期的實習,很大程度上也是形式大過于內容。相比較發(fā)達國家?guī)煼对盒5恼n程設置,在很多方面我們已經落后了,而且很多學校對于師范生的培養(yǎng)模式大都還是沿用“教育學到心理學,再到學科實踐,最后是學科實習”這樣的培養(yǎng)模式。雖然說這種培養(yǎng)模式能夠滿足教學理論的需求,但是實際的教學技能訓練卻成為了短板。就比如說現(xiàn)在國內很多師范院校在最后一個學期都會組織學生去條件艱苦的學校實習或者鼓勵學生參加“三下鄉(xiāng)”活動。但是因為前期缺乏必要的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說當真正到了實際的教學崗位之上,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夠段時間適應。而且這種實習往往也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當學生克服心理或者客觀條件的障礙,真正融入到教學崗位上之后,實習卻結束了。那么學生無非是白白花幾個月的時間來“體驗生活”了,能否提高他們的實際教學技能,其實真的是一個未知數(shù)。
3.學生主觀意義上輕視教學技能訓練。當下學生在主觀上都普遍輕視教學技能訓練,這也是很多師范院校的現(xiàn)狀?,F(xiàn)在師范院校當中很多師范生都想當然的把教學技能訓練簡單化了,他們都覺得只要字寫得漂亮,語言有感染力,那么就一定能夠勝任實際的教學工作。其他那些能力到了工作當中也會有機會學習,雖然說懷著這種心態(tài)去面對師范學校當中的理論課程時不會出現(xiàn)問題,但是到了那種實踐性教學的課程當中就一定會錯誤百出的,不僅僅口語表達上出現(xiàn)問題,而且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有效的組織課堂活動??墒峭n程進行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就是學生提高綜合能力最后的機會了。就比如說面對“中學英語教學技能”這門課程的時候,就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且這門學科主要就是講解的如何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儲備學起這門課的時候是可以基本應對的,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學技能的積累,那么想要學好,一定會很難。而且這門課一般設置在第三學年,也就是需要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有一個提高的過程,如果這個時候學生還是在主觀上忽視的話,那么是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的。
二、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理論依據(jù)
從教育學的理論來說,對于英語師范生教學教學技能的訓練主要來自于以下方面:“構建主義、從做中學、教學合一”。首先要說的是構建主義,簡單來說就是把學習看做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在構建主義下的教學活動是將學生看做教學的中心的。旨在通過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構建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種理論對于教學技能也做出了明確的界定,它認為教學技能是學生自己學會的,是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然后再進行的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再用自己總結出來的這些理論性質的內容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過程,這就是教學技能的產生。而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從做中學”的理論,強調的是在經驗和活動中進行教學的重要性,主張學生需要親身感知才能夠獲取知識。如果將這個理論遷移到教學技能的訓練的話,那么就是需要設計一定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其中來,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針對于現(xiàn)在師范生教學能力不高的情況,這個理論作為學校的主體完全是可以采用的,在師范學校的課堂上,老師要提供機會給學生進行實踐,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他們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是一個從性格到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和鍛煉的過程,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在課上老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學生要提高對于自己職業(yè)的認可度,從根本上來接受這個過程的學習的提高。
三、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模式構建的過程
這一部分筆者根據(jù)自己日常對于師范生的教學經驗以及課堂總結,對如何進行教學技能訓練模式的構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1.培養(yǎng)現(xiàn)代教育理念。對于教學技能訓練模式的構建,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據(jù)新課改之后的課程標準來培養(yǎng)其現(xiàn)代教育理念。因為在新課改之后,在中小學的課堂之中出現(xiàn)了很多新穎的教學技能,課堂的整體結構也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而對于老師來說,課改之后的教學也更加注重老師自身的傾聽、溝通與合作的技能了,要求老師在掌握現(xiàn)有的理論教學方式的同時能夠對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等的學習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不得不說這對于師范學生將來的工作來說,確實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此面對這些變化,學生只有在日常的學習當中將教學技能訓練與這些理念相結合,才能夠從理論方面讓教學技能的訓練效果有所提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意讓我們的工作與這部分的內容相結合,要培養(yǎng)出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讓學生就算是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對于教學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樹立現(xiàn)代教學觀念,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在教學當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因材施教”。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還應該注意的就是向學生傳遞一種現(xiàn)代教師觀,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貫徹服務學生的理念,真正的做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給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個性的空間。
就比如說現(xiàn)在對于英語教學技能的的概念,除了上邊提到的“三字一話”也將教學技能和教學策略包涵在其中了,所以說在現(xiàn)在的師范英語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保證讓這兩方面都有所側重。而且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完成了英語聽力與口語應用以及閱讀和翻譯能力培養(yǎng)之后才進行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說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樹立起與現(xiàn)代教學技能需求相關的教育理念,這方面還離不開我們老師的努力。
2.在課程設置方面強化教學技能訓練的內容。要想構建好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模式,除了理論上的保證之外,還需要完善課程上的設置。就比如說對于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除了必備的英語知識之外,還需要完善相應的教學技能方面的課程設置,這樣能夠讓學生掌握英語教學所需要的必備技能,而且也會使得師范類院校專業(yè)的設置更加合理化。如果學校主體有這樣的軟實力的話,就應該加大教師教學技能類課程在總體課程中占的比重。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突出師范教育的特色,更加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技能。比如說可以讓屬于英語教學專業(yè)學科教學的科目與其他的學科教學的科目結合起來,這樣也能夠更加發(fā)散學生對于教學技能的理念,真正鍛煉他們的教學技能。應該將英語口語、表達等等內容嘗試與現(xiàn)代教育理論進行結合,這樣一定能夠迸發(fā)出新的靈感。在課程的設置方面還應該完善好課程的學習層次,還是拿英語口語課程舉例,從英語學習的角度來說,這門課程是應該貫穿整個學習英語的始終的。
3.劃定訓練內容,做好自我反思。其實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是應該貫穿學生整個在師范學習的經歷的,而且每個學期的訓練內容各不相同,要提現(xiàn)出層次感。就比如說在第一學期最先開始的應該是英語教師基本素質的訓練,就比如說英語語音、口語、板書等等內容,因為這部分技能的訓練是耗時最長的。第二學期要進行的就是比如說教具的制作以及將現(xiàn)代教育理念貫穿到課堂上的這樣細節(jié)的訓練了,因為有了第一個學期訓練的內容打基礎,學生面對這些更加職業(yè)化的內容的時候也會更加游刃有余了。第三、四兩個學期的訓練重點應該放在教學內容的深化上,要通過具體的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課外組織能力。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些訓練內容之外,還應該做的就是加強學生的自我反思,當然在這之前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實踐機會。
通過實際課堂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教學技能訓練的反思在最開始的階段與最后的階段學生認識到的問題,還是存在很大差異性的。就比如說最開始學生參加這樣的訓練,學生意識到的都是自己的發(fā)音不正確,提問的方式不對等等內容。而當訓練開始之后,學生就能夠自己分析出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而且他們對于一些問題的看法都是非常正確的。這就說明對于教學技能的訓練模式構建來說,是少不了讓他們自我進行反思的。
四、總結
對于師范學校的學生來說,教學技能的訓練是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們將來到崗之后的教學效果的。雖然很多師范院校都開始重視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但是因為很多因素的限制其實效果并不明顯,上文是筆者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對此進行的總結,希望對改善師范院校這方面的教學效果有所思考。
參考文獻:
[1]田秋香.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模式建構[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49-52.
[2]楊愛君.高師教育實踐課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3]周啟加.基礎教育英語教師教學能力及其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4]張博偉.教育實習指導教師角色與指導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