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明
[話題簡介]
學校的好多政策的出臺,都要經(jīng)過教代會。教代會應是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但一直以來發(fā)現(xiàn)教代會在運行中存在很大的問題。
好多教師或教師代表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民主參與。幾乎所有的教代會,貌似民主,其實很虛假。如,學校主管方就某一問題或草案征求意見,進行大會表決時,幾乎全部教師都舉了手。其實,私下交流,或多或少乃至大多數(shù)教師并非真心認同,只是迫于輿論壓力或“從眾心理”而違心地舉了手。舉手的方式,合適嗎?
再如,會前學校向教師就某些涉及教師利益的問題征求意見時,卻很少有提議或表示意見的。很多教師認為,即使自己的提議(或意見)很有價值和意義,學校往往會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為由,提了也是白提,因此干脆就放棄了。其實,少數(shù)人提出的思考和意見往往更有價值。“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是不是有問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有沒有適用條件?
所謂教代會,所謂民主參與,或征求意見,都變成毫無真正意義的程序和形式。說到底,結果還是學校主管方面決定一切。請大家說說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