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穩(wěn)
報紙上曾經有一篇報道:《我們的外語教學怎么了?》文章說,現(xiàn)在有許多大學生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并通過了國家四級或六級英語考試,卻在求職面試英語時無法用英語與外國人順利地交流,所學的英語成了“聾子英語”、“啞巴英語”。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下面就我校如何為學生營造聽說英語的環(huán)境,談談幾點做法: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強化聽說訓練
我校一貫非常重視英語教學,在教學上,要求“雙管齊下”:一是狠抓英語課堂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改革,進行“立體教學實驗”,即在課堂上必須運用電化教學,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在每節(jié)課的最初五分鐘進行Free Talk 內容。其主題可包括談論天氣、班級出勤情況、個人愛好、家庭情況和班級活動等,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s your hobby? Where do you go during the holiday? 使學生逐漸從習慣聽,到習慣說,基本上達到人人都會說、會問,日常會話能脫口而出。讓學生感到英語不再停留在書本上,它已經來到我們中間,是我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二是專設聽力課,利用語言實驗室的多功能作用,對學生強化聽說訓練。其中聽力訓練還要科學設計,抓住學生的興趣,以“精而勤”為原則,經常交換聽力訓練的方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如:聽力材料與背景音樂相組合;討論聽力材料與聽錄音相結合;聽錄音與跟讀相結合;表演聽力材料與開展競賽相結合;教師對學生做到鼓勵與贊揚相結合。我經常播放一些學生們熟悉的英語故事,如:Mr Rabbit and Mr Tortoise, The Wolf and The Girl 等,聽完后,讓學生們分角色進行表演。
為學生營造輕松歡快的教學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提供開口說英語的機會,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打造校園文化,創(chuàng)設英語環(huán)境
“把校園文化打造成為會說英語的墻”,我校從樓梯到走廊,從室外到室內,從宣傳欄到圍墻都張貼著勵志的英語警句、名人名言、生活小常識和世界文化等,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智者事竟成。Adversity is a good discipline.苦難是磨練人的好機會。Get wet, be careful.小心路滑。學生舉手投足間都會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交際氛圍,激發(fā)學生愉快的情緒,使他們樂于開口說英語,同時學生通過耳聞目染,又潛移默化中促進其英語聽說水平的提升。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的“樂”就是樂趣。豐富多彩的英語校園文化氛圍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一對英語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各種英語學習活動,并從中獲得樂趣。
三、開拓國際視野,豐富課外活動
英語的課外活動是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我校每學期都會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天晨講英語一分鐘、每天中午校園英語廣播一刻鐘、每月學會一首英文歌、每人自訂一份英語報、每學年舉辦一屆英語藝術節(jié)。藝術節(jié)展示的形式豐富多彩,有英語歌曲演唱、英語情景劇、英語故事、英語詩歌朗誦等等;我們還不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英語夏令營和派對。學生參加英語課外活動的目的性比較明確,自主探究意識較強。在活動中,他們不再受好奇心的驅使,而是真正為了提高自身的英語素質。
同時,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學校聘請外籍教師開設英語角,讓學生有了口語互動的平臺。外教的好處是能給學生一個純正地道的英語環(huán)境和氛圍,使學生在充足的時間中聽和說,模仿起外教的發(fā)音習慣和語調方式,提高英語水平,特別是口語水平。此外,和外教交流,能了解到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等。
鄧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是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了使小學生開拓視野、豐富閱歷、樹立國際意識、提高英語的聽說水平,我們還可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劍橋少兒英語》演講比賽、國際英語夏令營和與外國家庭進行互換生等高層次的課外活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亦非一日之功。教學上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變的,作為一個英語教學工作者要大膽去營造貼近學生生活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