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業(yè)
數學知識不僅具有縝密的邏輯思維,還非常靈活,教材中有很多創(chuàng)造性內容,需要學生自主去發(fā)掘、分析與吸收。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數學情感,為其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驅動力和求知欲望,引領他們主動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對提升整體教學質量來說意義非凡。
一、結合現實生活內容,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當前,小學數學教材中選編有不少日常生活內容,很多知識點都融入到生活現象中,同樣在現實生活中也包含著不少數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可合理結合現實生活內容,在課堂上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實際生活設計問題,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親身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可拉近學習內容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還能夠讓他們更加熱愛和喜歡學習數學知識,進而實現高效學習。
二、創(chuàng)設稚化問題情境,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提升問題情境的實效性,需立足與教學對象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稚化問題情境,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以此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稚化問題情境時,自身思維首先需要稚化,將個人思維放低至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去設計問題,考慮他們是如何思考的,站在實際教學對象的角度出發(fā)。特別是問題語言要感情化、生動化與形象化,或者使用視聽結合的方式提出問題。
例如,在講授“除法”過程中,當學生基本掌握除法算理和能夠計算簡單出發(fā)以后。針對這一題目:一本作業(yè)本的價格是5角錢,小明有10元錢,一共能夠買多少本?如果讓小學生自己閱讀題目嘗試獨立解題,通常會列出錯誤算式:10÷5=2,回答:一共能夠買2本。此時,教師可有感情的將題目朗讀出來:小明是文具店買作業(yè)本,每本都是5角錢,他用10元錢一共能夠買到多少本作業(yè)本?以此創(chuàng)設稚化問題情境。這樣,學生能夠清晰理解題意,很快得出正確答案是20本。另外,教師在創(chuàng)設稚化問題情境時,應盡量使用實物、畫面、圖片等形式呈現出來,誘發(fā)小學生的感性思維,以此降低問題難度。
三、創(chuàng)設趣味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通常比較喜歡在趣味化情境中學習和分析問題,雖然數學學科與其它科目項目相比知識內容較為枯燥乏味,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改善這一教學困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尤其是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很多章節(jié)題目都具有趣味化色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充分借助該優(yōu)勢,將生硬抽象的數學公式、符號和數字等轉變?yōu)槿の对?,并將死板靜態(tài)的圖片轉變?yōu)閯討B(tài)圖畫,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這里,以“混合運算”教學為例,本單元的三個章節(jié)題目分別為:小熊購物、買文具和過河,本身就攜帶有趣味性元素。教師可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引入新知識,出示多媒體課件使用故事引入法:今天是星期日,熊媽媽領著小熊貝貝去超市購物,超市里的東西可真多呀!小熊貝貝都看不過來,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還一個頸地嘟囔:“媽媽,我想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買那個……”最后,他們來到了超市的東南角。接著,教師通過看圖獲取信息設計問題:同學們,請你也仔細觀察一下超市的東南角,看一看從圖中能獲得什么信息?如果你是小顧客想買些什么東西?在趣味情境中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創(chuàng)設開放問題情境,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問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靈魂,以問題為引導學生的思維才有明確方向和源源動力,且思維才能夠創(chuàng)新發(fā)展。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開放性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思維空間和良機,使他們的思維方向不受限制,能夠自由自在的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并實現思維發(fā)展的教學目標。同時,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小學生可卸下心理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問題解析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主動性。
五、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與數學課程自身教學需要相吻合,還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實情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別具匠心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在解題問題的同時吸收、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