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
皮亞杰說過:“沒有一個行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苯處煈浞滞诰虼碳W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恰當?shù)耐緩胶头椒ǎて饘W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yōu)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和高考的制約,很多教師把英語閱讀課視為高考得分的法寶,教學過于功利化,過分重視對閱讀技巧的訓練和詞句的講解,而忽視了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的激發(fā)。這種重認知輕情感的現(xiàn)象,使得學生缺乏快樂閱讀的情感體驗,有的甚至產生消極抵觸或厭學的情緒。教師與學生之間筑起了無形的墻,情感得不到溝通,“以至于出現(xiàn)了‘情感空白”(程曉堂,2000),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就難以提高。
二、情感教學的提出與理論依據(jù)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在上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情感態(tài)度目標,其在1964年出版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情感領域》標志著情感在教學中地位的正式確立。
美國學者Krashen在20世紀80年代年建立了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這一理論以五大假說為基礎:習得、學得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jiān)察假說,語言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其中語言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對于語言教學實踐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死臧亚楦幸蛩乜醋魇强梢哉{節(jié)的過濾器,它讓語言輸入自由通過或阻礙其通過。如果學習者的消極情感因素強,即過濾水平趨強時,對語言輸入的吸收量就低,反之,當學習者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即過濾水平趨弱時,就容易吸收和內化輸入的語言。由此可見,有了大量的語言輸入還不夠,語言習得的關鍵是情感因素。
中國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首次將情感態(tài)度列為五大教學目標之一,新課標指出,情感態(tài)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以情促知,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尤其是英語閱讀課,教材內容滲透著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的智慧,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需要靠教師認真挖掘,靈活處理,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
三、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案例研究
下面以筆者親自教授的一節(jié)高二英文報紙閱讀公開課為例,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1. 教學基本思路
在21世紀英文報·高二版第588期精選三篇時效性、趣味性、教育性較強的文章,巧妙設計不同的任務,把概括方法和技巧糅合其中,主要提高學生閱讀概括的能力,讀后主題相關活動欣賞有關“父愛”的視頻,觀后以詩歌的形式寫感謝信,分享交流。本節(jié)課,閱讀素材是三篇長度、內容、體裁都不同的文章,筆者嘗試挖掘文章中的隱性情感因素,并擴充情感教學的素材,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情感體驗,不斷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感恩情懷,增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意識。
2. 閱讀文本的隱性情感因素解讀
本節(jié)課屬于課外閱讀課,授課內容是21世紀英文報·高二版第588期的三篇文章,其中一篇是有關蘋果公司推出不同膚色的表情引起爭議的文章,一篇是紐約博物館禁用自拍桿的新聞,還有一篇是關于作者對于處理父親遺物--衣柜的的情感變化的文章。三篇文章內容豐富,話題新穎,聯(lián)系實際,趣味性強。雖然文章含有一些生詞,如emoji, selfie stick,但是筆者并沒有停留在枯燥的詞匯講解上,而且出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采用了視頻和圖片的方式,巧妙地導入,引領學生愉快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畏難的心理特點,并不只是對閱讀技巧進行機械地訓練,而是逐步提示引導,鼓勵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總結歸納方法,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閱讀后,緊扣“父愛”主題進行擴展,讓學生感受父愛,學會感恩,詩歌的創(chuàng)作與交流更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感動之余盡顯文學之美。課后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用單詞來詮釋Father一詞的含義,既有創(chuàng)意,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 教學活動設計
Step One: Lead in with a video, then read the passage Emoji fight racism and make a summary
設計思路:閱讀課前的導入很重要,要求快速有效,并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筆者觀察到學生都是時尚的一代,對蘋果手機并不陌生,對公司新推出不同膚色的表情自然會很感興趣,因此,專門找了一個2分鐘的關于Emoji (表情)的視頻,視頻內容是一主持人講解各種情形下用哪種表情,帶有互動,非常搞笑,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了,接著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假如同一個表情卻推出了五種不同的膚色,你會怎么選用呢?你認為會引發(fā)什么問題?”帶著好奇心,學生開始了有趣的閱讀,很快就明白了蘋果公司面臨的窘境:為了娛樂大眾,推出新表情,卻引發(fā)種族歧視的爭論。就這樣,學生很快就抓住了現(xiàn)象型說明文的關鍵“現(xiàn)象issue (topic)”、“原因reasons”以及“結果results”, 歸納成RRT法則,簡單易懂,抓住關鍵進行概括,讓學生一直害怕的Summary(概括) 再也不是一件難事。
Step Two: Skim the passage Selfie sticks banned from New York museums and use the RRT method to summarize the passage.
設計思路:“自拍桿”這個新玩意大家興趣正濃,但是英文表達是第一次接觸,結合圖片,馬上就能明白,不需過多解釋,接著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要用自拍桿呢?有什么好處和缺點?”學生通過分享經驗,知道自拍桿可以拍出無敵的照片,也知道自拍桿過長的話會碰到別人或東西?!澳亲耘臈U是不是哪里都能用呢?”討論之后,帶著這個問題,學生閱讀了關于自拍桿被紐約博物館禁用的短文,換位思考,很快就能理解當?shù)夭块T的做法,也表示愿意積極配合,做個文明的游客。理解了文章之后,再讓學生角色扮演,運用RRT法則寫封電報概括這則消息告訴你正要去紐約度假的朋友,學生對于這個任務很樂于接受。
Step Three: Scan the passage Forget the closet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then use the RRT method to summarize the passage.
設計思路:這是一篇記敘文,文本字里行間就流露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抓住作者情感的變化充分理解文章,再運用剛學到的RRT法則進行概括,學生能享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獲得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
Step Four: Further-thinking and writing
設計思路:閱讀后,教師通過活動深化“父愛”這個話題,讓學生觀看了短視頻,視頻催淚動人,學生感同身受,慢慢開始理解平日里父母對自己濃濃的愛。接著,由于剛好快到感恩節(jié)了,教師要求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張感恩卡,里面附上愛的詩篇。創(chuàng)作好后,學生進行分享交流,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也懂得了每個父母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不管發(fā)生什么,愛永遠都在,家永遠是幸福的港灣。最后,教師跟大家分享了一首創(chuàng)作的愛的詩篇,短短幾行詩,卻道盡愛的厚重,語言之美,盡顯文學之光彩。學生潸然淚下,滿課堂是深深的感動。
Step Five: Summary and Assignment
設計思路:最后總結與作業(yè),要求學生結合實際,用不同的詞匯來詮釋“father”的含義,以情促知,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
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1. 激發(fā)學習動機,使學生“想學”
動機通常指人們?yōu)榱藵M足某種愿望所作出的努力,它是一組激發(fā)行為,指明方向的因素,是行動的內部動力。在英語習得中,只有明確學習動機,才能明確學習方向,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閱讀導入”是學生進行正式英語閱讀前的準備階段,導入很重要,需要快速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閱讀活動中。教師在設計“導入”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興趣、生活經歷等因素,視頻、音頻、圖片、圖表等形式可以多樣。本課例,每個閱讀篇章前的導入主要采用了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學生是比較喜歡的,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之中,主動想學,這種狀態(tài)就會非常有助于接下來的語言的輸入和吸收。
2. 嘗試成功體驗,使學生“敢學”
成功的體驗會萌發(fā)興趣,增強自信心,激起學生的內在動力,大大增強求知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應以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為準則,注重情感的推進。開展活動時,注意引導學生,特別是提問學生時,如果有遇到學生被某個單詞難住或者不知如何作答時,要鼓勵學生,并給足夠提示和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和解決困難,讓他們體驗成功,哪怕只是回答了一個小小的問題。學生的興趣離不開平時成就感的體驗,畢竟回答出一個挑戰(zhàn)性的問題,或者解答出一個難題所帶來的快感是令人難忘的,這種愉悅感會喚醒和強化對該學科濃厚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敢學”。
3. 強化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
如何有效地閱讀,并快速地概括大意,是本課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對于“學法”的指導,筆者通過了三篇閱讀文章,巧妙設計了不同的任務,把概括方法和技巧糅合其中,教會學生準確全面地概括主要內容。剛開始,學生覺得所給任務有點難,但是通過教師的層層指引,能跟著老師學會去抓住文章的要點。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于所介紹的方法RRT掌握地比較好,概括文章內容要點齊全,表達準確,效果顯著。 所以,要教會學生“觀察比較、總結歸納、靈活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會學”。能力的提升會讓學生更加自信,有了信心和信念,學習效果也會提升。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