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賢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校學生的實際,結合自我教學體會,研究探索出了“情境——情感”符合我校實情的語文課堂教學流程。
結構圖示如下:
一、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與學生進入情境
(一)情境創(chuàng)設要科學、合理,易于學生體會。比如在講《春》時,先放一段春天的景象,讓學生感受一下氣氛。
(二)情境創(chuàng)設要新穎,要有時效性,教師盡可能地多想辦法,使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富有新意,形式獨特,展示方法靈活多樣,并能夠很好地和最新資料結合起來,這樣無形中就有了較強的吸引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和所要講授的內(nèi)容相吻合,目的指向性明確,這樣教師的課堂準備就是有效的,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更便捷了。
學生進入情境容易,有效進入情境就需要教師適當引導,教師引導的一般作法是:或明確感受目的、或指明觀察對象、或體會某段某點而不及其余、或人或物或事、或情或理或智等等。教師的引導指向性越明確,學生進入的越快,效果越好。
二、引導激發(fā)與產(chǎn)生欲望
(一)把握時機。教師是千軍萬馬的統(tǒng)帥,學生是實際參戰(zhàn)者,戰(zhàn)機成熟,教師就鼓舞士氣,士兵就會勇往直前,仗才能無往而不勝。教師這個指揮官要審時度勢,把握好“火候”,在學生有了初步體驗,將要做出體驗的初步結論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思維向著已設計好的問題或方向邁進,從而實現(xiàn)有效性的目的。
(二)進一步明確思維方向。有了初步體驗之后已有探求的欲望,學生思維該向何處發(fā)展,或縱或深,或點或而或情或理,教師進一步有所暗示或引導,有利于學生思考向縱深處發(fā)展。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有經(jīng)驗的老師,往往在此處是最巧妙的,最顯藝術性的。
通過以上教師思維的引導,學生就有了較為清楚的探求目的;從而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順利進入欲望產(chǎn)生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思維的活躍期,他們在積極探索原因,形成特點開始了理性思維的過程,教師所希望看到的問題解決過程正式開始了。
三、提出問題與情感體驗
學生由產(chǎn)生欲望到付諸探究實施,標志著解決問題的開始;情感體驗的初步結論形成,標志著問題思考過程的基本結束。
因此,教師在學生思考過程初步完成的情況下,適時提出問題,或原因、或經(jīng)過、或特點、或結果,學生就會根據(jù)老師的提問,重溫這些體驗,加深“所需要”的體驗。
四、歸納總結與篩選整合
有了如上的情感體驗,也就具有了概括的寶貴素材。在這一流程中,學生將已再次加深的情感體驗,根據(jù)老師提出的問題,抽絲剝繭、選擇取舍、篩選整合,形成較為完善的認識,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出來,或者訴諸文字,完成認識質(zhì)的飛躍。
教師歸納總結應做到:
(一)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結論,不可以另搬一套,讓學生聽不到、看不到自己的思維結果。如果這樣做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就大大降低,探索思考的成就感就沒有了,以后就不會積極主動的去配合教師安排的教學活動。
(二)由主到次,培養(yǎng)學生重點集中的思維習慣。
(三)精煉簡明。歸納總結是教師對學生認識體驗篩選整合的過程,教師要給學生做示范,使他們認識體會錘煉語言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錘煉語言的自覺性。
教學流程至此,教師情境設計的目的,學生人境體驗的結論,資源的課時價值,三者融合一體,表現(xiàn)為積極的情感評價,教學任務基本完成。
五、情感延展
如果此時教師將已形成的情感評價稍作延伸,將會效果更好。
首先,橫向延伸,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同類型的問題,找出生活中,時事中最相近的例子,鼓勵學生積累材料,體驗生活,認識生活。其次,縱向延伸。教師可以點撥學生認識探索情感產(chǎn)生的原因,情感體驗特點,解決問題辦法等,進一步深入思索,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深刻性品質(zhì)。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