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潘世昌++尹文書++宋致書
摘要 開展不同藥劑防治稻水象甲幼蟲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生產上防治稻水象甲幼蟲,建議使用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45 000 g/hm2撒施,效果較好。其次選擇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75 g/hm2,間隔5~10 d施藥。
關鍵詞 稻水象甲;藥劑;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12+.6;S4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086-02
稻水象甲是一種檢疫性水稻害蟲,其發(fā)生范圍廣,暴發(fā)性強,危害大,致使水稻嚴重受損,產量減少。為此,筆者于2015年在息烽縣永靖鎮(zhèn)稻水象甲發(fā)生區(qū)通過對5%丁硫·毒死蜱顆粒劑、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福戈)等3種不同藥劑不同濃度梯度防治稻水象甲幼蟲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探明3種藥劑不同濃度梯度對稻水象甲幼蟲的防治效果,篩選出對稻水象甲幼蟲防效好、安全性強的殺蟲劑品種和使用濃度,以期為生產上防治稻水象甲幼蟲提供科學依據(jù)[1-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置在息烽縣永靖鎮(zhèn)黎安村稻水象甲發(fā)生區(qū),選取2014年稻水象甲發(fā)生較重的丘塊、泡冬田田塊進行試驗。
1.2 試驗材料
防治對象為稻水象甲幼蟲。試驗藥劑為5%丁硫·毒死蜱顆粒劑(浙江省紹興天諾農化有限公司生產);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蘇州富美實植物保護劑有限公司生產);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福戈,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各種藥劑的作用方式和使用方法見表1。
1.3 試驗設計
共設10個處理,即按不同試驗藥劑及劑量設置9個藥劑處理及空白對照(CK),各處理設計如表2所示。4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20 m2。
1.4 施藥方法
采用小苗直插的方式進行,犁田、耙田后,筑埂劃分小區(qū)。田埂用塑料薄膜包扎,防止小區(qū)間藥劑相互滲透,影響藥效。栽種密度為株行距20 cm×25 cm,每小區(qū)栽種水稻叢數(shù)一致。待秧苗生長到15 cm以上,稻水象甲于2齡幼蟲盛發(fā)期時施藥[3-5]。毒土撒施,將藥劑按使用劑量稱好后,按300 kg/hm2拌干細土,拌勻,均勻撒施到小區(qū)中。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稻水象甲幼蟲蟲口數(shù)量調查:藥前、藥后均采用平行跳躍10點取樣調查法,每點取2叢水稻,連泥帶根放入40目的篩內進行漂洗直至清楚觀察到幼蟲,記錄藥前,藥后5、10、20 d稻水象甲幼蟲蟲數(shù)。藥前及藥后5、10、20 d調查的水稻植株不能重復取樣,以免影響防效。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100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3可知,藥后5 d,處理B3對稻水象甲幼蟲的平均防治效果為71.73%,藥后10 d,平均防治效果最高,為81.61%;處理C3藥后5、10 d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別為63.28%、69.76%,防治效果次之;處理C1、C2及處理A1、A2、A3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藥后20 d,不同藥劑不同劑量之間防效差異不顯著。
對防治效果進行分析,處理B3與處理C1、C2及處理A1、A2、A3對稻水象甲幼蟲的防治效果差異極顯著,與處理C3差異顯著。試驗期間,3個藥劑不同劑量處理區(qū)均未出現(xiàn)藥害現(xiàn)象。
3 結論與討論
生產上防治稻水象甲幼蟲,建議使用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45 000 g/hm2撒施,效果較好。其次選擇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75 g/hm2,間隔5~10 d試藥,以有效控制其發(fā)生危害。應注意的是在用藥中輪換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4 參考文獻
[1] 何永福,廖國會,袁潔,等.不同藥劑防治稻水象甲幼蟲田間試驗[J].農藥,2013(1):60-62.
[2] 張斌,耿坤,余杰穎,等.不同藥劑防治稻水象甲幼蟲田間試驗初報[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2(10):57-59.
[3] 胡吉峰.不同藥劑防治稻水象甲田間藥效試驗[J].植物醫(yī)生,2011(3):39-41.
[4] 劉雄,應志龍,劉都才,等.40%福戈WG防治稻水象甲田間藥效試驗[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0(增刊2):39.
[5] 王惠明,劉暉,陳瓊,等.江西省稻水象甲的發(fā)生分布及防治研究[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6(10):102-105.
[6] 王顯安,崔鳴,王春卷,等.不同藥劑防治稻水象甲藥效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2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