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丘明
國學(xué)選萃
蹇叔哭師
[春秋]左丘明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①。出絳②,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p>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蹦鹿L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卞渴逯优c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原文據(jù)中華書局1981年版《春秋左傳注》)
【注釋】
①曲沃:晉國舊都,晉國祖廟所在地,在今山西聞喜。
②絳:晉國國都,在今山西翼城東南。
【譯文】
冬天,晉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剛走出國都絳城,棺材里發(fā)出了像牛叫的聲音。卜官郭偃讓大夫們向棺材下拜,并說:“國君要發(fā)布軍事命令,將有西方的軍隊越過我們的國境,我們襲擊它,一定會獲得全勝。”
秦國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悄悄派兵前來,就可以占領(lǐng)他們的國都。”秦穆公向秦國老臣蹇叔征求意見。蹇叔說:“讓軍隊辛勤勞苦地偷襲遠(yuǎn)方的國家這樣的行動,我從沒聽說有過。軍隊遠(yuǎn)征精疲力竭,遠(yuǎn)方國家的君主又有防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軍隊的一舉一動,鄭國必定會知道。軍隊辛勤勞苦而一無所得,一定會產(chǎn)生背叛的念頭。再說行軍千里,有誰不知道呢?”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意見。他召見了孟明、西乞和白乙三位將領(lǐng),讓他們從東門外出兵。蹇叔哭著說:“孟明啊,我看著大軍出發(fā),卻看不見他們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個中壽就去世的話,你墳上的樹都有兩手合抱一般粗了?!?/p>
蹇叔的兒子跟隨軍隊出征,他哭著送兒子,說:“晉國人必定在崤山抗擊我軍,崤有兩座山頭。南面的山頭,是夏王皋的墳?zāi)梗槐泵娴纳筋^,是周文王避過風(fēng)雨的地方。你們必定會戰(zhàn)死在這兩座山之間,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之后秦國軍隊東行。
【簡析】
本文以秦國老臣蹇叔的諫阻、哭師、哭子為主線,以秦穆公的拒諫、詛咒為承轉(zhuǎn),以極短的篇幅塑造出一個老成先見、憂國慮遠(yuǎn)的老臣形象和一個剛愎自用、利令智昏的君主形象,兩種形象一明一暗、相互映襯,在筆法上非常老到成熟。
一直以來,蹇叔的論戰(zhàn)之道被奉為知己知彼的楷模,可惜的是,他的先見之明無法說服利令智昏的秦穆公。于是,已失去進(jìn)諫的正常渠道的蹇叔便在送別秦國出征之師的時候以“哭師”的形式進(jìn)諫,直言不諱地指出此次襲鄭必然失敗?!翱迬煛闭賮淼漠?dāng)然是秦穆公的辱罵,但是蹇叔不為所動,仍然繼續(xù)試圖通過“哭子”的形式再次將自己的意見傳達(dá)給國君。然而,秦穆公不聽,在他的一意孤行下,“秦師遂東”的結(jié)局也必然一敗涂地。
蹇叔的“先知”不過是一種常識,在對手早有防備、以逸待勞的情況下,勞師遠(yuǎn)襲必定慘敗。可以說,蹇叔實際上是一位富有經(jīng)驗的智者。在治國理政中,我們的領(lǐng)導(dǎo)干部也應(yīng)該虛心多多咨詢并吸取這類智者的意見與建議,才能加深對現(xiàn)實的認(rèn)知,增強對新情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執(zhí)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