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志
朝鮮戰(zhàn)爭后遺癥?
——李承晚與美韓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之爭
梁 志
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后,李承晚依舊堅持“北進統(tǒng)一”戰(zhàn)略。為了破壞《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推動華盛頓放棄東西方和平共處政策、提高個人國內(nèi)威望,1954年李承晚挑起了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爭端。爭端期間,李承晚運用時松時緊、相機進退的策略,著力維護國家安全和政權安全。艾森豪威爾政府則是安撫、勸說與壓制并用,力爭阻止李承晚采取單獨行動。韓國的反對聲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喪失職能的歷史進程,也進一步塑造了李承晚“不可預測”的國際形象。但與此同時,李承晚的頑固執(zhí)拗和“非理性”傾向亦促使美國暗中在韓國統(tǒng)治階層內(nèi)部扶植和培養(yǎng)新的領導人。
李承晚;國家安全;政權安全;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艾森豪威爾政府
締結于朝鮮戰(zhàn)爭結束之初且跨越冷戰(zhàn)時期存續(xù)至今的美韓同盟素有“血盟”(Blood Alliance)之稱。但必須指出的是,該同盟形成初期美國和韓國在如何實現(xiàn)朝鮮半島統(tǒng)一和處理東西方關系等重大問題上作出了明顯不同的戰(zhàn)略判斷,兩國間存在明顯的互不信任,1954-1956年的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Neutral Nations Supervisory Commission,NNSC) 之爭便是最好的例證。近十余年,國內(nèi)外學界以美國和韓國為主體針對廢除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缺憾之處在于:部分學者重點強調(diào)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危機與朝鮮戰(zhàn)爭之間的關聯(lián),而相對忽視了李承晚(Syngman Rhee)個人外交在其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部分學者闡述了李承晚挑起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之爭的歷史過程,但對該政策的得失利弊及其深遠影響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①Stephen Jin-woo Kim,Master of Manipulation:Syngman Rhee and the Seoul-Washington Alliance,1953-1960,Seoul:Yonsei University Press,2001;Yong-Pyo Hong,State Security and Regime Security:President Syngman Rhee and the Insecurity Dilemma in South Korea,1953-60,New York:ST.MARTIN’S PRESS,INC,2000;In Soo Hwang,“The United States-Republic of Korea Security Relationship,1953-1960:Great Power and Small State,”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1999;陳波:《冷戰(zhàn)同盟及其困境:李承晚時期美韓同盟關系研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年;馮東興:《朝鮮停戰(zhàn)中的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第153-159頁。
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利用《美國對外關系文件》《解密檔案參考系統(tǒng)》《美國國務院機密特別文件》(香港大學主圖書館藏)、美國第二國家檔案館館藏文獻和李承晚個人文件(韓國延世大學李承晚研究院藏),以美韓同盟信任危機為切入點,從李承晚個人外交入手,重新探討美韓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爭端的緣起、經(jīng)過及其影響。
1953年7月中旬,美國利用《美韓共同安全防衛(wèi)條約》以及軍事和經(jīng)濟援助,誘使李承晚承諾不破壞朝鮮停戰(zhàn)。②詳見梁志《朝鮮停戰(zhàn)談判與美韓同盟的形成》,《韓國研究論叢》(第18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第104-119頁。然而,華盛頓深知李承晚并未完全放棄“北進統(tǒng)一”的主張。①羅伯特·費雷爾:《艾森豪威爾日記》,陳子思、左景祥、鄭翔里譯,陳子思校,新華出版社,1987年,第329頁。8月2-8日,美國國務卿約翰·杜勒斯(John Dulles)訪問漢城(今首爾)。5日,杜勒斯與李承晚舉行首次會談。美方的會談記錄表明,李承晚承諾“如果韓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絕不會要求美國保衛(wèi)韓國。②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4,p.1473.但韓國人對此次會議的總結卻大相徑庭:李氏要求一旦政治會議失敗,美國同意與韓國一起發(fā)動北進戰(zhàn)爭,或者為單獨北進的韓國提供“道義和物質(zhì)支持”。雖然美方并未就此作出保證,但有跡象表明他們已經(jīng)“厭煩”了共產(chǎn)黨的策略。如果政治會議因為共產(chǎn)黨的拖延而陷入困境,美國人會爭取在朝鮮獲得軍事上的勝利。③B-380-006,Papers Related to the Korean 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Papers Related to Treaty-Making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Syngman Rhee Institute,Yonsei University.顯然,韓國人有意無意地對美方回應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從美國詳細的會談記錄和一貫的政策立場來看,杜勒斯應該不會表露出要在政治會議失敗后謀求對朝鮮實施軍事打擊。兩天后,雙方舉行的第三次會談也證實了這一點。期間,李承晚表示一旦政治會議無果而終則恢復軍事行動。杜勒斯答復說,美國只會盡力通過和平手段促使中國軍隊離開朝鮮和實現(xiàn)朝鮮統(tǒng)一。決定美國政府怎么做的,應為美國人民而非李承晚或韓國政府。最終,李氏只得對美國現(xiàn)在還無法就政治會議后的事情作出決定表示理解。④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483-1487;B-380-003,Papers Related to the Korean 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Papers Related to Treaty-Making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Syngman Rhee Institute,Yonsei University.8日,兩國草簽了《美韓共同安全防衛(wèi)條約》。⑤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489-1490.
杜勒斯離開漢城后不久,李承晚便向所有外交官發(fā)出指示:政治會議不會取得成功,韓國的目標是在美國的幫助下再次挺進鴨綠江。美國已經(jīng)承諾,一旦共產(chǎn)黨“違反停戰(zhàn)協(xié)定并攻擊我們”,美軍則會北進。事實上,共產(chǎn)黨已在若干方面“違反停戰(zhàn)協(xié)定”。韓國一定要表明,正因為這樣,韓國才又一次發(fā)動戰(zhàn)爭。為此,韓國盡可能不要批評盟國特別是美國,因為漢城要依靠它們。與此同時,要特別注意強調(diào)共產(chǎn)黨違反停戰(zhàn)協(xié)定的事實和加強韓國軍事力量的必要性。⑥B-380-002,Papers Related to the Korean 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Papers Related to Treaty-Making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Syngman Rhee Institute,Yonsei University.
美方很快意識到了李承晚的這一動向。10月21日,聯(lián)合國軍司令約翰·赫爾(John E.Hull)在致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以下簡稱參聯(lián)會)的電文中匯報說,李承晚最近表示,如果政治會議失敗,朝鮮沒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韓國將挺進鴨綠江,希望美國提供支持。倘若美國不支持,韓國就單獨北進。退一步講,即便朝鮮在共產(chǎn)黨主導下實現(xiàn)統(tǒng)一也比分裂要好。赫爾的判斷是:李承晚可能認為美國已在朝鮮投入太多以至于無法撤出;一旦政治會議沒有實現(xiàn)朝鮮統(tǒng)一,李承晚或許會盡一切可能拉美國進入另一場朝鮮戰(zhàn)爭;一定要讓李承晚明白美國行動的限度。11月12日,副總統(tǒng)理查德·尼克松將訪問韓國,要借助此行讓李承晚看清楚美國的態(tài)度和立場。對此,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大體表示同意。⑦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542-1545,1558.
于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開會討論如何應對李承晚的“北進統(tǒng)一”威脅。它決定務必讓李承晚明白:華盛頓不支持韓國單獨采取軍事行動,韓國必須書面保證與美國合作,但不要明確表示聯(lián)合國軍可能撤出朝鮮。為此,艾森豪威爾委托尼克松帶給李承晚一封信,主要內(nèi)容如下:為了讓共同安全條約獲得國會批準,李承晚應保證不單方面發(fā)動戰(zhàn)爭。另外,從軍事的角度講,美國總統(tǒng)有責任保護美軍和聯(lián)合國軍安全,亦需要了解韓國是否會獨自挑起沖突,以便提前制訂相應的軍事計劃。若為韓國重建請求新?lián)芸?,而這僅僅是給漢城發(fā)動新的戰(zhàn)爭增添軍事打擊目標,華盛頓不會這樣做。⑧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570-1576,1590-1593,1595-1599.
11月13日,尼克松同李承晚在漢城舉行單獨會談。讀完艾森豪威爾來信后,李承晚非常震動,表示不愿做與美國立場相左的事情。但與此同時,李承晚又宣稱作為朝鮮人民的領袖,他必須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必要時使用武力。不過,“我向你保證,不管什么時候,在我采取單方面行動之前,我一定先通知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臨行前,尼克松又一次與李承晚單獨會面。李承晚交給尼克松一封給艾森豪威爾的信(主要內(nèi)容是保證在采取單獨行動前通知艾森豪威爾),并特別解釋說這封信的內(nèi)容只有他一人知道,希望尼克松親自交給艾森豪威爾,閱后銷毀。李承晚還詳細解釋了為什么要一再宣稱單獨北進:“當共產(chǎn)黨肯定美國控制著李承晚的時候,你們將失去最有效的討價還價的籌碼,我們也就失去了一切希望。共產(chǎn)黨對于我可能會采取某種行動的恐懼,對他們永遠是一種制約力量?!薄坝嘘P朝鮮將單獨采取行動問題,我所作的一切聲明都是為了幫助美國。我心里明白,朝鮮不可能單獨行動。我們必須和美國一起行動。我們懂得,一起行動,我們將可以得到一切,不一起行動,就會失掉一切?!雹倮聿榈隆つ峥怂桑骸赌峥怂苫貞涗洝飞?,伍任譯,商務印書館,1978年,第166-170頁;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609-1610,1615-1616,1663.
究竟該如何理解李承晚上述言行呢?沒有美國支持不會采取單獨行動的說法,確實道出了李氏的心聲。但李承晚時常提及單方面“北進統(tǒng)一”的主要目的絕不是想要“幫助”美國“震懾”社會主義國家,而是為了塑造一個“不可預測”的形象,從華盛頓那里榨取盡可能多的讓步。至于說此次李承晚緣何作出這樣的反應,或許他是基于如下考慮:面對艾森豪威爾明確不支持韓國單獨行動的表態(tài)和迫使韓國作出相應保證的壓力,既不能書面承諾完全放棄單獨行動而失去今后進行討價還價的砝碼,又不能因拒絕作出任何退讓而導致美國政府減少對韓國的援助甚至考慮“換馬”。所以,這位韓國領導人選擇了“模糊”戰(zhàn)略,在書面保證單獨行動前會告知艾森豪威爾的同時,口頭表示沒有美國支持不會自行其是。②美國人對李承晚的所謂“承諾”并不放心。早在10月底,為了應對韓國政府可能采取的單獨行動,赫爾已批準了一份最新版的包括扣押李承晚等措施在內(nèi)的應急計劃,并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美軍重新部署工作。同樣,12月15日艾森豪威爾同意逐漸通過韓國軍事領導人勸阻漢城不要采取單獨行動。詳見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569-1570,1572,1660。
1954年2月18日,美蘇英法四國外長發(fā)表公報,宣稱擬于4月26日在日內(nèi)瓦舉行解決朝鮮政治問題的會議。得知此消息后,李承晚趁機向美國提出了要求:為實現(xiàn)國防自立,希望美國援助韓國再發(fā)展十五或二十個師的地面部隊,相應地加強??哲姟H裘绹饝松鲜鰲l件,韓國在日內(nèi)瓦會議結束前就不會采取單方面行動。③B-012-021,Official Correspondences,President Rhee’s Correspondences,Syngman Rhee Institute,Yonsei University.4月16日,艾森豪威爾致函李承晚,表示愿意加強韓國陸軍,推動韓國??哲姮F(xiàn)代化。兩天后,李承晚答應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④J.Y.Ra,“The Politics of Conference:The Political Conference on Korea in Geneva,26 April-15 June 1954,”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34,No.3(July 1999),pp.402-403;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785-1788;FRUS,1952-1954,Vol.16,The Geneva Conference,pp.103-105,111-113.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李承晚提出了一系列令對方完全無法接受的主張,并再次請求美方同韓國簽訂秘密協(xié)定,支持他的武力統(tǒng)一計劃。部分由于韓國采取的不現(xiàn)實的立場,6月15日聯(lián)合國軍方面發(fā)表聲明表示,政治會議沒有就朝鮮統(tǒng)一問題達成任何協(xié)議。⑤陳波:《美韓同盟與1954年日內(nèi)瓦會議》,《史學集刊》2010年第4期,第108-110頁。
根據(jù)《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的規(guī)定,中朝和聯(lián)合國軍方面分別提名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瑞士、瑞典組成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主要職責是通過“監(jiān)督、觀察、視察與調(diào)查”,確保停戰(zhàn)雙方遵守協(xié)定,特別是不得增派軍隊或引入加強軍事力量的裝備。⑥世界知識出版社編:《朝鮮問題文獻匯編》第一集(一九四三年十二月至一九五三年七月),世界知識出版社,1960年,第460-463、466-467 頁。委員會共建立了20個檢查小組:10個固定檢查小組,其中5個駐扎朝鮮港口入口處,5個駐扎韓國港口入口處;另外10個留在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總部附近,作為流動檢查小組。⑦“The Neutral Nations Supervisory Commission in Korea(A Peacekeeping Operation),”Technical Report 10,Field Operations Division,Weapons Evaluation and Control Bureau,United States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Agency,August 1970,pp.3-4;Jacques Freymond,“Supervising Agreements:The Korean Experience,”Foreign Affairs,vol.37,No.3(April 1959),p.496.
很快,中朝與聯(lián)合國軍開始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停戰(zhàn)協(xié)定,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內(nèi)部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立場分野。①In Soo Hwang,“The United States-Republic of Korea Security Relationship,1953-1960:Great Power and Small State,”pp.150-151;世界知識出版社編:《朝鮮問題文獻匯編》第二集(一九五三年七月至一九五八年七月),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第308-312、379-381頁;馮東興:《朝鮮停戰(zhàn)中的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第155頁。應該說,早在韓國發(fā)表關于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的立場之前,停戰(zhàn)雙方已開始就委員會存廢事宜進行交涉。但只有到了李承晚正式發(fā)聲以后,該問題才上升為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爭端。
7月底,李承晚訪問華盛頓,向?qū)Ψ酵其N武力統(tǒng)一計劃未果。②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808,1818-1819,1828-1835,1837,1839-1847,1849-1850.或許正因為如此,李承晚決定在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上挑起爭端。7月30日,韓國憲兵司令元容德(Won Yong Duk)發(fā)表聲明,警告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中的共產(chǎn)黨成員應離開韓國。與此相配合,當?shù)囟嗵幊霈F(xiàn)反對檢查小組的集會和示威,韓國人甚至對波蘭和捷克人員發(fā)出死亡威脅。③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4,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In Soo Hwang,“The United States-Republic of Korea Security Relationship,1953-1960:Great Power and Small State,”p.152;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863-1864.8月中下旬,韓國大邱、仁川、群山、大田和清州等地發(fā)生大規(guī)模示威活動,呼吁驅(qū)逐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的波蘭和捷克人員,反對美軍撤離,要求實施北進統(tǒng)一。與此同時,韓國國會、政府乃至李承晚本人均表示要單獨采取行動。④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4,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B-012-004,Official Correspondences,President Rhee’s Correspondences,Syngman Rhee Institute,Yonsei University.面對韓國的脅迫,美國駐韓大使埃利斯·布里格斯(Ellis Briggs)站在赫爾一邊,緊急要求華盛頓授權赫爾單方面終止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的活動。然而,國務院傾向于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危機,命令相關使館與瑞士和瑞典外交部接觸,強烈希望在聯(lián)大召開之前兩國代表能夠撤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⑤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867-1870,1873-1874;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 State,Minutes and Notes of the Secretary’s Staff Meetings,1952-1961,Box2,National Archive II,College Park,MD.11月5日,國務院和參聯(lián)會決定由美國、英國和法國代表十六國與瑞士和瑞典協(xié)商,敦促二者撤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進而廢除該機構。⑥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908-1911;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3,p.7;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4,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
11月22日,韓國公共信息辦公室發(fā)表了一封元容德簽署的信件,要求駐韓國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的波蘭和捷克人員一周內(nèi)“安靜地離開”。否則,韓國將采取“最積極的自衛(wèi)措施”。面對媒體詢問,美國軍方表示,根據(jù)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有責任保護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人員的安全。在與元容德非正式討論后,美國官員認為該聲明來自李承晚,元是在嚇唬人,目的在于束縛聯(lián)合國軍的手腳。⑦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4,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25日,韓國公共信息辦公室發(fā)表聲明,宣稱赫爾和布里格斯已向李承晚保證,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很快會以令漢城完全滿意的方式獲得解決。美國駐韓使館認為,該歪曲性聲明是為了挽回撤回最后通牒的顏面。⑧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926-1927.不管使館的分析是否準確,該最后通牒最終不了了之卻是事實。
12月23日,考慮到短時間內(nèi)瑞士和瑞典不會在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上采取任何舉措,國務院命令駐韓使館告知李承晚美國正在盡力解決此事,希望韓國保持克制。聯(lián)合國軍已采取行動防止波蘭人和捷克人從事間諜活動,且有責任保護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人員安全。結果,布里格斯只見到韓國外長卞榮泰(Pyun Yung Tai)而沒見到李承晚。他向前者呈遞了一份有關美國國務院主張的備忘錄。卞表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成員經(jīng)常冒犯韓國政府,這種情況不能長久持續(xù)下去。同時,他私下承認間諜活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共產(chǎn)黨在韓國的存在。⑨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934-1935.隱藏在該說法背后的含義似乎是美國限制波蘭和捷克間諜活動的舉措意義不大,最重要的是要驅(qū)逐共產(chǎn)黨成員。
由于瑞士和瑞典不愿主動撤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韓國又一再催促甚至威脅,參聯(lián)會主席阿瑟·雷德福(Arthur W.Radford)建議國防部長查爾斯·威爾遜(Charles E.Wilson)廢除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和停戰(zhàn)協(xié)定13-c和13-d款,①這兩項條款的主要內(nèi)容分別是禁止停戰(zhàn)雙方在人力和武器裝備方面加強自身作戰(zhàn)力量。參見世界知識出版社編:《朝鮮問題文獻匯編》第一集(一九四三年十二月至一九五三年七月),第460-461頁。并提請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該方案,最終促使艾森豪威爾批準。②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937-1941;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0,15-16,18-19.1955年2月3日,艾森豪威爾建議國務院與參聯(lián)會會商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事宜,然后將意見直接報送他本人。次日,國務院與參聯(lián)會舉行聯(lián)席會議。參聯(lián)會從聯(lián)合國軍安全和防止共產(chǎn)黨軍隊實力增長的角度論證了單方面解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的必要性。國務院則強調(diào)此事的政治意義,認為必須與其他十五國協(xié)商解決,并防止被對方指責破壞停戰(zhàn)協(xié)定。最終,出于維持與盟國關系等考慮,艾森豪威爾決定采納國務院的建議。③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7-27;Stephen Jin-woo Kim,Master of Manipulation:Syngman Rhee and the Seoul-Washington Alliance,1953-1960,p.212.
就在美國各部門緊鑼密鼓地討論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之際,韓國也決定加強在該問題上的攻勢,其主要動因在于東西方關系日趨緩和的現(xiàn)實:5月15日,《奧地利國家條約》簽訂;7月18-23日,美蘇英法四國在日內(nèi)瓦召開了二戰(zhàn)后首次高峰會談;8月1日,中美兩國舉行了第一次大使級會談。與此相應,希望阻止美國推行“綏靖政策”的李承晚政府也采取了行動,不斷批評美國的“綏靖”政策和東西方“和平共處”,并再次要求解散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甚至提出武力統(tǒng)一的主張。④Yong-Pyo Hong,State Security and Regime Security:President Syngman Rhee and the Insecurity Dilemma in South Korea,1953-60,pp.91-92;Stephen Jin-woo Kim,Master of Manipulation:Syngman Rhee and the Seoul-Washington Alliance,1953-1960,pp.208-209,222;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 State,Policy Planning Staff/Council,Area Files,1947-1962,Box10,National Archive II,College Park,MD;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5,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
6-7月份,美國國務院與軍方三次舉行聯(lián)席會議。軍方反對國務院提出的首先削減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人員的建議,希望暫時將檢查小組帶到非軍事區(qū),進而廢除該機構。其主要考慮是要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為了保護委員會人員而向韓軍開槍。國務院認為,這樣做會被指責為違反停戰(zhàn)協(xié)定。雙方各執(zhí)一詞,僵持不下。⑤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85-87,111-112,120-124,128-130.
正在這時,韓國再次針對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發(fā)起攻勢。美國第八軍獲取的秘密情報表明,7月28日,元容德命令準備對波蘭人和捷克人采取行動,并相應舉行示威和請愿活動。為防止發(fā)生意外,美方再次明顯加強了對檢查小組的保護措施。8月1日,韓國公共信息辦公室發(fā)表聲明要求共產(chǎn)黨軍隊撤出開城、甕津和漢江以北,指責朝鮮違反停戰(zhàn)協(xié)定而加強軍隊實力,并敦促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離開韓國。⑥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5,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
2日國務院指示美國駐韓國大使威廉·萊西(William S.B.Lacy)和新任聯(lián)合國軍司令萊曼·萊姆尼策(Lyman L.Lemnitzer)向李承晚表示,對韓國要求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撤離和命令共產(chǎn)黨軍隊離開三八線以南不滿,并申明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決心履行保護委員會人員安全的職責。4日,二人在與李承晚會談時表達了國務院的想法。李承晚回應道,韓國不想通過軍事手段將共產(chǎn)黨軍隊趕出三八線以南,但對方必須承認他們無權留在那里。與此同時,李承晚并沒有堅決要求武力驅(qū)逐波蘭和捷克人員。美方則解釋說,華盛頓已付出很大努力,最高層正在解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萊西和萊姆尼茨事后分析說,簽署聲明時李承晚可能考慮了要以武力收復開城并驅(qū)逐波蘭和捷克人員,但可靠情報證明韓國軍事領導人在聲明發(fā)表后的會議上表示不愿支持總統(tǒng)動武的決定。⑦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34-135.
不過,美方的指責和勸說并未迫使韓方選擇后退。6日,李承晚政府正式要求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成員最晚于13日24時撤出韓國。對于不遵守該要求的委員會成員,如發(fā)生任何事故,漢城不負責任。與此相配合,在韓國官方鼓動和組織下,群山、仁川、大邱、江陵和釜山五個作為檢查小組駐地的港口爆發(fā)了反對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的大規(guī)模暴力示威。⑧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36-139;ConfidentialUS StateDepartmentSpecial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5,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
此舉激怒了萊姆尼茨。他認為絕不能讓韓國的威脅和“流氓行為”得逞。在致李承晚的信中,萊姆尼茨表示韓國的示威活動導致美國軍人受傷和財產(chǎn)受損。對此,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表示抗議,并拒絕接受最后通牒,韓國總統(tǒng)和政府將為干預停戰(zhàn)協(xié)定執(zhí)行的行為負責,聯(lián)合國軍決心全力保護自身人員和財產(chǎn)安全。①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39-140,143-147.13日,韓國公共信息辦公室發(fā)布李承晚聲明,表示只要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不離開,韓國人就要一直舉行示威,但不會使用武力。與此同時,他敦促國人保持耐心,將要求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撤出的日期推遲幾天。此后,韓國示威的規(guī)模明顯下降。②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148;Confidential US State Department Special 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5,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
14日,杜勒斯提請艾森豪威爾注意韓國的局勢。艾森豪威爾指示,應采取更強有力的政策解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很快,國務院命令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盡快在軍事停戰(zhàn)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不反對接受5月3日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提出的削減建議。但這只是權宜之計,廢除該委員會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同時,美國通知瑞士和瑞典,希望10月15日之前徹底解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如果二者不能給予相關保證,則單方面終止該機構在韓國境內(nèi)的活動。國防部對此表示同意,聯(lián)合國軍其他十五個成員國亦很快了解了相關情況。③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49-154;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 State,Minutes and Notes of the Secretary’s Staff Meetings,1952-1961,Box2,National Archive II,College Park,MD.9月6日,部分中立國檢查小組成員撤出韓國,期間并未發(fā)生任何事故。④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54-158;ConfidentialUS StateDepartmentSpecialFiles,Korea,1950-1957,MF 2527235,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in Library.
在與國防部協(xié)商的過程中,國務院信誓旦旦地保證10月15日前務必終止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在韓國的活動,且只是通知而絕不賦予其他十五個聯(lián)合國軍成員國否決權。但從一開始,國務院履行承諾的行動便遭遇阻礙。瑞典認為,10月15日之前無法解散委員會,瑞士甚至表示不能廢除該機構。⑤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53-154,158-159.與此同時,美方繼續(xù)敦促韓國停止示威。⑥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59-161.
10月上旬,國務院一邊要勸說瑞士和瑞典加速行動,一邊安撫國防部,要求對方再寬限些時日。經(jīng)過討論,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戈登·格雷(Gordon Gray)表示可以接受合理的延遲,但不能再無所作為。10日,國務院和國防部聯(lián)合致電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告知對方瑞典正在和瑞士以及共產(chǎn)黨國家協(xié)商如何進一步解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最后期限會適當延后。11月5日,格雷致函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沃爾特·羅伯遜(Walter S.Robertson),表示除非此前問題獲得解決,否則國防部強烈要求國務院同意11月21日命令聯(lián)合國軍將委員會人員帶到非軍事區(qū)。23日,羅伯遜在復函中表示,幾天前瑞典大使秘密告知已經(jīng)向中國表明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沒必要繼續(xù)存在下去了,應撤退到非軍事區(qū)。不僅如此,瑞典政府還非常希望勸說瑞士一起這樣做??紤]到這一切,國務院認為應讓瑞士和瑞典與各方充分協(xié)商。另外,聯(lián)大開會時美國也不宜采取單獨行動。希望格雷同意將1956年1月1日作為最終采取單邊行動的日期。30日,格雷接受了羅伯遜的建議。⑦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71-174,178-179,187-188.
12月7日,瑞典駐美大使約見羅伯遜,瑞典正積極促使將所有中立國檢查小組轉移到非軍事區(qū)。當天,對國務院來說,還有另一個好消息。在美國陸軍部長威爾伯·布魯克(Wilber M.Brucker)等人敦促下,李承晚承諾“盡量”在未來三個月內(nèi)不舉行示威活動??紤]到上述情況,美國國務院東北亞事務辦公室主任羅伯特·麥克勒金(Robert J.C.McClurkin)認為應取消1956年1月1日采取單方面行動的原定計劃。很快,格雷同意再次推遲單邊行動的最終期限。⑧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93-196;In Soo Hwang,“The United States-Republic of Korea Security Relationship,1953-1960:Great Power and Small State,”p.162.
3月17日,杜勒斯訪問韓國,同李承晚舉行了會談。當天恰好是韓國政府同意暫停示威活動的最后一天。然而,令杜勒斯感到非常意外和驚喜的是,李承晚竟然只字未提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①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228-237.然而,4月中旬美國國務院被迫承認無法通過瑞士和瑞典解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并提議授權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以共產(chǎn)黨國家阻礙委員會履行職責以及違反停戰(zhàn)協(xié)定為由,單方面將波蘭和捷克成員帶到非軍事區(qū),并努力爭取其他十五國對該行動的支持。②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243-246,248-253,257-266,268-274.據(jù)此,6月9日,聯(lián)合國軍將剩余的十六位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成員帶到非軍事區(qū),美韓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之爭宣告結束。③Steven Lee,“The Korean Armistice and the End of Peace:The US-UN Coali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War-Making in Korea,1953-76,”TheJournal of Korean Studies,vol.18,No.2(Fall 2013),pp.189-190;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275-280;RG 59 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 State,Minutes and Notes of the Secretary’s Staff Meetings,1952-1961,Box2,National Archive II,College Park,MD.
從本質(zhì)上講,1954-1956年美韓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之爭是一場同盟信任危機。李承晚之所以要挑起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爭端并屢次發(fā)出最后通牒,至少想要達到三個目的。按照李氏設想中的重要性和優(yōu)先性排列,依次為:
其一,破壞《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為加強韓國軍事實力提供便利,乃至趁機“北進統(tǒng)一”。④B-380-002,Papers Related to the Korean 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Papers Related to Treaty-Making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Syngman Rhee Institute,Yonsei University.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履行的監(jiān)督職能是《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一旦委員會解散,朝韓雙方便可以不受約束地擴充軍隊,而大力強化韓軍恰恰是李承晚在停戰(zhàn)后努力追求的主要政策目標之一。⑤Stephen Jin-woo Kim,Master of Manipulation:Syngman Rhee and the Seoul-Washington Alliance,1953-1960,pp.199-201.另外,對李承晚而言,更加夢寐以求的是朝鮮半島能夠在韓國主導下實現(xiàn)統(tǒng)一,為此他甚至嚴肅考慮過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⑥Tae Gyun Park,“What Happened Sixty Years Ago:ROK-US Deep Distrust between President Rhee and Eisenhowe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vol.21,No.1(June 2014),p.51.在這種情況下,深知中朝不愿廢除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的李承晚自然希望借此挑起與共產(chǎn)黨國家之間的軍事沖突,進而誘使美國卷入第二次朝鮮戰(zhàn)爭。
其二,促使華盛頓放棄東西方和平共處政策,保證國家安全。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兩大陣營的關系呈現(xiàn)出諸多緩和的跡象。面對這一切,李承晚擔心華盛頓為了實現(xiàn)東西方和平共處而拿韓國的利益乃至朝鮮半島統(tǒng)一問題做交易。不僅如此,他也從奠邊府戰(zhàn)役和第一次臺海危機中真切地看到了“自由世界”的“軟弱無力”。美國很快將駐韓美軍從32萬人削減到7萬人且一再向韓國表示反對武力統(tǒng)一則進一步加劇了李承晚“被拋棄”的憂慮。⑦Alon Levkowitz,“The Seventh Withdrawal:Has the US Forces’Journey back Home from Korea Begun?”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vol.8,No.2(May 2008),p.136;Stephen Jin-woo Kim,Master of Manipulation:Syngman Rhee and theSeoul-Washington Alliance,1953-1960,pp.206-207;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679-1680,1822-1825.唯是如此,李承晚才不斷叫嚷著要揮師北進,并在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上發(fā)難,以便提醒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亞洲“共產(chǎn)黨威脅”依然存在,進而抵消“日內(nèi)瓦精神”的國際影響。
其三,進一步強化李承晚在韓國人民心目中唯一能夠與美國和共產(chǎn)黨國家討價還價的民族主義領導人形象。1955年9月,韓國各反對派聯(lián)合成立民主黨,并明確提出了“和平統(tǒng)一”的主張。這一年,李承晚已八十高齡,精力和反應能力日益下降,其統(tǒng)治漸漸失去個人魅力的資本,加之他很少關心經(jīng)濟發(fā)展,公眾對政府和執(zhí)政黨越來越灰心。在此種形勢下,出于維護政權安全的考慮,李承晚選擇了將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作為靶子,大力強化反共意識形態(tài),鞏固個人威信和統(tǒng)治基礎。⑧梁志:《韓國政治發(fā)展中的美國(1945-1961年)》,《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第5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第220-221頁;Yong-Pyo Hong,State Security and Regime Security:President Syngman Rhee and the Insecurity Dilemma in South Korea,1953-60,pp.92-93,95.
在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爭端中,李承晚運用的是時松時緊、相機進退的策略。為偽造民意,向美國施壓,韓國政府組織反對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的大規(guī)模示威。此后,又很快嚴格控制示威者的行為,避免發(fā)生惡性暴力事件,乃至最后保證一段時間內(nèi)停止示威。不僅如此,此間韓國還屢次發(fā)出驅(qū)逐波蘭人和捷克人的最后通牒,以促使華盛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過,每當美國做出強硬反應,李承晚就放下顏面撤回最后通牒,避免觸及對方的底線。同樣需要注意的是,爭端期間,李承晚還多次提出收回三八線以南三個地區(qū)。根據(jù)美國了解到的情況,李承晚幾次命令韓軍攻占三八線以南朝鮮控制的領土,但韓軍領導人堅持認為如果美國不保證提供支持,這樣的行動不可能取勝。最終,李承晚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想法。①In Soo Hwang,“The United States-Republic of Korea Security Relationship,1953-1960:Great Power and Small State,”pp.159-160;DDRS,CK3100287821,CK3100287823.顯然,他曾嚴肅考慮過借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爭端通過單方面行動再次將美國拉入朝鮮的沖突中。
面對韓國單方面驅(qū)逐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共產(chǎn)黨成員和奪取朝鮮占領三八線以南地區(qū)的可能性,美國非常擔心會與韓國軍隊尤其是中朝兩國發(fā)生軍事沖突,并因此從多個層面采取了防范措施:明確表示反對李承晚對共產(chǎn)黨國家采取單邊行動,多次聲稱聯(lián)合國軍堅決履行保護中立國檢查小組人員安全的職責;通過1954年11月17日美韓諒解備忘錄,迫使李承晚許諾“在統(tǒng)一朝鮮的過程中與美國合作”,并同意直至美韓雙方通過協(xié)商作出變更為止,“在聯(lián)合國軍司令部負責防衛(wèi)朝鮮期間(將韓軍)置于其控制之下”;②FRUS,1952-1954,vol.15,Korea,p.1948.早在1953年年底,美國就已決定逐步加強同韓國軍方領導人之間的關系,以阻止李承晚擅自行事。此后,華盛頓屢次向韓國軍方表示絕對不以任何方式支持漢城重啟戰(zhàn)端,也不會被有意誣陷共產(chǎn)黨方面的事件所欺騙;③FRUS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p.1659-1660,1766-1767,1873-1874;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80-181;DDRS,CK3100287821,CK3100287823.不斷安撫漢城,承諾盡快解決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問題。
雖然1954年上半年美國已開始考慮解散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但假使李承晚沒有就該問題發(fā)起挑戰(zhàn),華盛頓不會如此急切地希望瑞士和瑞典將中立國檢查小組轉移到非軍事區(qū)。從這個角度講,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危機更多的并非是朝鮮戰(zhàn)爭的“后遺癥”,而是李承晚對美外交的產(chǎn)物。與此同時,早在韓國挑起此次爭端前,已有美國高級官員認為李承晚行事具有“不可預測性”。爭端似乎進一步強化了華盛頓的這種印象,就連一貫認為李承晚是在嚇唬人的羅伯遜都斷言,沒有人能夠絕對保證他不會為了北進而偽造一起事件。④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1659;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180-181.從李氏的角度講,如上均可視為在爭端中的“收獲”。
另一方面,部分地由于李承晚在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爭端中表現(xiàn)出來的頑固態(tài)度,美國逐漸對他失去了耐心。為此,國務院的一份情報評估報告不無憧憬地認為,李承晚下臺會引起一段時間的政治動蕩,但韓國也可能建立起合法的繼承政府,從而出現(xiàn)一個更為溫和且能夠大體維持李承晚統(tǒng)治效率的政權。繼任者可能更愿意與美國合作,并更有可能接受韓國的現(xiàn)狀。厭煩了與李氏相處的杜勒斯甚至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倘若李承晚去世,美國便能夠更為理性地處理朝鮮問題了。顯然,華盛頓希望“換馬”。可很多美國官員特別是駐漢城的軍政要員們認為,李絕對控制著韓國,暫且找不到替代他的合適人選。⑤FRUS,1952-1954,vol.15,Korea,Part2,p.1914;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215-218.雖然如此,艾森豪威爾政府還是沒有坐等韓國政局朝著有利于美國的方向發(fā)展。1955年1月,國防部、國務院與中央情報局一致同意在韓國秘密選擇和扶植愿意在遵守停戰(zhàn)協(xié)定方面與美國合作的新領導人,以便在李承晚擅自行事或?qū)⒁扇为毿袆訒r暗中推動繼任者登臺。很快,艾森豪威爾批準了這一建議。⑥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p.5-6,37-38.或許正因為如此,美國才在5月派遣曾在1953年菲律賓大選中幫助親美保守派麥格賽賽上臺的萊西擔任駐韓大使。李氏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堅決反對該任命。結果,不到半年沃爾特·道林(Walter C.Dowling)接替萊西。但是,此后美國并未放棄既有的打算,繼續(xù)聯(lián)系執(zhí)政黨自由黨中的政治家李起鵬(Yi Gibung)⑦之所以選擇李起鵬,是因為韓國當?shù)卦鴤餮运抢畛型淼睦^承人。事實上,在1956年韓國總統(tǒng)選舉中,李承晚也確實選擇李起鵬作為競選伙伴,但最后民主黨的張勉(Chang Myon)當選副總統(tǒng)。參見FRUS,1955-1957,vol.23,Part2,Korea,p.335。和軍界親美人士。⑧Park Tae Gyun,An Ally and Empire:Two Myths of South Korea-United States Relations,1945-1980,Seongnam-si: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Press,2012,pp.124-126;Yong-Pyo Hong,State Security and Regime Security:President Syngman Rhee and the Insecurity Dilemma in South Korea,1953-60,p.94.從這個意義上講,本來希望通過挑起中立國監(jiān)察委員會爭端鞏固政權安全的李承晚無意中卻損害了自身統(tǒng)治的穩(wěn)定性。
(責任編輯:孟鐘捷)
*本文屬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冷戰(zhàn)的緩和與美國的朝鮮半島危機管理”(2012第81號)中期成果。
梁志,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華東師范大學周邊國家研究院教授(郵編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