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斌,李 博
(1.三亞學院體育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2.佳木斯大學體育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高校休閑潛水課程中浮潛與入水技術的易犯錯誤及糾正
張善斌1,李 博2
(1.三亞學院體育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2.佳木斯大學體育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隨著人們對休閑潛水的逐步深入了解,該項目以其新奇、刺激、休閑的特點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之中,同時也在慢慢地走進高校的課程中,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相關的休閑潛水技術,從高校實際教學的浮潛技術和入水技術2項技巧練習時,總結出了以下容易發(fā)生的錯誤動作:浮游時路線容易偏轉,動力不強;躬身下潛時折疊困難和游動方向不穩(wěn);水氣置換的時機掌握不好;后滾入水時腿、腳刮蹭泳池;跨步入水時身體拍打水面;側翻入水角度掌握不好?;谝陨蠁栴},提出相應切實可行的實際糾正方法,從而改正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有針對性地練習,提高教學效果,達到動作技巧的正確要求。
高校;休閑潛水課程;浮潛與入水技術;錯誤及糾正
休閑潛水有著其獨特的魅力,也吸引著人們進行體驗和學習該項目的相關課程。與工程潛水等一些專業(yè)的潛水所不同的是,休閑潛水是當今人們在親水運動項目上的選擇之一,無論是前期戴著浮潛三寶(面鏡、呼吸管和蛙鞋)在水面或淺水區(qū)域來觀賞海下世界,還是后期穿著裝備到水下更深之處與美麗的水世界親密接觸,都是人們親近自然、挑戰(zhàn)自我、進行休閑娛樂享受的很好選擇。對于沿海城市的高校,開設休閑潛水課程,在地域自然條件的要求上,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由于休閑潛水的休閑娛樂目標特殊性,所以海域在潛點質量上也要符合相關的基本要求。因此,目前開設休閑潛水課程的高校并不多。據調查,高校中開設此課程中湛江2所、青島1所、三亞1所、廈門1所,其中有3所高校是以專業(yè)必修課形式開設的,另2所高校則是以選修課形式進行授課。而5所高校里,有4所是進行水肺裝備潛水教學,只有1所是進行浮潛課程的講授,在采用水肺裝備進行休閑潛水教學的高校。在高校的休閑潛水教學中,必須要按照嚴格的技術操作要求來進行,以保障其安全性,但絕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此項目,理論知識和技能都是全新的,學習過程中,在知識的理解上及技能的操作上容易有一些錯誤動作的產生,因此,對學生錯誤動作的糾正顯得尤為重要,既是為以后開放水域的學習奠定基礎,也是讓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保障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休閑潛水技術中的浮潛技術包含水面的浮游與水中的屏氣潛水:只戴著面鏡、呼吸管和蛙鞋,臉部浸在水中,靠踢動蛙鞋或劃動手臂來獲得動力在水面移動,稱之為浮游;而整個身體浸入到水面以下,屏氣呼吸,靠踢動蛙鞋或劃動手臂來獲得動力在水中的活動,稱之為屏氣潛水。
1.1.1 動作技巧解析 戴好面鏡、呼吸管,穿好蛙鞋后,且感覺都合適的情況下,趴在水面上,頭微抬保持眼睛向前下方45。的視角,手放在前面耳部兩側或腰兩側,保持手臂放松,2條腿交替踢動蛙鞋。要求一條腿的大腿先帶動小腿向上擺動,同時另一條腿直腿向下擺動,2條腿直擺動到夾角約為60。時,向上擺動的腿可以有小于45。的彎曲,然后兩腿同時反方向上下交叉擺動,使人獲得向前的動力。
1.1.2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易犯錯誤:浮游過程中,角度掌握不好,線路發(fā)生偏轉,甚至由橫向游動變成縱向游動;游動速度緩慢,動力不強;肩部上下晃動,身體扭轉過大。
糾正方法:學生趴在水面上,手伸出水面摸到呼吸管,慢慢抬頭,感受呼吸管達到直立水面程度,眼睛這時的角度為前下方45。,以這種角度進行慢慢游動。浮游過程中眼睛觀察水底的標志線,避免方向發(fā)生偏轉;學生在浮游時肩部發(fā)生晃動,應該讓兩臂保持放松下來,手放在身體兩側保持直且不緊張的狀態(tài),腰部同時配合保持放松,腿部進行上下打腿時大小腿折疊角度不要超過45。。
1.2.1 動作技巧解析 在水面浮游時,保持正常呼吸狀態(tài)下,吸足一口氣,保持不吐氣,低頭上體向下彎曲,與下肢成90。時,腿向水面上方擺動,身體成上肢在水下而下肢在水上的垂直倒立姿態(tài)。由于重力的作用,身體會向下滑動,待蛙鞋進入水中時,進行上下踢動,保持頭朝向前下方,向前游動。
1.2.2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易犯錯誤:身體進入水下一部分,就很快浮上來;水上不能水平游動,產生直接向下或向上游動的現(xiàn)象。
糾正方法:身體入水不深主要是由于躬身角度過小,可以先采用頭剛一入水,就結合手掌在水中向上撥水,使身體向下彎曲的速度加快、角度加大,達到要求。經過反復練習后,不結合手掌撥水進行躬身下潛。另外還要注意的是,要等到在重力的作用下蛙鞋進入水中后,再開始進行踢動蛙鞋,避免做無用功,影響整體的效果。
1.3.1 動作技巧解析 躬身下潛后,在水中游動3~5m,頭向上抬起,踢動蛙鞋游動,至呼吸管上端出水面后,猛吹一口氣,將呼吸管內水吹出,然后舌頭向前伸出,頂在咬嘴中部,緩慢吸氣。如果此時感覺有水進入口腔,則再吹氣1次,將呼吸管內的水完全排出管外,重新進行正常呼吸。
1.3.2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易犯錯誤:出水時頭部完全露出水面;在水中完成猛吹過程后產生從呼吸管吸水現(xiàn)象。
糾正方法:當在水中由水平向上游動時,要注意和水面的距離。快至水面時,頭應該低下保持水平,眼睛要注視水底,呼吸管上端露出水面后,猛吹一口氣,完成水氣置換。在向水面游動過程中,可以將手觸摸在呼吸管上端,當手感覺到出水面時,則呼吸管上端也同樣在水面以上,再進行猛吹一口氣,
入水技術在休閑潛水中很重要,是由其它場地直接過渡到水面的一種方式,分為后滾入水法、跨步入水法、側翻入水法3種方法(在開放水域中還有直接涉水法,這里不做介紹)。
2.1.1 動作技巧解析 組裝并穿好水肺裝備,且完成裝備檢查后,戴好面鏡,穿好蛙鞋,背向泳池坐下,臀部在游泳池邊緣位置,氣瓶底部的垂直投影在水面以上,身體微前傾,以維持身體平衡,給BCD(浮力控制裝置)充氣約1/3的體積,兩腿盤起,戴上調節(jié)器二級頭(供水下呼吸用),一手按住面鏡和調節(jié)器二級頭,另一只手護住胸前的管線,維持身體目前折疊姿態(tài)、保持軀干與下肢的角度,向后倒體,人與裝備同時進入水中,等頭部浮出水面時,將兩手移開。
2.1.2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易犯錯誤:入水后小腿刮到或掛在游泳池邊緣;面鏡進水或輕微松脫。
糾正方法:對于小腿、腳刮或掛在游泳池邊緣現(xiàn)象,要注意在開始做入水動作的時候,軀干與大腿的夾角不能變,以一個折疊的身體姿態(tài)進入水中,過程中盤在一起的兩腿也始終保持交叉的狀態(tài)不變,直至小腿進入水中再打開;在入水后面鏡出現(xiàn)進水或松脫的情況,要注意在入水過程中手要用力按住面鏡中間部位,要等到再浮到水面時再松開,同樣手掌按在調節(jié)器二級頭的位置也要等浮到水面后再松開。
2.2.1 動作技巧解析 組裝并穿好水肺裝備,且完成裝備檢查后,戴好面鏡,穿好蛙鞋,移動至游泳池邊,面向游泳池,一只腳(支撐腳)的腳掌部位壓在游泳邊緣且蛙鞋尖朝前,另一只腳(起跨腳)在側面與支撐腳成90o,蛙鞋尖朝向側面,戴上調節(jié)器二級頭(供水下呼吸用),一手按住面鏡和調節(jié)器二級頭,另一只手護住胸前的管線,起跨腳由體側向身體前方跨出一大步,跨出的同時,支撐腳膝關節(jié)彎曲放松,眼睛目視前方,維持身體目前直立姿態(tài),保持兩腿的角度,垂直落入水中,待蛙鞋一進入水中即收回并攏,頭部浮出水面時,將兩手移開。
2.2.2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易犯錯誤:身體入水時拍到水面上;面鏡進水或輕微松脫。
糾正方法:入水時身體要保持直立的姿勢,要求腿跨出去成“跨步”狀態(tài)時,后腿彎曲放松,支撐腳不能用力,跟隨起跨腳一起下放松落。在入水過程中,眼睛始終目視前方;在入水過程中要用力壓住面鏡和調節(jié)器,不要松開,且面部入水后,不要低頭,始終保持直立,等由于浮力的作用下頭部出水面時,再將手移開。
2.3.1 動作技巧解析 組裝完水肺裝備后,坐在游泳池邊,腳放入游泳池中,以坐姿的情況下完成水肺裝備穿戴,且完成裝備檢查后,戴好面鏡,穿好蛙鞋,戴上調節(jié)器二級頭(供水下呼吸用),一手按住面鏡和調節(jié)器二級頭,另一只手護住胸前的管線。在身體前傾達到45。時,身體向體側翻轉入水,保持身體姿態(tài)不變,待頭部上浮至水面時,將兩手移開。
2.3.2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易犯錯誤:直接前倒進入水中;氣瓶刮蹭到游泳池邊緣。
糾正方法:主動控制身體,在身體向前傾的時候,向體側發(fā)力,形成一種慣性,產生更多的側翻的力;產生氣瓶與泳池相刮的原因是身體前傾的角度過小。在練習的時候,眼睛從體側看著泳池的邊緣,注意角度的變化,達到45。以上的時候,氣瓶的底部就會在水面以上,這時再向體側翻轉即可。
對于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而言,都是初次接觸休閑潛水課程,既有地域的限制、氣候的影響,也有各學校對該課程的了解情況和興趣程度不同。由于潛水被列入高危項目之一,雖說在游泳池相對封閉的水域進行授課,但由于改變了呼吸的空間、呼吸的方式及呼吸時的感受,就會使學習的學生產生一定的緊張情緒和心理變化,因此出現(xiàn)一些錯誤的動作表現(xiàn)。通過上述對錯誤動作的認識并采取較好的糾正方法,讓學生在休閑潛水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相應的技巧,學習的效率變得更高,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心情也會更加放松,在達到技巧表現(xiàn)要求的同時,讓學習休閑潛水課程變得更有樂趣。
[1]張善斌,李博.高校休閑潛水課程中的生命教育[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7,35(1):63-66.
[2]蘇雄.休閑潛水安全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6):25-28.
G807.4
A
1674-151X(2017)18-101-02
投稿日期:2017-07-23
張善斌(1975—),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休閑潛水理論與實踐。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