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重構近代湖南漢學譜系

        2017-01-10 13:24安學勇

        安學勇

        摘要:楊樹達于政治思想上與葉德輝有較大分歧,于學術上也認識到葉德輝的不足與局限,但又推崇葉德輝為“曠代之鴻儒”。楊樹達通過抬高葉德輝的學術成就,以達到構建近代湖南漢學譜系,乃至進一步樹立民國時期湖南漢學正統(tǒng)的目的。

        關鍵詞:楊樹達;葉德輝;民國學術

        中圖分類號:K2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44

        一、葉德輝與楊樹達的師生交誼

        楊樹達(1885-1956),字遇夫,號積微,湖南長沙人,我國近代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1897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受教于梁啟超等維新人士,時務學堂解散后,1899年,又與其兄楊樹谷遵父命師從葉德輝,學習中國傳統(tǒng)學問。葉德輝于制藝外,授以《說文解字》、《四庫全書總目》、《漢書·藝文志》等書,“言《說文解字》為治群書之梯航,《四庫全書總目》為讀群書之向導?!盵1]110謂非此不能得讀書門徑,令楊樹達“每書下句讀,日必四五紙”[2]119,這為楊樹達后來治學打下了堅實基礎。1905年楊樹達東渡日本留學,1911年武昌起義后歸國,依舊向葉德輝問學不輟。葉、楊師生關系密切,1921年夏葉德輝北上訪楊,此時楊樹達正任教于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葉德輝居北京期間,“遇夫數(shù)日一過從,時挾其著書,殷殷請益,其成者必索一序,蓋猶承平時在余家園問字時光景也。”[2]119楊樹達不僅在學問方面多有請教,還時常與葉德輝共同出游、宴飲、購書、聽戲[3]。葉德輝離開北京后,楊樹達還經常與之書信交流。1922年7月5日楊樹達抵湖南,7日即往拜謁葉德輝,不遇,8日再訪[4]。1923年7月楊樹達于暑期返湘講演,21日抵長沙,次日即拜訪葉德輝,“閱其所著《說文疏證》。”[5]1925年夏葉德輝再次北游北京,下榻于楊樹達寓所,師徒“出則共載游山水,入則談經論史”[6]。

        葉德輝對楊樹達的學問尤為贊許。早年追隨葉德輝求學之時,葉氏即言楊樹達他日成就“必在諸生上也”[2]119。1921年葉德輝北游期間,楊樹達將其所著《劉向說苑集證》、《新序集證》、《韓詩疏證》等請葉德輝作序,葉德輝閱后,揄揚有加,謂楊樹達“善于著書” [1]112,“遇夫好學之勤,著書之勇,今日之士,誠不多見。”[2]118并稱贊《韓詩外傳疏證》“大抵援據(jù)周秦兩漢諸子書載重見復出之事,依類纂集,一一校其訛誤,別其異同,分別其書……以本書證本書,洵為不易之論?!盵2]109于《說苑集證序》中則言“門人楊生遇夫遍舉周秦兩漢諸子之書讀之,而盡發(fā)其覆?;蛞郧白C后,而知后者之說引據(jù)不誣;或以后證前,而知前者之說考訂可信。”[2]116葉德輝尚有詩云:“弟兄才調似機云,瀛海歸來學更勤。房魏無功興禮樂,何如關薛重河汾?!弊宰⒌溃骸袄ブ禀啬陱奈崾軜I(yè),薌詒(楊樹谷)有經世之志,屢起屢躓,遇夫則息交絕游,終日闃如也?!盵7]595對葉德輝的種種贊許,楊樹達則于《郋園學行記》中謙稱自己的學問“實則本吾師以經證經之例也”[1]112。

        葉、楊之間書信交往頻繁,1927年葉德輝去世后,楊樹達裱裝葉德輝書札十通珍藏。通過這些書信,從中可窺見葉、楊之間的師徒情深。如王先謙曾作《漢書補注》,楊樹達遍搜王先謙未采諸書,為之補益,成《漢書補注補正》。對楊樹達所著《補正》,葉德輝稱贊其“熟于《史》、《漢》文例,又復博覽群書,為之考證,自是精心之作?!钡~德輝認為王先謙之書只可供類書之用,為該書進行補正、???,“究屬虛耗心力,竊謂有此閑日工夫,不如自作他書較為有益?!眲裾]楊樹達“吾輩讀書立志,皆當置身千載以上,與古人抗手一堂,何必喋喋不休偕土偶人共語耶?”并對楊樹達寄予厚望:“吾弟好學深思,讀書處處得法,故進一解,愿勉勵吾弟為第一流人,不愿吾弟于學問重門洞開之時,再為王懷祖、俞曲園也”[8]105-106。葉德輝認為王先謙著書甚多,而精要使人愛不釋手者少,故作書一封與楊樹達,不贊成楊樹達耗神于《漢書補注補正》,言語中充滿對楊氏的關懷與期待,師徒感情之深,由此可見。

        二、楊樹達于政治思想觀念上與葉德輝的分歧

        晚清今文經學崇尚《公羊》,到了康有為將公羊學說與變法改制思想結合起來,學術與政治混雜一體,使公羊今文經學的意義超出了學術而具有鮮明的政治功利,此種觀念經由梁啟超掌教時務學堂傳至湖湘。梁啟超主講時務學堂后,以《公羊》、《孟子》為教本,參以排荀思想,以“絀荀申孟”為標識,引孟子誅責“民賊”、“獨夫”諸義,為大同精意所寄[9]126。其“絀荀申孟”的目的,即是要打破學界漢學壟斷的風氣,更有以此為端申民權、倡革命之意。梁氏此時論學術,“自荀卿以下漢、唐、宋、明、清學者,掊擊無完膚”,“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边@遭到王先謙、葉德輝等湖南士紳的強烈抵制?!叭~德輝著《翼教叢編》數(shù)十萬言,將康有為所著書,啟超所批學生札記,及《時務報》、《湘報》、《湘學報》諸論文,逐條痛斥?!盵9]127葉德輝曾言,“康有為之徒,煽惑人心,欲立民主,欲改時制,乃托于無憑無據(jù)之公羊家言,以遂其附和黨會之私智。”[10]87并與王先謙等人共同反對時務學堂。葉德輝認為梁啟超主張公羊學術,“以佐其改制之謬論。三尺童子,無不惑之?!盵2]219評價梁啟超“人尚篤實,信其師說,則將禍我湘人。”[2]220葉德輝對梁啟超及今文經學的攻擊,雖包含學術上的門戶觀念,排斥“微言”,但主要還是“因關系于近日之利害者巨”,即著眼于現(xiàn)實政治影響來評論今文經學的得失,與維新派在思想及政治上對立[11]。

        1921年,葉德輝為楊樹達《說苑集證》作序時,仍不忘批評晚清今文經學家。因梁啟超也是楊樹達老師,故葉德輝于此《序》中回避了康有為、梁啟超,但對劉逢祿、魏源、龔自珍、王闿運等人卻給予激烈的批評?!胺颉蹲笫稀贰豆颉匪鹬疇幎暌?,近人劉逢祿氏因固信本傳向歆非難之說,遂謂《左氏》不傳《春秋》,魏源、龔自珍和之,陵夷至于王闿運之徒,誕妄支離,實經學之蟊賊。今雖蘊毒已發(fā),而國紀世教,已蕩焉無存?!比~德輝曾有心刺取劉向所序錄諸書,“推衍成編,以捄橫流之禍。”但因年老,終未能為。因此,對于楊樹達所成之《新序集證》、《說苑集證》,葉德輝認為“其有功于經學而為吾道之干城者,不誠實獲我心哉。”[2]118從學術淵源來看,楊樹達治學承乾嘉余緒,以考據(jù)訓詁見長,對今文經學家解經多有不滿,也算是沿襲了葉德輝的治學路徑。如對劉逢祿《公羊何氏釋例》,楊樹達批評“何注雖有功經傳,實多牽強穿鑿之說;劉書不以經傳為主而以何注為衡,是舍其大而務其細也?!盵12]對劉逢祿《論語述何》,則評價其“支離繳繞,漢學家之流弊,至此極矣!”[13]153楊樹達對康有為也持批評態(tài)度,認為康氏以經術涂附政治,“《春秋董氏學》、《孔子改制考》諸書,橫決武斷,略無友紀?!盵14]86但楊樹達對今文經學的批評,主要是從學術的角度著眼,與葉德輝從政治的角度立論完全不同。

        1923年,楊樹谷、楊樹達兄弟為葉德輝撰寫壽文,即后來流行的《郋園學行記》?!多E園學行記》分“學”與“行”兩部分,對葉德輝生平重要的活動與學術研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楊氏兄弟在總結葉德輝的學術活動與學術思想之時,因事涉康、梁,故不愿提及晚清湖南今古文之爭。但楊氏兄弟對今古文之爭的回避,卻無法令葉德輝滿意。關于此事,葉德輝曾書信與楊樹達言:“至謂今文古文之爭,因外來侵勢,遂可不必重提,此則不可不明白以告吾弟及門下諸子。今文在今日僅一《公羊》為全書,余皆斷簡殘編,本無可以致力。加以龔、魏之偏陋、湘綺之荒唐,流為康、梁,已成亡國之禍。再不為學者提命,害將與洪水猛獸同科?!盵8]103-104因此葉德輝在重新裁定《郋園學行記》時,又據(jù)己意加以發(fā)揮,重提今古文之爭。今日所見經過葉氏裁定之后的《郋園學行記》言:“吾師(葉德輝)于三傳不喜《公羊》、《谷梁》,嘗言《公》、《谷》皆文章家,非傳說家,惟左氏文章傳記兼盡其能,于圣人筆削褒貶之心可以因事證明得其微旨。劉逢祿理董公羊之說,于是后之假公羊以行其邪說者,推波助浪,極于離經叛道而不之覺。戊戌朝變,吾師著書辨駁,見于所輯《翼教叢編》各篇中。”[1]111此外,《郋園學行記》還詆毀王闿運為“六朝文士,不足當經學大師”,公羊家“名為尊經,實則誣圣”[1]109,111。葉氏重提當年今古文之爭,牽扯出維新時期與王闿運、康、梁諸人的異見,而王闿運、梁啟超又都是楊氏兄弟的老師,因此經過重新裁定之后的《郋園學行記》深為楊樹達所忌諱,并數(shù)辨署名之誣。以致楊樹達不得不寫信與梁啟超,解釋《郋園學行記》之事,于梁啟超前承認“文內有詆毀康、梁二先生語也,師門子弟為此惡作劇真累余不淺矣?!盵1]108直至1949年,楊樹達仍為此事于日記中為自己辯誣[13]204。

        楊樹達數(shù)辨《郋園學行記》署名之誣,一方面是由于“文中多刺譏湘中前輩語句”[13]24,使楊樹達于梁啟超等面前極為難堪。另一方面,作為梁啟超時務學堂時期的弟子,楊樹達雖在學術上沒有繼承梁啟超的今文經學,但梁氏學說在啟發(fā)時務學堂弟子投身政治,對中國近代社會變革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楊樹達是充分肯定的。對于梁啟超于時務學堂所授今文經學,楊樹達曾評價道:“其誦維何?孟軻公羊。其教維何?革政救亡。士聞大義,心痛國創(chuàng)。拔劍擊柱,踴躍如狂。夫子詔我,攝汝光芒。救國在學,乃惟康莊。”[14]94楊樹達在此高度肯定梁啟超對時務弟子投身“革政救亡”所起到的作用,梁氏時務眾弟子事跡顯著者,如蔡鍔等人,也確是多在政治一面。又抗戰(zhàn)期間的1942年,民國政府發(fā)布褒揚梁任公令,追認梁啟超于近代學術文化所做的宏偉貢獻,楊樹達認為“此事張公道,治人心,早應為之者也”[13]135。

        葉德輝無論于學術觀念還是政治立場,皆攻擊梁啟超所暢言的今文經學,始終保守不變,而楊樹達雖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別于今文經學,但在政治立場上顯然與梁啟超更加接近而與葉德輝相去甚遠。楊樹達為葉德輝作《郋園學行記》之時,曾言:“今文古文之爭,因外來侵勢,遂可不必重提。”葉德輝則與楊樹達書:“外勢侵襲,恐是早十五年前議論。今日愛國之士,正當根據(jù)許、鄭發(fā)明倉頡、孔子二圣之精神,豈宜懾于潮流,為此依違之論。”并勸戒楊樹達“以吾弟高才特識,自當好學深思,幸勿為此皮毛之談,致終身氣餒,不能出人頭地……鄙人年已六十,不敢謂學已有成,然自問此生未入歧途,亦不愿來者誤入歧途。況廿余年相關切之門生,而可陰忍不一辨論耶?”[8]103-104晚年葉德輝尚有強烈的衛(wèi)教意味,并勸誡得意弟子楊樹達要尊經崇圣,以免“誤入歧途”,但顯然此時的楊樹達早已沒有了衛(wèi)教之心,楊樹達力辨《郋園學行記》署名之誣,從中可見其與葉德輝在政治思想觀念上的嚴重分歧。

        三、楊樹達在學術領域對葉德輝的超越

        1935年,葉氏家人刊刻《郋園全書》,請楊樹達作序。在《〈郋園全書〉序》中,楊樹達對葉氏為學,推崇備至,盛贊其經史藝文成就。對于葉德輝的經學成就,楊樹達贊道:“蓋先生之于經也,推本雅故,馳貫眾家,追跡段王,自標獨得。晚歲篤精小學,史籀有疏,讀若有考。”于葉氏史學,楊樹達贊:“其于史也,淹通目錄,識別版藏。凡雕刻源流,傳本真贗,莫不駢列在胸,指數(shù)如畫。即今《讀書》一志,聲重寰中,《書林》二語,遍流海外,其明征也?!盵14]83歷數(shù)葉氏成就之后,楊樹達定論:“嘗謂自來經術,莫盛有清,先生生丁末季,殿彼一朝,大可理初,愧其博洽,淵如西莊,遜其專詣。信學林之偉業(yè),曠代之鴻儒矣?!盵14]84給予葉德輝的學問以極高的評價。

        對于葉德輝的史學成就,楊樹達當是發(fā)自內心的推崇,如《積微翁回憶錄》中也稱:“讀郋園詩《讀書志》。源源本本,足開心胸,擴聞見。吾師板本之學信絕倫超群也。”[13]27但對于葉氏的小學成就,楊氏實際應另有認識,這可以從楊樹達對曾運乾的評價中間接反映。

        曾運乾(1884-1945),字星笠,湖南益陽人,以音韻學名家。對于曾運乾的成就,楊樹達認為“湘中學者承東漢許、鄭之緒以小學音韻訓詁入手進而治經者,數(shù)百年來星笠一人而已?!盵13]156事實上,小學也是葉德輝名家的一個重要領域,且葉氏自視甚高,他對自己的文字學成就總結道:“或問余篤嗜許學,比之于段桂諸人何如?余曰:昔桂氏本杏壇打掃夫,衍圣府中免其役,因號復民。余則自命為萬歲里打掃夫,以從其后,不求免役,不求得民,附之圖之尾,如鄭板橋自稱徐青藤門下走狗之意,或不以為僭妄也夫?!盵2]140葉氏自視為《說文》研究的功臣,一生致力于《說文》研究達四十年,其取許慎故里“郋”而自號“郋園”,自信于許學研究中當有一席之地。但楊樹達卻說湘中承東漢許、鄭之緒以小學音韻訓詁入手而治經者,數(shù)百年只曾運乾一人而已。不僅如此,楊樹達私下還曾表示“大抵吾鄉(xiāng)前輩,自鄒叔績外,皆疏于小學音韻也”[13]81,直接忽略了葉德輝的小學成就。

        對于葉德輝的小學成就,后來學者也多有批評。如李肖聃說:“(葉氏)所著書多,《說文讀若考》、《六書古微》,專門家或能糾其違失?!盵15]張舜徽也說:“其(葉德輝)治學于群經、小學,所造均淺,雖有述造,未足名家。”[16]葉德輝以傳統(tǒng)文字學研究規(guī)范為標準,遵《說文》為正宗,排斥甲骨之學,認為甲骨“文句既不完備,刀刻易失真形,存其物未始不可為博物之資”。但其著《說文解字故訓》一書,則“一切鐘鼎彝器之文,概不闌入?!盵2]88并言不敢“學羅振玉自信能讀天書神冊”[2]98。“(葉德輝)研究古文字(這里專指金甲文),是想要以此來進一步證明《說文》的權威、深入《說文》的研究;也正因為如此,葉氏對古文字的研究始終沒有脫離《說文》的羈絆, 形成獨立的研究方向?!盵17]在這一點上,楊樹達有突過乃師之處,在總結自己的學術方法時曾言:“謂余所用皆清乾嘉以來常用之方法,其實不然。其一,余嘗習外國文字,于歐洲語源之學有所吸取。其二,前人只證明許訓,如段、桂是,余則批判接受。其三,前人只在文字學本身著力,如王、朱是,余則取古書傳注、現(xiàn)代語言及其他一切作材料。其四,古韻部分大明,甲、金文大出,盡量擷取利用。其五,繼承《倉頡篇》、《說文》形義密合的精神,緊握不放?!盵13]249曾運乾評價楊樹達的文字訓詁成就說:“跡其功力所至,大率紬繹許書,廣綜經典,稽諸金石以究其源,推之聲韻以盡其變,于許氏一家之學,不敢率為異說,亦不敢茍為雷同。每樹一義,按之字例而合,驗之聲韻而準,證之經典舊文而無乎不洽,六通四辟,周幣旁皇,直令讀者有渙然冰釋,怡然理順之樂。”[18]余嘉錫也謂楊樹達“于《說文》,諷籀極熟,于群經講貫極精;然后上溯鐘鼎甲骨之文,以識其字,旁通諸子百家之書,以證其義?!盵19]可見楊樹達在繼承清代段、王之學基礎上,汲取西方語源學方法,批判接受許慎,又取甲、金文以擴大學術。這與葉德輝過分相信《說文》,即使釋甲骨金石,也只是作博物之資,絕不以之詮解經義小學的治學態(tài)度,已經差別甚大。因此,盡管楊樹達于《〈郋園全書〉序》中稱贊葉德輝的小學,又于《郋園學行記》中極力挖掘葉德輝的金甲文成就,并言“吾師邃于小學,于《說文》用四十年之力,可謂深知篤好者矣。”[1]112但無論是實際的學術水準,還是治學觀念與方法,楊樹達都已超越了葉德輝,并且認識到了葉德輝治學的局限與不足,誠如章太炎所說:“遇夫心思精細,殆欲突過其鄉(xiāng)先輩矣。”[20]

        四、盛推葉德輝——重構湖南漢學譜系的努力

        楊樹達于政治思想上與葉德輝有較大分歧,也認識到葉德輝學術上的不足與局限,但又公開推崇葉德輝為“曠代之鴻儒”。個中原因,不排除楊樹達美化自己老師之嫌,但楊樹達盛贊葉德輝當另有深層原因,即通過抬高葉德輝的學術成就,以達到楊樹達本人與章太炎爭勝乃至進一步樹立清末湖湘漢學正統(tǒng)的目的。眾所周知,清代湖南學術大抵以理學為主,以通經致用為要務,而疏于小學?!扒沃H,漢學之盛如日中天,湘士無聞焉。道光間,邵陽魏氏治今文學,承其流者有湘潭、長沙二王氏,善化皮氏;皮氏尤為卓絕。然今文學家,不曾由小學入?!盵13]155-156道咸以后,湖南學者習漢學者漸多,但魏源、王闿運、皮錫瑞等人的成就主要還在今文經學方面。故自清以來,湖南學風由宋學而今文經學,治樸學者甚少。

        直至晚清時期,王先謙于江蘇學政任內主持編纂《皇清經解續(xù)編》時,曾有心表彰湖南鄉(xiāng)邦文獻,卻痛感湖南經學與吳皖等地差距懸殊。后王先謙曾與葉德輝言,“吾在江蘇學政任內,成《皇清經解續(xù)編》千余卷,因是感觸吾湘經學之陋,未免見笑外人。當編輯時,僅得船山諸書及魏默深《書》、《詩古微》二種,猶未純粹。乃以曾文正讀書日記,析其讀經筆記雜湊一家,而生存人如胡元儀、胡元玉所著書亦錄入,蓋不得已也?!惫释跸戎t歸田后,以提倡振興湖南經學為己任,并寄望當時年富力強的葉德輝,“任擇一經為之,必遠出前人上。吾觀閣下(葉德輝)會闈三藝,知必深于經學矣。今日同居一城,吾有書必就商。名山之約定于今日?!盵2]270-271王先謙對葉德輝寄以厚望,并言“今得吾子,湘學其有幸乎!”[14]83 從王先謙始,已致力于提高湖南漢學在全國中的地位,葉德輝則通過重尋湘學知識譜系以及引導后學等方式,來構建新的湘學知識譜系[21]40-43。

        盡管有王、葉諸人的努力,但民初學者對湖南學術不通考據(jù)、訓詁的印象并未多少改變,如張爾田評價余嘉錫、楊樹達的考據(jù)、訓詁之學,稱贊道:“湘中學者自為風氣。魏默深不免蕪雜,王益吾未能盡除鄉(xiāng)氣。兩君造詣之美,不類湘學?!倍鴱垹柼铩安活愊鎸W”的評價卻頗使楊樹達不滿[13]76。對湘學批評最為激烈的當屬章太炎,章氏認為“湖南前輩于小學多麤觕?!盵13]43又言“三王”不通小學?!扒G舒《字說》橫作,自是小學破壞,言無典常。明末有衡陽王夫之,分文析字,略視荊舒為愈。晚有湘潭王闿運,亦言指事、會意、不關字形。此三王者,異世同術,后雖愈前,乃其刻削文字,不求聲音,譬暗聾者之視書,其揆一也?!盵22]三王謂王安石、王夫之、王闿運,湘士居其二。楊樹達受到章太炎此語的強烈刺激,并與曾運乾道及此事。楊、曾相約“他日仍當歸里教授,培植鄉(xiāng)里后進,雪太炎所言之恥”[13]151。近代治經學尤其小學者,以章太炎最為有名,人稱“清學殿軍”。楊樹達所謂欲雪太炎所言之恥,實已暗含與章太炎爭勝的想法,如駱鴻凱在1932年曾問及楊樹達:“君之所為,殆欲與章君并矣?!睏顦溥_則以“不必有此事,卻不可無此心”作答[13]45,其欲與章太炎爭勝的想法昭然若揭。

        欲與章太炎爭勝乃至提升清末以來湖湘學術,不僅需要楊樹達及其同輩湖南學者的努力,更需要借助甚至通過重塑葉德輝等湖湘前輩學者的形象來實現(xiàn)。盛推葉德輝,除師生情誼外,還因為葉氏培養(yǎng)了眾多門生,“吾師鄉(xiāng)居二十年,執(zhí)經問業(yè)者各府縣皆有之。”[1]136這些人的涌現(xiàn)的確改變了湖南學者不通考據(jù)的局面[21]274-275。此外,葉德輝的學術成就也得到了湖南以外學術界的肯定[21]272。如章太炎雖與葉德輝在政治主張上有沖突,但治學則獨推崇葉德輝為“讀書種子”[7]522,并譽葉德輝為“可與道古”之人。盛推葉德輝,不僅可以為楊樹達與章太炎爭勝尋找?guī)煶匈Y源,更可以樹立晚清以來湖南漢學在中國學術中的地位,提高晚清湖南漢學的整體成就。

        楊樹達早年受學葉德輝,治學深受葉氏啟發(fā),中年成名之后,在學術與政治思想上皆比葉德輝明顯進步。楊樹達于政治、學術觀念上與葉德輝出現(xiàn)的分歧,體現(xiàn)了民國初年湖南學術界對傳統(tǒng)的超越。而楊樹達對葉德輝的極度推崇,又體現(xiàn)了湖南學術在近代的傳承,也可以看作是楊樹達重構湖南學術,與章太炎等爭勝乃至進一步樹立民國時期湖南漢學正統(tǒng)的一種努力。

        [參考文獻]

        [1]楊樹榖,楊樹達.郋園學行記[M]∥近代史資料(總57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2]葉德輝.葉德輝文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楊樹達.積微居日記(節(jié)錄)[J]. 白吉庵,整理.文獻,1985(3):111-128.

        [4]楊樹達.積微居日記(節(jié)錄)[J]. 白吉庵,整理.文獻,1987(2) :258-265.

        [5]楊樹達.積微居日記(節(jié)錄)[J]. 白吉庵,整理.文獻,1987(3):242-257.

        [6]張晶萍.守望斯文:葉德輝的生命歷程和思想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297.

        [7]葉德輝.葉德輝詩文集(二)[M].張晶萍,校點.長沙:岳麓書社,2010.

        [8]張晶萍,李長林.葉德輝致楊樹達書札四通[J].文獻,2008(4):101-106.

        [9]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朱維錚,校.北京:中華書局,2010.

        [10]葉德輝.《輶軒今語》評[M]∥蘇 輿,著,胡如虹,編.蘇輿集·翼教叢編.長沙:岳麓書社,2008:87.

        [11]羅檢秋.嘉慶以來漢學傳統(tǒng)的衍變與傳承[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34.

        [12]楊逢彬.楊樹達的《春秋大義述》及其相關未刊稿[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3):56-61.

        [13]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4]楊樹達.積微居詩文鈔[M]∥積微翁回憶錄·積微居詩文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錢基博,李肖聃.近百年湖南學風·湘學略[M].長沙:岳麓書社,1985:218.

        [16]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76.

        [17]袁慶述.清末民初湖湘學派的古文字研究[J].古漢語研究,2008(1):58-61.

        [18]曾運乾.積微居小學述林序∥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

        [19]余嘉錫.余嘉錫文史論集[M].長沙:岳麓書社,1997:540.

        [20]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增訂本)[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3.

        [21]張晶萍.守望斯文:葉德輝的生命歷程和思想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2]章太炎.國故論衡[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6.

        (責任編輯 王婷婷)

        Abstract:Yang Shuda has large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thought from Ye Dehui and also realizes the shortage and limitations of Ye Dehui in scholarship,but he still regards Ye Dehui as “Great Master”. Through elevating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Ye Dehui,Yang Shuda was prevail over Zhang Taiyan and further established the legitimacy of“Hunan textology”in Republican period.

        Key words:Yang Shuda; Ye Dehui; scholarship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sm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区二| 国产精品久久综合桃花网| 亚洲日韩∨a无码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亚洲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日本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屁股xxxx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日本少妇被爽到高潮的免费| 杨幂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老熟女伦老熟妇露脸 | 国产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又黄又爽视频| 如何看色黄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男人的av天堂|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图片区小说区激情区偷拍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老牛| 久久伊人最新网址视频|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躁躁躁日日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四虎| 久久狼人国产综合精品|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秋霞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男男性恋免费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无码中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久久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