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娜
射頻消融聯(lián)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小肝癌的臨床護理
趙 娜
[目的]總結射頻消融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小肝癌的效果及護理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于我科住院行介入治療的83例小肝癌病人,根據(jù)治療方式不同分為A組和B組,A組采用射頻消融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B組采用射頻消融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并對兩組病人介入治療前后護理措施進行總結。[結果]A組治療的有效率(72.1%)顯著高于B組(4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90,P=0.012)。[結論]射頻消融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小肝癌可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有效的護理措施可協(xié)助病人順利完成治療方案。
射頻消融;125I粒子植入;小肝癌;護理
肝癌是全球常見性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雖然外科肝切除術仍然是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金標準,然而,早期肝癌即使切除成功,其術后復發(fā)率仍較高。射頻消融等腫瘤局部治療由于其微創(chuàng)性和有效性已被廣泛用于小肝癌的治療[1-4]。然而,射頻消融的腫瘤完全壞死率較低,術后3年復發(fā)率高達50%,尤其是直徑<3.0 cm的肝癌[3-4]。在過去的30年間,隨著125I等低能量放射性核素的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逐漸成為人們所公認的對于復發(fā)病灶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5-7]。本研究旨在分析我科近年來采用射頻消融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小肝癌43例,在優(yōu)化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取得了滿意效果。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科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行介入治療的83例小肝癌病人,治療開始前,均向病人及家屬告知治療方案的優(yōu)缺點,并尊重病人的知情選擇權,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將病人分為A組和B組,A組43例,平均年齡54.37歲(34歲~69歲),中位隨訪時間14個月;B組40例,平均年齡53.26歲(35歲~72歲),中位隨訪時間14個月。所有病人均無肝外轉移性病灶及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兩組病人年齡、性別、基本病情以及腫瘤大小等一般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手術及治療方法 A組病人采用射頻消融后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B組病人僅采用射頻消融治療。
1.2.1 射頻消融術 采用美國1500型RITA或WE7568射頻消融儀。治療時根據(jù)CT斷層掃描圖像確定病人體位及最佳穿刺部位和進針方向,CT引導下當消融電極刺入腫瘤中央時,根據(jù)病灶大小,將消融針打開至合適直徑行消融治療。
1.2.2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術 根據(jù)術前CT斷層掃描圖像確定病人體位及最佳穿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后,穿刺前囑病人屏住呼吸,術者將穿刺針送達腫瘤部位,穿刺后再次經CT確定穿刺層面觀察穿刺針有無偏差。確定無誤后CT引導下在此平面呈放射狀逐層將125I粒子植入,術中及術后用5.0 mm厚度CT監(jiān)視粒子分布情況,注意清點粒子數(shù)量,同時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及局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畢拔除植入針,局部適當包扎處理。
1.3 護理方案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在行射頻消融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前,病人及家屬往往對放射性治療缺乏了解,存在恐懼感。因此,需要及時向病人講解,一方面向患方講解治療方案的科學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向患方講述成功治療的案例,增強病人治療信念,站在患方角度解除其治療前的顧慮,使病人放松心態(tài),配合治療。術前心理護理到位有助于病人順利接受介入醫(yī)生的講解,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
1.3.1.2 用藥護理 術前詳細詢問病人過敏史,必要時對病人行抗生素皮試,術前30 min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止血類藥物。
1.3.1.3 營養(yǎng)支持護理 腫瘤病人大多因放化療及腫瘤代謝因素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故術前向病人講解圍術期營養(yǎng)支持對術后康復的重要性。
1.3.1.4 手術部位護理 行手術部位備皮,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
1.3.2 術后護理
1.3.2.1 生命體征監(jiān)護 病人術后絕對臥床4 h~6 h,并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床頭備好應急藥物和物品。若病人術后血壓進行性下降,迅速通知醫(yī)生做相應處理。本研究A組有3例病人于術后6 h出現(xiàn)血壓進行性下降,收縮壓降至62 mmHg(1 mmHg=0.133 kPa),通知醫(yī)生后迅速給予抗休克等治療后血壓回升,癥狀緩解。術后由于消融后腫瘤壞死以及粒子發(fā)揮的腫瘤刺激作用,病人易出現(xiàn)發(fā)熱反應,體溫多波動在38 ℃以下,一般經休息、物理降溫后一般體溫可恢復正常。
1.3.2.2 飲食與營養(yǎng) 囑病人食用高熱量、高蛋白的易消化飲食,多飲水,術后加強營養(yǎng)。必要時遵醫(yī)囑靜脈輸入營養(yǎng)液體。
1.3.2.3 穿刺部位護理 注意穿刺點處有無水皰、化膿、粒子浮出等。必要時給予制動,保持穿刺點向上體位。術后穿刺部位可有疼痛,一般較輕,可不做處理,能自行緩解,告知病人及家屬屬正?,F(xiàn)象,耐心解釋到位。如疼痛劇烈,遵醫(yī)囑給予止痛治療。
1.3.2.4 放射線防護 對行射頻消融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術后的病人安排住單人房間或同是粒子植入病人的房間,病灶部位蓋鉛毯,房門上貼醒目標識。囑病人下床活動時要在本病室內走動,避免與周圍人群近距離接觸,尤其是不宜接觸兒童和孕婦,以防放射性損傷。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時要穿鉛衣,在不影響護理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接觸射線的時間。
1.3.3 出院指導 飲食應增加營養(yǎng),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注意預防感染;定期按時復查CT,不適時隨診;囑行射頻消融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的病人近期避免近距離接觸兒童和孕婦。1.4 隨訪和療效評價 每例病人術后均隨訪12個月~16個月。治療結束后,根據(jù)肉眼觀察以及影像學檢查判斷腫瘤消退情況并評價療效。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8]為:完全緩解(CR),即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即腫瘤縮小>50%;疾病穩(wěn)定(SD),即腫瘤縮小不到50%;疾病進展(PD),即腫瘤增大或出現(xiàn)新病灶??偩徑饴?治療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 。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12個月~16個月的隨訪期,A組治療的有效率為72.1%(31/43),其中完全緩解8例,部分緩解23例;B組治療的有效率為45.0%(18/40),其中完全緩解6例,部分緩解12例。A組治療的有效率顯著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90,P=0.012)??梢?,經射頻消融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小肝癌可顯著提高有效率,有效的護理可協(xié)助病人順利完成治療方案。
腫瘤病人的治療多以手術為主結合放化療的綜合治療為發(fā)展方向,盡管手術是大多數(shù)惡性腫瘤治療的首選方法,但臨床上大多處于進展期導致手術效果不佳,術后易復發(fā)和轉移。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為主的外放射治療對惡性腫瘤的治愈效果具有改善作用[9]。
射頻消融依賴其發(fā)出的射頻波產生等離子震蕩,使腫瘤局部溫度迅速上升同時使腫瘤周圍血管凝固,供血減少,加速腫瘤死亡。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技術通過放射性粒子持續(xù)釋放射線,最大限度地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并殺傷腫瘤細胞。多極射頻的有效凝固范圍多小于5 cm,因此,對<5 cm的腫瘤效果滿意[10]。盡管射頻消融所致腫瘤中心的致死性熱損傷聯(lián)合放射治療可增強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但二者聯(lián)合治療的護理比單一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或射頻消融護理難度更大,術后并發(fā)癥更多,因此需要更完善的護理程序使病人順利完成治療療程,以提高病人治療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1] Hasegawa K,Kokudo N,Makuuchi M,etal.Comparison of resection and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cohort study based on a Japanese nationwide survey[J].J Hepatol,2013,58:724-729.
[2] Pacella CM,Francica G,Di Lascio FM,etal.Long-term outcome of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J Clin Oncol,2009,27:2616-2621.
[3] Feng K,Yan J,Li X,et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surgic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l,2012,57:794-802.
[4] Shibata T,Isoda H,Hirokawa Y,etal.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more effective tha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lone for treatment?[J].Radiology,2009,252:905-913.
[5] Wuu CS,Kliauga P,Zaider M,etal.Microdosimetric evaluation of 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for103Pd,125I,241Am,and192Ir brachytherapy source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6,36:689-697.
[6] Riaz A,Kulik L,Lewandowski RJ,etal.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internal radiation using yttrium-90 microspheres[J].Hepatology,2009,49:1185-1193.
[7] Lau WY,Lai EC,Leung TW,etal.Adjuvant intra-arterial iodine-131-labeled lipiodol for 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update on 5-year and 10-year survival[J].Ann Surg,2008,247:43-48.
[8] 何忠杰,江榮科,朱丹丹,等.奧沙利鉑聯(lián)合替吉奧膠囊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0,25(3):286-288.
[9] Chen K,Chen G,Wang H,etal.Increased surviva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iodine-125 implantation pl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Hepatol,2014,61(6):1304-1311.
[10] 陳雪英,陳彬彬,羅燕芳.射頻消融聯(lián)合栓塞化療在肝癌治療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2B):389-390.
(本文編輯李亞琴)
Clinical nursing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b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radioactive125I particules implantation
Zhao Na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01 China)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81201169。
趙娜,護師,本科,單位:110001,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R473.73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1.030
1009-6493(2017)01-0105-03
2016-03-18;
2016-12-13)
引用信息 趙娜.射頻消融聯(lián)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小肝癌的臨床護理[J].護理研究,2017,31(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