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國
(北京市昌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北京 102200)
腦血栓應用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聯合的治療療效
李保國
(北京市昌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北京 102200)
目的觀察腦血栓應用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聯合的治療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以此做對比研究。結果 觀察組,Barthel指數、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頸動脈斑塊面積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皆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5.7%,優(yōu)于對照組的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十分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腦血栓;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療效
腦血栓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斑塊造成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痛、乏力、語言障礙、口眼歪斜,嚴重甚至發(fā)生偏癱[1]。中老年時是高發(fā)群體,其致死率以及病殘率較高,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以我院進行確診收治的腦血栓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探索、觀察腦血栓應用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9.61±9.22)歲,病程2~9 h,平均病程(4.9±3.5)h;對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60.01±9.29)歲;病程2~9 h,平均病程(5.0±3.4)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給予相對應的治療措施?;颊呷朐褐蠼越o予臥床、吸氧、降壓、強心、抗感染、營養(yǎng)神經相關藥物等基礎治療,并且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飲食習慣以及積極心態(tài),尤其注意低鹽飲食[2]。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治療,口服拜阿司匹靈(德囯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囯藥準字J20080078,規(guī)格:100 mg)用量為:75~100 mg/次,1次/d,臨睡前服用。觀察組在基礎治療以及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口服阿托伐他?。ㄝx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50,規(guī)格:10 mg),用量為:10 mg/次,1次/d。兩組治療均以14天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并且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頸動脈斑塊面積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此推斷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經過對應的治療后患者頭痛、乏力、語言障礙、口眼歪斜、偏癱等臨床癥狀消失,神經系統功能缺損改善>90%且病殘程度0級,為治愈;患者頭痛、乏力、語言障礙、口眼歪斜、偏癱等臨床癥狀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缺損改善40%~90%,且病殘程度1~3級,為顯效;患者頭痛、乏力、語言障礙、口眼歪斜、偏癱等臨床癥狀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缺損改善18%~39%,且病殘程度1~3級,為有效;患者頭痛、乏力、語言障礙、口眼歪斜、偏癱等臨床癥狀毫無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缺損改善<18%,為無效??傆行剩饺剩@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頸動脈斑塊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經過1個療程的對應治療后,Barthel指數上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減少、頸動脈斑塊面積減少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兩組治療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且觀察組各項指標的改善情況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頸動脈斑塊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頸動脈斑塊變化情況對比(±s)
注:各指標對比,P<0.05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mm)組別 Barthel指數(分)頸動脈斑塊面積(cm2)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觀察組治療前16.56±2.88 0.79±0.23 1.73±0.44 25.88±3.89治療后 66.5±4.21 0.53±0.11 1.37±0.51 11.12±2.31對照組治療前27.11±2.87 0.79±0.29 1.74±0.49 25.87±3.78治療后42.54±4.31 0.68±0.19 1.54±0.52 18.85±2.91
2.2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對比
兩組經過1個療程的對應治療后,均優(yōu)不同程度的療效。觀察組治愈9例,顯效20例,有效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5.7%;對照組治愈5例,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61.9%。兩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血小板被激活后釋放血栓素,造成動脈中出現粥樣硬化及斑塊,這就是腦血栓形成的經過[3]。腦血栓患者在初期一般會出現頭痛、暈眩、乏力、復視、口眼歪斜以及中樞性偏癱等,給患者以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困擾。阿司匹林是目前腦血栓的臨床常用藥,具有鎮(zhèn)痛、抗炎、解熱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再血管內皮受損的情況下刺激血小板活化并且抑制核因子,從而達到降低各種黏附分子以及炎性介質的表達,最終達到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并且穩(wěn)定動脈粥樣斑塊,有效的改善治療腦血栓[4]。
而與他汀類藥物是一種還原酶抑制劑,在進入人體后,能夠迅速抑制對肝臟合成而形成的膽固醇限速酶,抑制體內細胞再次合成膽固醇,加強刺激細胞膜表面,從而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量以及活性,由此達到調節(jié)血脂、改善血清膽固醇水平的療效[5];還能夠有效控制血管內部炎癥,并且最終達到保護以及改善神經系統以及血管內部功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穩(wěn)定動脈粥樣斑塊的作用,有效控制以及治療腦血栓[6]。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腦血栓可以達到有效減少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以及頸動脈斑塊面積,提升Barthel指數、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的作用,對腦血栓有著十分顯著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1]秦本炅.他汀類藥物在腦血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11(04):1273-1274.
[2]丁世興,孫 瑩.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患者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21(04):53-55.
[3]張華雄.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作用分析[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2(01):8-10.
[4]吳裕勇.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老年腦血栓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8(05):41-42.
[5]譚俊杰.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19(02):145-146.
[6]阮毅敏.冠心病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臨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23(04):32-34.
本文編輯:劉帥帥
R743.33
B
ISSN.2095-6681.2016.21.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