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xué)彬
玉米螟,俗稱玉米鉆心蟲,玉米螟是危害玉米較重的常發(fā)性害蟲,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平均減產(chǎn)10%,近年來,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耕作制度的改變,玉米種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條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做好玉米螟防治工作對提高糧食生產(chǎn)意義重大。
一、發(fā)生條件
玉米螟發(fā)生的輕重和為害程度與越冬基數(shù)、氣候、天敵及寄主植物的種類、品種、生育期等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1.越冬基數(shù):一般幼蟲越冬基數(shù)大的年份,田間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桿越冬活蟲量在50頭以下發(fā)生輕;在50—100頭發(fā)生中等;在100頭以上幼蟲死亡率在10%以下發(fā)生較重。
2.氣候條件:溫度和濕度影響玉米螟最大,適于玉米螟各蟲態(tài)發(fā)生的溫度范圍在15—30℃之間、旬平均相對濕度在60%以上。在玉米生長期間溫度可以達到要求,這時各地玉米螟發(fā)生數(shù)量常與當?shù)貪穸群徒邓忻芮嘘P(guān)系。
春季復(fù)蘇的越冬幼蟲必須咬嚼潮濕的秸稈和吸食雨水,取得足夠的含水食物后才能化蛹。成蟲羽化后,也必須飲水才能正常產(chǎn)卵。
成蟲產(chǎn)卵后,卵的孵化、初孵幼蟲都要求較高的相對濕度。調(diào)查統(tǒng)計,相對濕度在25%以下,玉米螟成蟲不產(chǎn)卵或極少產(chǎn)卵;相對濕度在40%以上時產(chǎn)卵量增加;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產(chǎn)卵達到高峰;相對濕度在90%時卵的孵化率達100%。因此5、6月份雨水充足,相對濕度高,氣候溫和,常有利于玉米螟的大發(fā)生;如果5、6月份干旱少雨,不利于玉米螟發(fā)生。如果今年5月份降雨日過多、雨量大、氣溫低、造成越冬幼蟲死亡率增加,就抑制了玉米螟的發(fā)生危害。
3.天敵:玉米螟的天敵種類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蟲的寄生蠅、白僵菌、細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敵有瓢蟲、步行蟲、草蜻蛉等,都對蟲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抗蟲品種:不同品系的玉米對玉米螟抗性強弱不同,玉米螟發(fā)生強弱也不同。近年研究抗螟玉米品系在心葉期的心葉中含有抗螟素,抑制初齡幼蟲的發(fā)育,甚至引起死亡。通過雜交育種培育出心葉期抗蟲新品種,對減輕心葉期螟害將起到重要作用。
二、形態(tài)特征
玉米螟成蟲為體中型偏小的黃褐色蛾子,體長10~13毫米,翅展24~35毫米,前翅土黃色,中具兩褐斑,還具兩橫紋,內(nèi)橫紋波紋狀,內(nèi)橫紋似鋸齒,前翅黃褐色,有兩條褐色波狀橫紋,兩紋之間有兩條黃褐色短紋,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態(tài)與雄蛾相似,色較淺,前翅鮮黃,線紋淺褐色,后翅淡黃褐色,腹部較肥胖。。雌蛾體粗壯,斑紋色較淺;雄蛾體瘦削,斑紋色較濃。卵粒扁橢圓形,魚鱗狀排列成卵塊。老熟幼蟲體長20~30毫米,體色淡紅,背有3縱線,中央最明顯;中后胸背面,各有4毛片;1~8腹背,兩橫列毛片,前列4個大,后列2個小;九節(jié)3毛片,中央一較大。
三、為害癥狀特點
玉米螟以幼蟲為害。初齡幼蟲蛀食嫩葉形成排孔花葉。3齡后幼蟲蛀入莖稈,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營養(yǎng)及水分輸導(dǎo)受阻,長勢衰弱、莖稈易折,雌穗發(fā)育不良,影響結(jié)實。幼蟲為害棉花蛀入嫩莖,使上部枯死,蛀食棉鈴引起落鈴、腐爛及僵瓣。玉米螟初孵幼蟲在心葉內(nèi)取食嫩葉,使玉米心葉出現(xiàn)花葉和排糞孔,當被害葉展開后,在葉片上形成不規(guī)則的半透明薄膜狀排孔,被害嚴重的葉片支離破碎,不能展開。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蟲開始蛀入雄穗軸、雌穗軸和雌穗以上的莖稈,造成雄穗及上部莖稈折斷,影響?zhàn)B分運輸,危害玉米籽粒,使玉米籽粒破損,發(fā)育受阻,此時也是影響玉米產(chǎn)量最嚴重的時期。
四、生活習性
成蟲習性:玉米螟成蟲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躲藏在雜草、茂密的作物間,夜晚飛出活動,飛翔力強、有趨光性。玉米螟雌蛾羽化后不久開始分泌性外激素,有強烈的性引誘現(xiàn)象,當天既能交尾,1—2天內(nèi)即能達產(chǎn)卵高峰。
產(chǎn)卵習性:玉米螟特別喜歡把卵產(chǎn)在生長旺盛、植株高大、葉色濃綠的玉米中部葉片背面中脈兩側(cè)。50厘米以下小苗和老熟植株上著卵很少,每頭雌蛾可產(chǎn)卵10—20塊約300—600粒,卵期一般5—7天。
幼蟲習性:幼蟲多在上午孵化,幼蟲孵化后先群集在卵殼上,有啃食卵殼的習性,經(jīng)1個小時左右開始爬行分散、活潑迅速、行動敏捷,被觸動或被風吹即吐絲下垂,隨風飄移而擴散到臨近植株上。幼蟲有趨糖、趨觸、趨濕、背光四種習性。所以4齡前表現(xiàn)潛藏,潛藏部位一般都在當時玉米植株上含糖量較高、潮濕而又隱蔽的心葉、葉腋、雄穗包、雌穗花絲、雌穗基部等,取食尚未展開的心葉葉肉,或?qū)⒖v卷的心葉蛀穿,致使葉片展開后出現(xiàn)排列整齊的半透明斑點或孔洞,即俗稱花葉。4齡后幼蟲開始蛀莖,并多從穗下部蛀入,蛀孔處常有大量鋸末狀蟲糞,是識別玉米螟的明顯特征,也是尋找玉米螟幼蟲的洞口。
五、化學(xué)防治
在春天玉米心葉末期,花葉株率10%時要進行普治。心葉中期花葉率超過20%,或100株玉米累計有卵30塊以上,需再防一次。夏玉米在心葉末期防治一次。穗期蟲穗率10%或100%穗花絲有蟲50頭時,要立即防治。
六、農(nóng)業(yè)防治
于越冬幼蟲羽化以前,處理玉米、高粱、棉花等越冬寄主的莖桿,消滅越冬蟲源;種植誘殺田;選育抗蟲品種;玉米螟危害嚴重的地塊,在玉米抽雄初期,玉米螟多集中在即將抽出的雄穗上危害,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可消滅一部分幼蟲。
七、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1.玉米心葉末期顆粒劑防治:(1)1%1605顆粒劑,每株1.5~2克,撒入心葉喇叭口;(2)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按1:50混細土配成毒土,每株2克撒入心葉;(3)5%甲基異硫磷顆粒劑按1:6拌煤渣,每株2克,撒人心葉;4)1.5%辛硫磷顆粒劑按1:15拌煤渣,每株1克撒入心葉。2.玉米穗期藥劑保護:(1)藥液灌注雄穗:常用藥劑有18%殺蟲雙水劑5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50%乙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這些藥液均按每株10毫升的用量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2)藥液點花絲:將5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裝入帶細塑料管的瓶中,在玉米授粉結(jié)束而幼蟲尚未集中花絲為害時,將藥液滴幾滴在雌穗頂端的花絲基部,熏殺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