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各種P圖軟件盛行的今天,網絡和各種社交平臺上出現了許多漂亮而相似的面孔。這種“網紅臉”圖片只需“一鍵美顏”或幾個簡單步驟就能美化,卻缺失了真我;簡單便捷的美化大行其道,卻飽受詬病。與此相反,攝影師小李卻是先拍攝黑白照片,又用類似工筆畫的手法"/>
趙露
試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各種P圖軟件盛行的今天,網絡和各種社交平臺上出現了許多漂亮而相似的面孔。這種“網紅臉”圖片只需“一鍵美顏”或幾個簡單步驟就能美化,卻缺失了真我;簡單便捷的美化大行其道,卻飽受詬病。與此相反,攝影師小李卻是先拍攝黑白照片,又用類似工筆畫的手法在電腦上一層層上色,每幅照片的后期處理大約都要二十多天,他從不省去任何一個步驟,不怕麻煩與復雜,一筆一筆地“畫”出了極具中國古典韻味的作品。他走了一條很窄的路,卻獨樹一幟。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導引>>
這是一道故事型材料作文題。材料描述了在各種P圖軟件盛行的今天,攝影師小李卻不為所動,反潮流而行,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成功之路。
小李的原型,在現實中是一位年輕的孫姓攝影師。他的作品驚艷了許多人,征服了許多人。這次作文材料取于現實生活,呈現出鮮明的對比:流行便捷失去真我,沉靜踏實不怕麻煩卻能獨樹一幟。
考生閱讀完材料,很容易抓住其中的關鍵詞“獨樹一幟”,但“獨樹一幟”也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世間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獨樹一幟”。所以審題的關鍵在于,小李的“獨樹一幟”是怎樣的?是從何而來的?如果審題只關注關鍵詞,而忽略材料中各種要素的聯(lián)系,很容易犯“盲人摸象”“斷章取義”的毛病,將“獨樹一幟”孤立地作為立意要點,空泛而談。
反觀近年的高考全國卷材料作文的寫作要求,從原先的“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變?yōu)椤熬C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其實這正是對自選角度的寬泛無界做出了限制,更注重材料中要素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邏輯或條件邏輯,無形中讓立意變窄,以免考生以關鍵詞為起點,漫無邊際地發(fā)散。這樣的變動,提升了對考生的思維要求,體現出高考改革中注重思維質量的趨向。
因而命制這道材料作文時,筆者有意將材料的中心含義與常規(guī)的“匠心”“堅持”做了區(qū)分,以提醒考生勿要滑入套板反應中。捕捉到材料中的一點信息就盲目動筆的方法不可取,做好透徹思考、綜合考慮才動筆方為可行之道。
在審題時,考生還會注意到“流行”“失去真我”“不怕麻煩與復雜”“獨樹一幟”這些關鍵詞。考生要理清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使話題集中。寫作時,可從以下幾方面立意:
1. 以沉靜的心,走務實之路;
2. 認真踏實,方能做獨特的自我;
3. 抵抗捷徑,拒絕浮躁。
佳作展評>>
點點滴滴方是真
文/ 夏 璇
滴水穿石飽含了內心堅毅的力量,一刀一筆刻出的大同佛像凝聚著對佛家的信仰。如今的人們,若失去了真我,便僅如行尸走肉一般,魂隨風飄散,而找不到真正的歸宿。
守住真我,需要點點滴滴的積累,也必備一顆堅定自我的心。攝影師小李用類似工筆畫的手法,用心努力地“畫”出了獨樹一幟的極具中國古典韻味的作品,讓人感受到真我的魅力。
那是一針一線編制的星宿傳奇。
深夜,燈下還有一個人未眠,他手中柔滑的絲綢像他的內心一樣純凈;六十年的堅持不懈,他守住了真我。
在上海的一幢舊宅里,棲身著一位九十二歲高齡的旗袍大師。在六年前,他剛剛放下手中的針線。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他便隨師父學做旗袍,辛苦的時候一天都不能合眼,手上的繭堅硬如鐵,但他依然一針一線認真地任絲線在蕾絲中穿梭、跳躍。
科技日漸發(fā)達,市場上的旗袍漸漸多以機器生產為主,這樣做旗袍不僅高效,而且針腳緊密。他的徒弟和家人都勸他改為機織,但他不愿意,因為他放不下多年來對旗袍的深情,他說:“若不是親手縫制,那一切服飾都失去了最真的價值。”
是的,在旗袍上,我們看到了他用針線守住的真我。這位匠人也選了一條窄窄的道路,但獨樹一幟。點點滴滴的辛勞成就了他的真我。
美麗的蘇州是昆曲的發(fā)源地之一,縈繞在耳邊的樂曲讓人心曠神怡,著名的《新白娘子傳奇》也來自于《白蛇傳》的章節(jié),那里堅持傳承的昆曲名家數不勝數,他們的劇本都是用心編寫的,雖然沒有電視劇那么波瀾起伏,但一直以來他們都保留著對昆曲的那一份熱情。
曹文軒堅守獨特的文風,他離不開心里童年的那片田野,堅持用純凈的文學來成就真我,一筆一畫留住的是對文學的信仰。
守住真我,點點滴滴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讓自我的力量成為遠航的動力。
攝影師小李用自己一層一層的涂染為照片保留了獨特的生機,他不隨波逐流的性情成為了他成功路上的力量。
成功之路是沒有捷徑的,守住真我并一路向前才是獨具魅力的。我們也應擁有屈原那種“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悲”的精神,保留真我,獨樹一幟,積累點點滴滴,創(chuàng)造輝煌!
點評:本文主旨明確,緊扣材料立意:“堅守真我,彰顯傳統(tǒng)元素,獨具魅力。”事實論據令人信服,從旗袍制作到昆曲逐層深入,展示了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論據翔實具體,頗具特色,論證簡潔有力,語言表達自然靈動,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既突出地體現了考場作文的特質,又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的個性:獨具慧眼地發(fā)現了傳統(tǒng)精品中獨特的內涵,列舉事例娓娓道來,水到渠成,巧妙點題,行文規(guī)范而不失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