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次山
梧州中山紀念堂——全國首座中山紀念堂
梁次山
《中山紀念堂》 (油畫) 張鳴
1981年3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刊印《中國名勝詞典》,把“梧州中山紀念堂”列入其中,可惜僅作條目式簡介,只字未提這是全國第一座中山紀念堂,實為憾事。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在1921年10月至翌年4月三次親臨梧州,第一次偕夫人宋慶齡以及同行高級軍政大員,從廣州乘軍艦,溯西江上抵梧州;第二、三次分別于南寧、桂林至梧州。在梧州期間,孫中山先生登上白云山、北山俯瞰梧州,結合他1919年成書的《建國方略》中對梧州的規(guī)劃,對梧州的工農(nóng)商業(yè)和交通發(fā)展進行一一點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梧州籌備悼念活動;24日,社會各界5000多人參加追悼大會;25日,在當時的國民黨將領李濟深的倡議下,梧州決定在孫先生登臨過的北山頂上建造中山紀念堂。
1926年1月,北山上舉行中山紀念堂奠基典禮,值得一提的是,此舉乃屬“全國第一”,在90年前,中國的大小城市,尚未有過如此隆重的奠基禮。彼時,第一次國共合作已經(jīng)開始,國民黨中央黨政大員和廣西省黨政軍大員齊聚梧州北山頂,與梧州機關、各界代表共同參加奠基禮,這在其他各地的孫中山紀念建筑的建造史上從未有過。
梧州中山紀念堂設計者何晏清,早年在梧州中西學堂就讀,后到香港“皇仁書院”進修英語等課程,1915年從唐山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科系畢業(yè)。廣西省政府任命他為梧州市政工程處處長,他也是梧州中山紀念堂籌委會委員之一。
孫中山蒞臨梧州時,隨行的胡漢民是孫中山早期身邊“三杰”之一。胡漢民曾于梧州中西學堂任教,何晏清曾是他的學生,經(jīng)他引薦,此前孫中山在梧州行營召見過何晏清。
何晏清接到梧州中山紀念堂的設計任務,不敢怠慢,絞盡腦汁,在幾個月內(nèi)完成設計圖,趕在奠基禮前交卷。當時,他在設計圖上用英文簽下自己的名字。
何晏清設計的梧州中山紀念堂,采用平面布局和立體布局造型,是中西建筑藝術的結合體,包括有磚木、磚混、鋼體等結構,表現(xiàn)出中國古典宮殿與西方教堂設計相融合的理念,顯得宏偉挺拔,莊嚴肅穆。梧州中山紀念堂選址在北山頂上較平坦處,因地制宜建造。紀念堂東西寬44米,南北進深35米,建筑面積1600多平方米。
梧州中山紀念堂正中部分,是中國古典式宮殿般的四層塔樓,取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含義,以中國古代常用的磚券砌筑方法構造成寶塔蓋頂,圓頂緊扣八角形的第四層樓。三層比四層稍寬,四邊由四條大方柱簇擁。紀念堂二、三層又加大寬度,為塔身的兩倍。其立面墻體后退一米左右,讓塔身玲瓏浮凸,避免外觀產(chǎn)生上重下輕感覺。
紀念堂大門設三個圓券門洞,前門額書有“中山紀念堂”大字,為當時的廣東省省長陳濟棠所題。進門是地廳,穿兩個方門進會場。大門的門洞和前廳兩側窗洞,飾以梭柱圓樁。紀念堂外墻上,有中國傳統(tǒng)的橫列雷紋、角紋、連弓紋、卷草紋等線條圖形裝飾,增加美感。
紀念堂會場正面,有孫中山《總理遺囑》語句。會場天花板上,有四個大圓環(huán),環(huán)內(nèi)有稍作變形的“卍”字,寓意萬安吉祥。
紀念堂前座的地層和樓上各層相同位置,可作接待廳堂和休息處,兩邊廂房為辦公室。地層內(nèi)為千人大會場,前邊高臺有兩側臺階上落,高臺可作會場主席臺,或作為歌舞戲劇表演使用,高臺兩側小房可放會議備用物或表演道具。高臺后面,可設置能升降的活動銀幕,用于放映幻燈或電影。
會場靠正面塔樓處,懸挑出二樓座位,擴大觀眾席容量。會場單層從下可直望天花板,但其檐墻高度與二樓一致,用鋼材構成抬梁式屋架,上蓋歇山式屋頂,鋪深綠色琉璃瓦,垂脊和戧脊線條分明。紀念堂會場內(nèi)還有一些浮雕裝飾,則是吸收了西方建筑裝飾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
紀念堂各層共有透明玻璃、磨砂玻璃、花紋琉璃鑲嵌的大小窗戶數(shù)十個,采光通風良好。紀念堂本座四周植以花草樹木,有水池可種荷花和養(yǎng)魚,增添環(huán)境優(yōu)雅感。
紀念堂內(nèi)陳列有孫中山生平介紹和偉績紀念物件,還著重介紹了孫中山先生三次蒞臨梧州,指揮北伐,指導梧州加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治理西江航道等動人事跡。
北山南麓有弧形大道,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取名為“三民路”,從下往上,登340級長條石階可抵中山紀念堂,也有環(huán)山道可通汽車到紀念堂。
梧州中山紀念堂奠基后,由于選用的建筑材料供應不穩(wěn)定,加上當時軍閥混戰(zhàn),影響了施工進度。即使如此,紀念堂仍然于1930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從時間上看,梧州中山紀念堂是全國第一座建成的中山紀念堂。
不少有紀念意義的會議以此為會場,科學文化講座也在此進行。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激勵人們奮起救國,會場內(nèi)多次公演《救國軍隊》等文藝節(jié)目,解放后,也在此放電影、舉行文藝演出。梧州市圖書館亦一度將此處作為書庫、閱覽室和外借部。
此后,廣西和梧州市兩級人民政府,數(shù)次撥款,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中山紀念堂進行維護,使之歷久常新,如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責任編輯: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