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YUYU 圖 | Casli Lao Eric 黃明輝(部分圖片來自本刊圖片庫)手繪 | 叮咚 編輯 | 薛珊
澳門最古老的三大教堂穿過韶華觸摸歷史
文 | YUYU 圖 | Casli Lao Eric 黃明輝(部分圖片來自本刊圖片庫)手繪 | 叮咚 編輯 | 薛珊
To touch the history to pass the youth
澳門的天主教堂有著入鄉(xiāng)隨俗的特點,它們擁有正統(tǒng)的西方血統(tǒng),卻也與東方元素相拼接。到了澳門,何不也像本地人一樣,走進教堂,來一場懷他方之舊的宗教洗滌之旅,哪怕你沒有任何信仰,走進如澳門最古老三大教堂那么久遠而又美麗莊嚴的建筑,原本浮躁的心也會馬上安靜下來。
教堂里的圣像、彩繪玻璃上的輪廓,這些美輪美奐的裝飾,能讓人們直觀地了解宗教故事,風順堂的窗花就生動地描繪了圣母瑪利亞顯靈以及圣老楞佐受難的故事。
從澳門上空鳥瞰風順堂,整個風順堂就是羅馬十字架的形狀,主體向兩邊伸展,像翅膀一般,側(cè)面是主圣壇,主祭臺上有圣老楞佐的圣像,然后是小圣壇,左右各有一個,右側(cè)小堂內(nèi)主位是病人之痊愈圣母圣像,其右側(cè)下,有一個較小的是耶穌圣嬰君王圣像,而左側(cè)下方則是出生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圣安東尼圣像。而左側(cè)小圣壇內(nèi)主位是耶穌圣心圣像,其右側(cè)下較小的是圣女嬰孩耶穌德肋撒圣像,左下側(cè)是圣女路濟亞圣像。
教堂外觀是非常典型的葡式教堂風格,傳統(tǒng)的黃色搭配白色的巴洛克風更是數(shù)百年前典型的教堂風格,左右各有一個鐘樓,時鐘是用來報時的,銅鐘則是供教徒作彌撒之用,鐘聲響起之時,就是告知人們該聚集起來作彌撒。鮮為人知的是,雖然現(xiàn)在時鐘顯示的時間是不對的,但是它還在運作著的。
教堂內(nèi)反映了南歐十六世紀中期到后期典型的建筑特色,高而寬的碧綠天花和金色橫梁,為教堂帶來典雅浮華感,各種彩繪玻璃窗更是美輪美奐,屋頂有不少圓形的天窗設計,讓教堂在白天即使只依靠自然光仍感覺光線充足。在國外的大教堂我們也??吹竭@些很有畫面的七彩窗花,原來,多年前大部分的天主教徒都是社會底下層的人民,沒有受過什么教育,他們可以透過這些教堂窗戶的裝飾更直截了當?shù)亓私庾诮坦适?,風順堂的窗花就生動地描繪了圣母瑪麗亞顯靈以及圣老楞佐受難的故事。
大部分人路過這座與圣母望德堂、圣安多尼堂并稱為澳門三大最古老教堂的圣老楞佐教堂時,都不會想起它那個拗口的原名,就像你不會記得大三巴的原名一樣。所以,聰明的澳門人賦予了它另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風順堂。顧名思義,這是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意思,過去的澳門人大多以出海捕魚營商為主業(yè),順風順水意味著親人能平安歸來,在澳門這個中西合璧的城市里,即使不是天主教徒,人們也會把教堂當作廟宇一樣作為祈福之用,這是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
我也喜歡把這里稱為“風順堂”,它的實際建筑年份已不可測,根據(jù)種種史實,教堂應該是在1558年至1560年間左右由耶穌會會士建造的,而據(jù)教堂內(nèi)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修葺在1618年,第二次修葺在1768年,于1801年11月至1803年11月將木材拆除用石頭重建,1844年至1846年又再重建。這么美的教堂在最初其實只是簡陋木屋,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則是在1846年由澳門建筑師多馬斯亞奎諾設計重修,主保羅馬著名天主教圣人圣老楞佐(St.Lawrence)。
澳門的教堂大多都經(jīng)歷過數(shù)次修葺,由簡陋的小木屋逐漸修建成現(xiàn)在典雅安靜的模樣。保留下來的不僅是一個個歷史悠久的建筑,還有城市發(fā)展中的印記。
之后又進行了兩次大修葺,最近一次是1954年,而最新的一次全面性的維修是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工程由澳門特區(qū)政府文化局全資負責,多次的修復,才把這么珍貴的歷史文物建筑保存下來,怎么能叫我們不多看幾眼?
在過去,澳門的教堂一般選址在山頂或是沿岸,在南灣海灘未開發(fā)之前,風順堂立于海邊,葡萄牙籍的水手親友經(jīng)常聚集在教堂前的石梯間,靜候出海的家人回歸,它被看成是水手們的守護神,這里就像是現(xiàn)在的機場,有著各種帶有歲月印痕的離別和重逢。
澳門有這么一個叫風順堂區(qū)的地方以它來命名的,指的就是這一帶的區(qū)域,它是澳門歷史城區(q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有不少高級豪宅,昔日匯聚不少富商,所以風順堂較其它澳門教堂更加華麗,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征。不少游客喜歡前來這里感受南歐教堂風情和拍照留念。
據(jù)《澳門記略》記載:“北隅一廟,凡蕃人男女相悅,詣神盟誓畢,僧為卜吉完聚,名曰花王廟。”這說的就是圣安多尼教堂。在澳門的眾多教堂當中,圣安多尼教堂并不算是最大的,也不算是最華麗的,但它在澳門人的心中卻有著特殊的地位,在教堂門前的石碑上刻有“他是天主教徒所奉的婚姻主保之神”,因為這里供奉的圣安多尼神與中國的月下老人是從事同一個工作,是婚姻的掌門人,所以許多澳門人都會在這里舉行婚禮,據(jù)說情侶或者是新婚夫婦可以來這里祈?;蛘呤桥恼樟裟睿梢詭砗眠\。由于新娘習俗上會手持鮮花,故圣安多尼教堂也被稱為花王堂。
風順堂和所有天主教教堂一樣,有供奉圣母瑪利亞,在教堂四周的花園內(nèi),就有被八角形外殼圍繞著的圣母瑪利亞圣物,被放在藍色的尖塔中,旁邊更設立了一個以全像拍攝手法制作的玻璃片,描述了整個拜苦路(The Mysteries and Stations of the Cross)的過程。
圣安多尼堂的始建年代很早,大多數(shù)資料認為教堂建于1558-1560年間,由最早來到澳門的耶穌會士建造,此時的教堂只是一間簡陋的茅草小屋。澳門的教堂大多經(jīng)歷烈火洗禮,不斷重建,圣安東尼教堂也不例外,教堂門前的葡文石碑鐫刻著近代修建的歷史:“興建于1638年,1809年被焚毀,1810年重建,1874年再次被焚毀,1875年重修” 特別是1874年9月22日的大火令人難以忘懷,以后每年的9月22日這一天被澳門人稱作“天災節(jié)”,市民扛著圣安多尼像上街游行,以示紀念。而在這教堂前地還有一個刻上1636年的十字架,于1930年再次被焚毀,又再次被修葺,但外墻及鐘樓的工程卻于1940年才進行。此外,每年在慶祝圣安多尼節(jié)的當天,即六月十三日,都會舉行由市政府主席主持有關軍薪奉獻給圣人的儀式,并舉行圣像游行。
走近圣安多尼教堂,首先是過渡性的小廣場,澳門人稱為“前地”,教堂以祈禱性的中廳和神圣的主祭壇為主。教堂采用木制拱頂,彩色玻璃窗采用幾何圖案,透著現(xiàn)代氣息。澳門大多數(shù)教堂的空間布局與立面形式都和這座教堂類似。
澳門三大最古老教堂之一的圣母望德堂,始建于1568年,是最早期的教堂建筑,并于1576年升格成為澳門首座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就職,必先到望德堂領取法杖,以行使其權(quán)責。因此,望德堂在澳門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之地位。
后因仁慈堂在教堂側(cè)興建了麻風病院,故該區(qū)又稱“瘋堂”。因當?shù)厝藢β轱L病患者避之不及,把望德堂叫做“發(fā)瘋寺”、“瘋堂廟”等,望德堂前的斜坡路,就是“瘋堂斜巷”。 有300多年歷史的望德堂區(qū)瘋堂斜巷,悠閑、寧靜是這里的特點,然而經(jīng)過歲月洗禮,這里的建筑物曾一度殘破不堪,2003年澳門特區(qū)政府斥資重修,并把原來的水泥地改為葡式石仔地,配上仿古路燈,有如置身南歐小鎮(zhèn)。
澳門的天主教堂有著入鄉(xiāng)隨俗的特點,它們擁有正統(tǒng)的西方血統(tǒng),卻也與東方元素相拼接。到了澳門,何不也像本地人一樣,走進教堂,來一場懷他方之舊的宗教洗滌之旅,哪怕你沒有任何信仰,走進如澳門最古老三大教堂那么古老而又美麗莊嚴的建筑,原本浮躁的心也會馬上安靜下來。在五光十色的澳門里,我們不難尋獲可以讓心跳飆升的尋樂點,同樣,像風順堂一樣讓你心靜如鏡的地方也不難找到,好好珍惜“慢澳門”的這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