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重要審美范疇之一,書法藝術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學觀與藝術觀?,F(xiàn)代社會對于書法藝術的生存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機械復制改變書法的審美意義,失去其文本媒介的原真性;傳統(tǒng)文字書寫方式隱退,書法藝術社會功能發(fā)生根本變化;數(shù)字化傳播變革書法傳播渠道,傳播受眾發(fā)生結構性變化。這些均是書法藝術在現(xiàn)代傳播中面臨的困境?;厥字袊鴷ㄈФ嗄甑陌l(fā)展,《蘭亭序》這部歷久彌新的經(jīng)典作品給了我們無限的啟示。
【關鍵詞】蘭亭序;王羲之;文化;增殖;傳播;意象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不斷演化至今,化字、形、線條為一體,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價值。作為書法藝術經(jīng)典,《蘭亭序》在傳播過程中具有高度的封閉性。千百年來,《蘭亭序》由帝王推崇到百姓熟知,雖真本不存世卻仍能保持“經(jīng)典”地位,足以可見對經(jīng)典的想象在傳播中的重要作用。然而,藝術經(jīng)典又具有開放性。開放性指的是隨著傳播技術、媒介條件等的發(fā)展,經(jīng)典作品在傳播中逐漸從面向精英到面向大眾的轉變,藝術創(chuàng)作不再是社會精英群體的專利,藝術鑒賞面向更廣泛的受眾。在《蘭亭序》幾千年的傳播中,正是藝術經(jīng)典的封閉性與開放性這一看似矛盾的組合,在政治話語、知識話語及民間話語三者的共同作用下,《蘭亭序》完成了從精英到大眾的轉變。
一、政治話語的官方傳播
從《蘭亭序》幾千年的傳播路徑來看,政治話語——官方傳播的推動力不可小覷。自唐太宗后,歷朝歷代的封建君主對《蘭亭序》傳播的推動同樣功不可沒??梢哉f正是帝王的接受,即政治話語的官方傳播,通過權威性、排他性的主導地位,決定了經(jīng)典的單一化想象,從而建立起了《蘭亭序》特殊的文化地位。所謂政治話語的官方傳播,指的是包括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代宋太宗(趙炅)、宋仁宗(趙禎)、宋高宗(趙構)等,明代明仁宗(朱高熾),清代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仍趦?nèi)的諸多封建君王對《蘭亭序》的喜愛和推薦。這些帝王的行為具有強大的強制力和權威性,帶來無與倫比的文化效應。封建帝王所代表的官方傳播擁有其他任何社會階層成員難以具備的至高無上的皇權。在封建社會“家天下”的背景之下,政治話語的官方傳播掌控著社會的文化話語權。
值得一提的是,政治話語的官方傳播對受眾的影響趨向于單一化的想象,即政治話語的強制性、號召力,限定了人們觀念的發(fā)散。因此從短期來看,政治話語對書法藝術作品傳播的影響力顯而易見。但是從長期來看,相比民間話語的豐富性,政治因素影響力的消退現(xiàn)象也更加明顯,就如同我們現(xiàn)代很難體會到封建君主時代皇權的權威性,自然君王對《蘭亭序》的喜愛對我們沒有強大的影響力一樣?!短m亭序》的傳播在短期內(nèi)通過權威認可,以一種單一化的想象迅速占據(jù)了社會主流意識。
二、知識話語的輿論場
知識話語,指的是文化資本優(yōu)勢的知識群體就社會現(xiàn)象、問題、事件發(fā)表的意見或看法。具體到《蘭亭序》的傳播中,指的是少數(shù)士大夫階層在封建君王影響下對《蘭亭序》的關注。作為古代集社會地位與文化身份為一體的知識精英,歷代文人從專業(yè)化的角度對《蘭亭序》做出無數(shù)評價與辯論,通過對《蘭亭序》審美特征的關注,塑造了藝術探討的輿論場。
自唐朝開始,關于《蘭亭序》歷史的著錄及刻帖記載就已見諸文字。唐代最早對《蘭亭序》進行評論的是何延之,他在《蘭亭記》中寫道:“(《蘭亭序》)用蠶繭紙,鼠須筆,道媚勁健,絕代更無。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別體,就中“之”字有二十許,變轉悉異,遂無同者,其時乃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書數(shù)百干本,無如袚褉所書之者”至宋代,隨著《蘭亭序》知名度的擴大,開始有了對《蘭亭序》全面系統(tǒng)的學術研究。及至近代,由郭沫若、高二適等人發(fā)起的關于《蘭亭序》真?zhèn)蔚挠懻摷粗摹疤m亭論辯”,更是掀起了學術大討論,其范圍之廣,參與人數(shù)之眾,涉及的問題之多,甚至上升至唯物史觀同唯心史觀的爭論的高度,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這些歷代文人對《蘭亭序》的褒揚、探討、質疑等均為《蘭亭序》書法藝術傳播的物質支撐。
需要指出的是,歷代文人往往掌握著封建社會的文化資源,因其較高的社會地位使得其傳播內(nèi)容通常被認為代表理性的聲音,同時具有相當?shù)纳鐣绊懥徒浑H圈,更容易對其他文人產(chǎn)生影響,并引導輿論走向,這非常有利于《蘭亭序》聲名的傳播。因此,知識話語以其專業(yè)性、科學性、批判性,在傳播過程中真正了實現(xiàn)《蘭亭序》審美內(nèi)涵的有效傳播。
三、民間話語奠定經(jīng)典地位
相比于政治話語的權威性、知識話語的專業(yè)性,民間話語在《蘭亭序》書法藝術傳播中作用更加多遠。這里的民間話語,指的是古代社會民眾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和探索。書法絕非僅限于“廟堂之上”,與名家大師、文人士族相比,鑄刻工匠、失意文人、經(jīng)生學士包括一些有一定知識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出身貧寒,身份卑微,但是在科舉取士制度之下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書法實踐,在書法藝術上占據(jù)定地位,成為民間書法的主體。
民間話語對《蘭亭序》的傳播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眾多蘭亭故事對《蘭亭序》傳播的推動。在《蘭亭序》長達幾千年的傳播中,與《蘭亭序》相關的故事可以說數(shù)不勝數(shù),至今在紹興一帶仍流傳著關于《蘭亭序》的傳奇故事,并被整理成書。這些故事表現(xiàn)多樣化,富有傳奇色彩,在民間流傳甚廣甚至經(jīng)歷多次加工,有些經(jīng)過幾千年的傳播幾乎出處難尋。但是從傳播學的角度而言,故事是《蘭亭序》從精英接受到大眾熟知的媒介,蘭亭故事的生動性促使《蘭亭序》走下“神壇”,以漸進的方式真正為大眾接受,奠定經(jīng)典地位。
二是古代書法市場的支持。不同于一般藝術作品的商業(yè)交換,書法作品的交換過程也是傳播行為發(fā)生的過程。從書法創(chuàng)作到在市場上的展示,鑒賞者的評價、欣賞乃至最終的消費,這一書法交換的全過程亦是書法藝術傳播的過程。至宋代,由于刊刻之風十分興盛,《蘭亭序》拓本大量涌現(xiàn),使廣大的文人士大夫,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也能得到拓本。不同于文人氏族,普通老百姓能夠得到拓本,足以說明書法市場在當時的興盛。因此,書法市場的存在使得《蘭亭序》作為商品參與到社會物質財富的流通,是其傳播的重要媒介。
四、結語
《蘭亭序》的成功讓我們見證了藝術傳播的魅力,作為中國藝術作品傳播的經(jīng)典之作,《蘭亭序》豐富的圖像系統(tǒng)演示了多種風格類型與藝術趣味。蘭亭故事的豐富性、傳播主客體間的對話、《蘭亭序》帶給受眾的想象空間等對書法藝術在當代的傳播有著豐富的借鑒意義?!短m亭序》這樣的經(jīng)歷1600年經(jīng)典作品正為我們指明了一些藝術傳播的真理。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在受眾需求更加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不再是少數(shù)人的專利,大眾化的書法藝術讓書法具有更豐富的視覺體驗,也讓書法伴隨現(xiàn)代藝術走向多元化的發(fā)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 鳴. 藝術傳播原理[M].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23.
[2] 陳忠康. 經(jīng)典的復制與傳播——以《蘭亭序》版本為中心的考察[M].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05.
[3] [漢]班固. 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 1962.
[4] 邱振中. 書法的形態(tài)與闡釋[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5] 宋煥起. 書法藝術審美論[M].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9.
【作者簡介】
李晨雪(1989—),女,漢族,青島科技大學美術史論與批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