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滲透德育教育,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是教師重要任務之一。下面就針對這一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涵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教育工作者總結(jié)多年教育經(jīng)驗,潛心研究挑選出來的經(jīng)典,小學生雖然學習的都是一些基礎知識,但是也要適當?shù)赝诰蚪滩漠斨须[含的德育內(nèi)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從教材入手,先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然后再進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領悟到其中蘊含的深刻德育內(nèi)涵。首先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對文章的德育內(nèi)涵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吃透教材,看到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知識點,還需要將潛在的內(nèi)容挖掘出來。
如,在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文章的背景資料,當時是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里。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凌、被欺壓的深淵。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當他要走的時候,老師和同學趕來送行,告訴他:“到了哪里也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辈⑶宜徒o他特殊的禮物——波蘭的泥土。他離開不久后,華沙爆發(fā)了反抗沙俄統(tǒng)治的起義,但是不久起義就失敗了。肖邦得知消息后,悲憤交加,創(chuàng)作出了《革命練習曲》。最終當他病倒在床上的時候,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肖邦的愛國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待自己的祖國要忠誠、熱愛,自己作為國家的一份子,熱愛自己的祖國。還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愛國先烈的故事來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在閱讀中滲透德育教育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和想象,能夠讓學生形成美好的理想。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性質(zhì)的閱讀,將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歸類,然后讓學生集中閱讀,通過閱讀同一類型的文章,學生能夠從中感悟到更加深刻的道理,從而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質(zhì)。
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以“親情”為主題的閱讀活動?!赌棠痰陌装l(fā)》、《母親的恩情》等描述的是家人之間的親情,奶奶的白發(fā)是為了兩代人的成長操心造成的;母親是偉大的,時刻惦念著孩子的冷暖安危。教師可以順著這個思路來進行延伸教育,“孝順”、“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長輩對自己的恩情是要學會感恩的。敬老愛老,孝敬父母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應該學習的,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通過主題性閱讀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中總結(jié)明白的道理,找出這些文章共同反映的主題,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zhì)。
三、努力創(chuàng)設德育教育情境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來幫助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多媒體具備呈現(xiàn)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功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配合使用,讓學生獲得更多感觀的體驗。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文章當中,獲得情感體驗。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中的內(nèi)容進行擴展和延伸,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找出合適的德育教育層面,然后以此作為引申點,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德育教育內(nèi)涵。
在學習《九寨溝》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幾張九寨溝美麗景色的圖片,也可以播放一段視頻,全方位地展示神奇的九寨溝,然后配合著音樂給學生朗讀文章,同時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象,“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從河谷到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每當天氣晴朗時,藍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構(gòu)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苯處煂W生帶入到這樣一個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當中去,學生能夠想象出這樣的自然美景,加上之前的圖片或視頻的展示,讓學生更加感受到九寨溝的美麗。祖國的大好河山是美好的,像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總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質(zhì)。
劉亞卿,教師,現(xiàn)居河北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