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雨
?
在美國,體驗奇妙的直觀教學
文/施雨
美國人喜歡直觀教學,通俗易懂,直截了當。在美國,那些生動奇妙的授課令人受益匪淺并很難忘。
記得當年為了準備考美國西醫(yī)執(zhí)照,我常去學校各系聽基礎(chǔ)課。得州西南大學醫(yī)學中心的藥理系實力非常雄厚,在全美名列前茅。
藥理系的系主任阿爾弗雷德·吉爾曼教授因為發(fā)現(xiàn)了G蛋白這一重要的信號傳遞系統(tǒng),而獲得了1994年諾貝爾生理學兼醫(yī)學獎。這個G蛋白系統(tǒng)影響人體的視覺、嗅覺和許多其他生理現(xiàn)象,并與藥理學密切相關(guān)。
吉爾曼教授講課生動風趣,常常讓人笑得前仰后合且記憶深刻。他在講解G蛋白作用機理時,用了一組圖來顯示,這是一組男女做愛的圖片,活靈活現(xiàn),讓人臉紅心跳。大家議論紛紛,藥理學教授待大家安靜下來了才接著講課。
“注意了,G蛋白和受體的結(jié)合位點可以有屏幕上顯示的這幾種,但不管哪一種姿勢,G蛋白和受體一旦嵌合,就能引起興奮,產(chǎn)生一系列生物學作用……” 吉爾曼教授的授課直觀生動,不服不行。
當然,直觀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應用在自然學科,同樣適用于社會學科。如歷史課。了解美國這個移民國家,關(guān)于愛麗斯島的課是個重頭戲。根據(jù)美國人口調(diào)查局的報告,每11個人中就有一人是出生在美國以外國家的第一代移民。
早年,各國移民進入美國時,都必須先經(jīng)過愛麗斯島,在那里住一段時間,確定沒有傳染病才被獲準正式踏上新大陸。當歷史課上到這一章時,歷史老師在學校里模擬愛麗斯島的入關(guān)程序,讓學生們背上書包,排隊等候辦理各種煩瑣的手續(xù)。當孩子們背著沉重的書包,等上兩到三個小時才登記完畢,誰會忘記祖先的辛苦呢?
除了愛麗斯島,關(guān)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課也是極其沉重的一章。小學生們分成北方聯(lián)邦軍和南方同盟軍模擬交戰(zhàn),體會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是如何經(jīng)歷了這場血戰(zhàn)。借用這種類似戲劇表演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重現(xiàn)美國歷史,同樣也可以再現(xiàn)世界歷史。
一次,朋友的女兒放學回家后興奮地告訴母親:班上教世界史的女老師當著學生的面哭了,原因是她在前一天放學后的教室里發(fā)現(xiàn)一張紙條,上面寫滿學生辱罵她的話。她一直是個愛學生的好老師,平時也很有學生緣,這事讓她很傷心,這也是她當教師多年來第一次流眼淚。
老師把這件事報告了校長,校長聯(lián)系了警察局。警察來到學校找到歷史教師,警察與教師交談后帶走了班上的幾個學生。在這些學生中,有的是歷史考試不理想、老師給的分數(shù)不高的人,還有的是平時喜歡與老師吵架的人,他們都被老師列為可疑對象。
那幾個學生被警察帶出去以后,老師又叫留在教室里的學生不許互相交流,每人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交給老師。條子的內(nèi)容包括:平時和班里哪幾個人走得近,推測罵老師這件事是誰干的。
沒多久,被警察帶出去的學生有一人被放回教室,老師懷疑的目光不時冷冷地掃過教室里的每一個學生……學生們真的被老師嚇到了,看著可疑的同學一個個被請出教室,大家都在想,下一個是不是就該輪到自己出去了。
不過,很快大家就明白了,這都是假的,是歷史老師的安排。歷史老師在教授一堂生動的俄國革命史課。這位歷史老師用自己的表演告訴學生,什么是“暴君”。而警察,也是在配合老師演戲。
這位歷史老師表示,上課講多少內(nèi)容,學生也不會印象深刻。但大家參與演戲,學生會親身感受到暴君統(tǒng)治下的恐懼。這位歷史老師的出色表演,給她所有的學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殖民地紀念日,是美國小學5年級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活動日,美國幾乎每個學校的5年級都安排了這個活動,讓學生們模擬殖民地時代的生活方式,體驗祖先們過的日子,以加深對美國殖民地時期這段歷史的記憶與理解。
紀念日里,學生們要穿上殖民地時期的衣著,帶著食物原料到學校去準備午飯,用自制的樹枝做的筆寫字,體驗嚴格的學校標準和紀律。這一天,不僅學校的師生參與活動,許多家長也出力幫忙,校園里熱熱鬧鬧,學生們像演戲一樣專注而快樂。
殖民地紀念日活動,學校要求學生們要穿上殖民地式樣的衣服。這些衣服一般由學生的母親按學校發(fā)的式樣自己縫紉,校方聲明不建議去店里買,實際上店里也買不到,大概這樣比較方便家長更多地參與孩子的活動。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對殖民地時期的教育有了深刻的了解:6歲至7歲要到“女老師”家里上私塾,她們只教一些簡單的語文和算術(shù)。由于“女老師”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教育質(zhì)量難有保證。有的孩子讀完兩年書,單詞寫不了幾個,最簡單的加減法也還會弄錯。這就是當初孩子們的啟蒙教育。
施雨施雨:福建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學士,福建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美國《僑報》《明報》《星島日報》專欄作家。
女孩子們一般上兩年就輟學留在家里做家務。男孩子們可以多讀幾年書,當時的人們對教育已經(jīng)很重視,法律規(guī)定男孩子要多上學。家境好的甚至會把孩子送到英國去繼續(xù)求學。北美洲最古老的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都是在那個時期創(chuàng)立的。
殖民地時期學校的課堂規(guī)矩也很嚴。在學校里,校風更是嚴謹,男女授受不親,走路和玩耍都要嚴格分開,如果發(fā)現(xiàn)男生跑到女生的活動范圍,那么他將被狠狠地打三下手心,女生也同樣要受到懲罰。
校園里,學生在學校和教室不能自由走動,進出校園、教室,都要排隊齊步前進。當然,齊步走的時候也是女士優(yōu)先,女生走在男生的前面。一開始,大家感覺非常新鮮,步伐一致,但沒過多久就厭倦了。最后大家都表示,那個年代的學生很可憐。
責任編輯 姜乃強
調(diào) 查
DIAO CHA
孫彩平(1971- ),女,河北無極人,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倫理學、道德教育哲學、道德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等方向的研究。
其他作者: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