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玲
心理護理對子宮肌瘤剝離術患者手術配合度及術前狀態(tài)的影響
劉華玲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對子宮肌瘤剝離術患者手術配合度及術前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 收集行子宮剝離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150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心理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各75例。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心理護理組則在術前增加心理護理。對比2組患者術前的心率(HR)、收縮壓(SBP)、血糖及焦慮(SAS)評分、手術配合度及術后滿意度情況。結果 心理護理組的HR為(79.2±1.8)次/min,處于正常范圍,而常規(guī)護理組為(68.4±1.5)次/min,較心理護理組明顯降低(P<0.05);心理護理組SBP、血糖水平分別為(120.8±3.6)mmHg,(5.6±0.5)mmol/L,均在正常范圍,而常規(guī)組為(145.3±5.9)mmHg,(7.4±1.1)mmol/L,較心理護理組明顯升高(P<0.05),心理護理組的SAS評分為(27.0±0.9)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31.5±1.0)分(P<0.05)。心理護理組的手術配合度為100%,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88%(P<0.05);心理護理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54.3±3.2)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48.1±2.9)分(P<0.05)。結論 術前加強心理護理能明顯增強子宮肌瘤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改善其術前應激狀態(tài),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配合手術治療,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值得臨床借鑒。
心理護理;子宮肌瘤剝離術;手術配合度;焦慮情緒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良性腫瘤,好發(fā)于育齡婦女,而以30~50歲女性最多見,其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該病以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腰酸、白帶增多、下腹墜脹、腹痛、月經量過多和經期延長等為主要癥狀,瘤體增大時可經腹部觸及,并有壓迫癥狀[2]。目前,手術是子宮肌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肌瘤剝離術和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因手術部位特殊,易擔心術后女性特征、生育能力、影響夫妻關系等,另外患者對自身疾病及手術不了解,術前多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而這種不良情緒會增加患者術后感染的風險,影響手術安全性及療效。可見,加強術前心理護理,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改善其預后及生活質量,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本研究收集150例行子宮肌瘤剝離術治療的患者,其中75例術前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觀察患者的手術配合度及術前應激狀態(tài)情況,并與常規(guī)護理的75例患者進行對比,旨在了解術前心理護理在子宮肌瘤手術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山東威海文登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科行子宮剝離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150例。患者選擇標準: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3],并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均為已婚婦女,有性生活史;無嚴重心、肝、腎、呼吸系統(tǒng)的全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者;術前無內分泌、免疫系統(tǒng)疾??;無全身感染疾?。粺o認知功能障礙;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有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心理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每組75例。常規(guī)護理組年齡24~49歲,平均(37.5±7.1)歲;漿膜下肌瘤29例,肌壁間肌瘤40例,黏膜下6例;單發(fā)18例,多發(fā)肌瘤57例。心理護理組年齡24~50歲,平均(38.0±7.5)歲;漿膜下瘤灶32例,肌壁間肌瘤38例,黏膜下5例;單發(fā)20例,多發(fā)肌瘤55例。2組的年齡、瘤灶位置、單發(fā)肌瘤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包括術前常規(guī)檢查、術前準備、術后基礎護理、飲食指導等。心理護理組則在術前增加心理護理,方法如下。(1)認知護理:術前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一定的溝通技巧,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講解,使其了解子宮肌瘤的發(fā)生原因及治療方法,講解手術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同時發(fā)放子宮肌瘤的知識手冊,播放手術DVD等。告知情緒會影響子宮肌瘤的手術效果,通過播放音樂、視頻資料進行互動干預,傾聽患者內心想法,回答其疑慮的問題。告知患者子宮肌瘤對機體健康無影響,剝離術不會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術后陰道長度與術前基本一致,對夫妻的性生活幾乎無影響,通常在術后6個月即可恢復性生活。結合手術成功的患者進行現(xiàn)場說法,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信心。對患者配偶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手術后不會影響夫妻生活,指導他們多關心、鼓勵患者以增強其自信心,積極配合手術治療。(2)情緒護理:向患者講解情緒與疾病的關系,告知長期的不良情緒會經心理-神經-免疫系統(tǒng)途徑引發(fā)應激反應而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加重病情。盡可能營造一種具有家庭親情氛圍病房環(huán)境,鼓勵家屬多與患者接觸,關心鼓勵患者,在生活上給予精心照顧,使患者感覺到家庭的溫馨。(3)行為護理:指導患者通過正確的途徑宣泄感情,減輕內心的焦慮不安,如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等,以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指導患者進行適度的肌肉松弛訓練,訓練時注意力集中,以腹式呼吸吸氣4s,呼氣4s交替進行,持續(xù)1~3min。待患者掌握后囑患者術前自行練習,每天練習2~3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術前的心率(HR)、收縮壓(SBP)、血糖等生理應激指標及焦慮程度情況,記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手術配合度及術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焦慮程度統(tǒng)一由1名護士采用焦慮評定量表(SAS)[4]測定。
手術配合度[5]分良好、尚可、差3個等級。良好:患者主動配合手術,血壓、心率穩(wěn)定,手術順利進行。尚可:患者血液、心率有較大波動,需醫(yī)護人員和家屬督促才配合手術,能較好的完成手術。差:患者血壓、心率波動大,即便醫(yī)護人員和家屬督促也不配合醫(yī)師,不愿意手術。
護理滿意度[6]采用護理滿意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包括2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采用數(shù)字積分法滿意= 3分,基本滿意=2分,不滿意=1分,總分20~6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生理應激及心理狀態(tài)情況 心理護理組的HR處于正常范圍,而常規(guī)護理組明顯降低,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BP、血糖水平處于正常范圍,而常規(guī)組明顯升高,2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組的S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生理應激及心理狀態(tài)情況(x±s)
2.2 2組手術配合度比較情況 心理護理組手術配合度達100%,而常規(guī)護理組為88%,心理護理組的手術配合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手術配合度比較情況(n)
2.3 2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情況 心理護理組、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別為(54.3±3.2)分、(48.1± 2.9)分。心理護理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t=12.433,P=0.00)。
子宮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結締組織構成,在育齡婦女中發(fā)生率約為20%~30%,而在中青年婦女發(fā)生率更高[7]。其治療方法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子宮為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術前患者普遍擔心手術會影響生育、夫妻感情等,故常會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對手術有抵觸情緒?;颊卟涣记榫w會影響其對手術治療的信心,而信心會影響其對疾病的態(tài)度,也影響其對疾病轉歸的認識。自信心強的患者會努力學習一些正確的利于康復的行為,面對困難有較強的堅持力。為了減輕患者術前不良情緒,將其病態(tài)注意力轉移開,提高其對手術康復的信心,本研究對患者加強了術前的心理護理,包括認知護理、情緒護理和行為護理,從而提高了患者對肌瘤剝離術的認識程度,指導其正確應對不良情緒的方法,調動了患者的主管能動性和自控能力,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減輕了它們的不良心理,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面對手術。配偶態(tài)度也會影響患者對手術態(tài)度,配偶情感支持能一定保護患者機體免受應激狀態(tài)的損傷,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同時能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8]。鑒于此,本研究心理護理過程中加強了對配合的健康教育,鼓勵其對妻子進行關懷照顧。在整個心理過程中,患者對疾病改善的訴求及心理需求均得到較好的滿足,其自我效能也得到了增強,故更愿意積極配合手術,使手術順利完成。結果顯示,心理護理組患者術前心率、收縮壓、血糖水平均較穩(wěn)定,SAS評分較低,而常規(guī)護理組則心率降低較明顯,收縮壓、血糖水平及SAS評分明顯升高,同時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組的手術配合度、術后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說明術前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子宮肌瘤剝離術患者的術前應激狀態(tài),提高其手術配合度和術后滿意度。
綜上所述,術前加強心理護理能明顯增強子宮肌瘤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改善其術前應激狀態(tài),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配合手術治療,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值得臨床借鑒。
[1] 程雪梅.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雌、孕激素水平及受體表達的影響[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2,37(4):254-255.
[2] 王運端,陳利社,張靜.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與子宮肌瘤生長的關系[J].河北醫(yī)藥,2011,33(7):1051-1052.
[3] 王金龍,干寧,葛小花,等.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76(32):4359-4360.
[4] 公文華,劉曉梅.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前焦慮與痛閾、術后鎮(zhèn)痛效果的相關性[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2):81-82.
[5] 劉曉娜,郗艷.自我效能感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前焦慮及手術配合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36-37.
[6] 羅明利,王碧.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5,71(3):93-94.
[7] 龔瑤,何英第,陳錦云,等.超聲消融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對比研究[J].激光雜志,2015,61(2):55-56.
[8] 劉紅菊,姚彩鳳.需要層次護理在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隨機對照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4(12):55-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55
山東 264400 山東威海文登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科 (劉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