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友誼醫(yī)院(西安710068) 高旭亮 王佐權 胡江波 詹俊宏
?
▲通訊作者
槲寄生凝集素抗膽管癌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陜西省友誼醫(yī)院(西安710068)高旭亮王佐權▲胡江波詹俊宏
摘要目的:研究槲寄生凝集素是否具有抗膽管癌的作用并初步探討其作用機制。方法:體外培養(yǎng)膽管癌細胞ICC-9810,根據(jù)培養(yǎng)液中槲寄生凝集素濃度的不同,分為對照組、1ng/ml組、10ng/ml組、100ng/ml組。干預48 h后收集標本。MTT法檢測細胞活力,并計算腫瘤抑制率;流式細胞儀檢測凋亡細胞比率;Western-blot方法檢測Bcl-2蛋白表達情況。結(jié)果:干預48 h后,各實驗組OD值出現(xiàn)了降低,且隨給藥濃度的增加,OD值逐漸降低,腫瘤抑制率逐漸增高(P<0.05);凋亡細胞比率也隨培養(yǎng)液中槲寄生凝集素濃度的增加逐漸升高(P<0.05);Bcl-2蛋白表達量也隨給藥濃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結(jié)論:槲寄生凝集素能夠在體外抑制ICC-9810細胞的生長,并通過下調(diào)Bcl-2蛋白表達量而促進細胞的凋亡,而且這種作用隨槲寄生凝集素濃度的增加而加強。
主題詞膽管腫瘤槲寄生細胞遷移抑制細胞凋亡
槲寄生是一種古老的中藥,屬桑寄生科,被證明具有抑制肝癌、胰腺癌、肺癌等多種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1-3]。但是,榭寄生是否同樣具有抗膽管細胞癌的作用,至今尚無研究表明。為了證明槲寄生同膽管癌的關系,我們進行了以下實驗,現(xiàn)報道如下。
材料與方法
1材料DMEM培養(yǎng)基購自美國GIBCO公司,胎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公司;Hoechst染色液、四甲基偶氮唑鹽(MTT)試劑盒、細胞質(zhì)蛋白抽提試劑盒和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購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研究所;槲寄生凝集素購自美國Sigma公司。人肝內(nèi)膽管癌細胞系ICC-9810購自中國科學院細胞庫。
2細胞培養(yǎng)將ICC-9810培養(yǎng)于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的DMEM培養(yǎng)基中,37℃ 孵箱中培養(yǎng),隔天傳代。
3分組及干預情況對照組:培養(yǎng)ICC-9810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PBS作為對照; A組:培養(yǎng)液中加入槲寄生凝集素1 ng/ml;B組:培養(yǎng)液中加入槲寄生凝集素10 ng/ml;C組:培養(yǎng)液中加入槲寄生凝集素100 ng/ml;干預48 h后,收集細胞并進行檢測。
4MTT比色法檢測細胞增殖活性取對數(shù)生長期ICC-9810細胞,按每孔2.5×103個細胞接種于96孔培養(yǎng)板進行分組培養(yǎng),每孔總反應體積為200μl。待細胞貼壁后換液并根據(jù)分組不同按上述方法給予干預,干預48 h后每孔加5 g/L的MTT 20μl,繼續(xù)培養(yǎng)4 h后,吸凈每孔中液體,再加入100 μl的二甲基亞砜,在37℃的水浴搖床上孵育10 min。待MTT結(jié)晶充分溶解后置酶標光度儀測定各孔在490 nm波長處吸光度的OD值。
5細胞抑制率計算依據(jù)MTT檢測結(jié)果,通過以下公式計算細胞抑制率:抑制率=(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100%。
6Annexin/PI 法檢測細胞凋亡藥物干預48 h后,消化并收集細胞,4℃的PBS洗滌兩次,再用250μl結(jié)合緩沖液重懸,調(diào)節(jié)細胞濃度至1×106/ml。吸取細胞懸液100μl置于5 ml的流式管之中,并加入5μl的Annexin V/FITC和5 μl 20 μg/ml的碘化丙錠溶液;混勻后置于室溫避光孵育15 min;反應管中加入400 μl已稀釋好的結(jié)合緩沖液,用流式細胞儀檢測,488 nm的氬離子激光器作為光源,PI 發(fā)紅色熒光。
7Western-blot 檢測Bcl-2蛋白表達取對數(shù)生長期 ICC-9810細胞,將其接種于6孔板,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每孔1×105,12 h后分別應用不同濃度的槲寄生凝集素進行干預,48 h之后終止培養(yǎng),并收集細胞提取蛋白,紫外吸收法測定蛋白濃度。SDS-PAGE分離蛋白后轉(zhuǎn)膜,把轉(zhuǎn)上蛋白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放于含有5%的脫脂奶粉Tris鹽緩沖液中封閉1h,再TBST 漂洗。分別加入抗人Bcl-2的一抗在4℃ 孵育過夜,之后TBST漂洗3次,每次10 min。加入相應的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室溫下孵育1h后,漂洗充分,最后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顯像,于暗室中X 射線曝光壓片,再顯影定影,最終得到目的蛋白條帶。 該過程重復3次,并選用β-αctin 作為內(nèi)參。結(jié)果應用Image-pro Plus 6.0軟件進行灰度分析。各實驗組結(jié)果同對照組的灰度值進行比對,得出相對于對照組的倍數(shù)變化情況。
8統(tǒng)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通過均數(shù)±標準差的方式表達,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ANOVA的方法進行,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1MTT檢測結(jié)果及腫瘤抑制率對比干預48 h后,MTT法檢測ICC-9810細胞的OD值,對照組為0.765±0.098;A組為0.604±0.075;B組為0.413±0.051;C組為:0.233±0.034(圖1)。各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計算各實驗組的腫瘤抑制率,A組的腫瘤抑制率為:21.05%,B組為:46.01%;C組為:69.54%(圖1)。各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1 各組MTT值及腫瘤抑制率比較
2槲寄生凝集素對細胞凋亡的影響正常狀態(tài)下培養(yǎng)ICC-9810細胞,發(fā)現(xiàn)僅有少量細胞處于凋亡狀態(tài)(7.9%±1.8%)。而培養(yǎng)液中加入槲寄生凝集素后,ICC-9810細胞的凋亡細胞比例出現(xiàn)升高,且凋亡細胞比例隨給藥濃度的增加呈升高趨勢。其中A組的凋亡細胞比例為:27.8%±3.96%,B組凋亡細胞比例為:47.3%±5.46%,C組凋亡細胞比例為:59.1%±6.38%(圖2)。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2 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細胞凋亡情況
3Bcl-2蛋白表達情況正常狀態(tài)下,ICC-9810細胞中Bcl-2呈高表達狀態(tài),而給予槲寄生生物凝集素后,Bcl-2蛋白表達出現(xiàn)降低,且蛋白表達降低程度隨著給藥濃度的增加而呈現(xiàn)出遞減趨勢(圖3)。對比各組間灰度變化情況, A組較對照組灰度變化0.775±0.134倍,B組較對照組灰度變化0.469±0.068倍, C組灰度較對照組變化0.181±0.031倍(圖4)。對比各組間灰度變化情況,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圖3 Bcl-2蛋白表達情況
圖4 較對照組各組Bcl-2倍數(shù)變化情況
討論
槲寄生是桑寄生科灌木植物的總稱,是一種半寄生的植物。中醫(yī)認為槲寄生有祛風濕,補肝、補腎、強健筋骨、安胎、養(yǎng)血等作用,被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胎動不安等癥狀的治療[4]。此外,槲寄生還被發(fā)現(xiàn)具有抗腫瘤作用[5]。其抗腫瘤活性成分包括多糖、植物凝集素、多酚、生物堿等,其中凝集素是表現(xiàn)槲寄生各生物活性的最重要成分,并被用作為抗腫瘤的一種輔助治療藥物[6-9]。英國衛(wèi)生最近也已經(jīng)通過將槲寄生提取物作為一種化療藥物應用于臨床中?,F(xiàn)在市場上主要有Isorel、Helixor、Iscdor、Eurixor等多種槲寄生提取物制劑[9]。專家預測槲寄生也有望成為繼紫杉醇后又一種植物源抗癌藥物[9]。雖然近年來的研究不斷表明,槲寄生能夠抑制肝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的生長[1-3],但其是否同樣能夠抑制膽管癌的進展,尚無研究表明。我們通過MTT這一簡便檢測細胞增殖活力的方法,發(fā)現(xiàn)應用槲寄生凝集素后,細胞活力明顯下降,而且隨著給藥濃度的增加進一步減低,其腫瘤抑制率也呈遞增趨勢。這說明槲寄生凝集素同樣能夠明顯抑制膽管癌細胞的增殖。但槲寄生凝集素抗究竟通過何種途徑抑制了膽管癌細胞的增殖,我們進一步對細胞的凋亡進行了檢測。
凋亡是細胞的一種程序性的死亡,與各種生理及病理刺激所引起的細胞死亡不同,凋亡在細胞形態(tài)上特征性表現(xiàn)為以細胞皺縮繼而細胞碎片形成,之后被吞噬細胞所清除[9]。而腫瘤凋亡細胞比例的增加,直接表現(xiàn)為腫瘤生長的抑制。我們通過流式細胞儀檢測發(fā)現(xiàn),槲寄生凝集素能夠促進ICC-9810細胞的凋亡細胞比例增加,而且隨著槲寄生凝集素濃度的增加,凋亡細胞比例逐漸增加。
微觀層面而言,凋亡的核心是通過多種信號通路引起caspase介導的細胞內(nèi)蛋白酶激活,其中線粒體途徑是引起細胞凋亡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10]。該途徑在激活過程中的關鍵是細胞色素C釋放到胞漿中,引起caspase 9激活從而啟動caspase級聯(lián)反應。而細胞色素C由線粒體的釋放則由Bcl-2所調(diào)節(jié)。當Bcl-2家族決定細胞將要死亡時,bax和bak形成聚合體進而穿透線粒體外膜導致細胞色素C及多種其他多種線粒體膜間隙蛋白的釋放[11]。在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槲寄生凝集素能夠下調(diào)Bcl-2蛋白的表達,且隨給藥濃度的增加其表達量也逐漸減低。這樣的結(jié)果說明槲寄生凝集素是通過下調(diào)Bcl-2蛋白的表達從而促進ICC-9810的凋亡。
綜上所述,槲寄生凝集素能夠在體外抑制ICC-9810細胞的增殖,并通過下調(diào)Bcl-2蛋白表達途徑而促進細胞的凋亡,而且這種作用隨槲寄生凝集素濃度的增加作用增強。
參考文獻
[1]曲義坤,丁隆,劉偉新,等.槲寄生生物堿抗胃癌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03-104.
[2]孫莉,姚俊濤,王一羽,等.槲寄生堿抑制肺癌細胞增殖作用初步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20 (21):1653-1656.
[3]楊學良,任強,王廣義.重組槲寄生凝集素抗肝癌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2(5):1348-1350.
[4]姚俊濤,王一羽,原榮,等.槲寄生堿抗胰腺癌作用的實驗研究[J].陜西中醫(yī),2010,31(5):621-623.
[5]陳慶亮,單成鋼,朱京斌,等.槲寄生生物學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8(22):11830-11831.
[6]Steele ML,Axtner J,Happe A,etal. Use and safety of intratumoral application of European mistletoe (Viscum album L) preparations in Oncology[J].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2015,14 (2):140-148.
[7]孔景臨,劉威,穆晞惠,等.槲寄生蛋白抗癌活性研究及新成分鑒定[J].醫(y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2012,9 (1):49-52.
[8]張水仙,劉越,孫洪波,等.槲寄生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1,34(12):1962-1967.
[9]Muthu M,Cheriyan VT,Rishi AK.CARP-1/CCAR1A biphasic regulator of cancer cell growth and apoptosis[J].Oncotarget,2015,6(9):6499-6510.
[10]Jiang L,Wang L,Chen L,etal. As2O3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G2 cells through a ROS-mediated mitochondrial pathway and activation of caspa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8(2):2190-2196.
[11]Correia C,Lee SH,Meng XW,etal.Emerging understanding of Bcl-2 biology:Implications for neoplastic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J].Biochimicaet ,2015,1853 (7):1658-1671.
(收稿:2015-05-08)
【中圖分類號】R735.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