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育超
201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出訪俄羅斯遠東哈巴羅夫斯克參加黑龍江省舉辦的人文交流活動時強調指出,黑龍江省要充分發(fā)揮對俄邊境口岸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中俄文化交流互鑒,提升對外宣傳內容的質量,講好龍江故事、中國故事。9月29日,劉奇葆部長在與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交流時指出,文學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當我們想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和思想創(chuàng)造時,目光總是首先落在文學上。那些文學大師思想和智慧光茫,是本民族最好的精神標識,就如普希金、托爾斯泰對于俄羅斯的意義。
中俄兩個兩國互為最大鄰近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有著漫長的邊界線。兩國是好伙伴、好鄰居和好朋友,中俄兩國致力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友好關系的發(fā)展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離不開文化交流的軟助力。彼此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奏響多聲部的精彩交響與和諧樂章。中俄經濟結構和資源存在差異,因此更具互補性,加之兩國深厚的文化溝通的背景,更為兩國,特別是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開展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新的機遇。
中俄兩國作家再一次相聚龍江
中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作為兩大鄰邦心靈溝通橋梁的文學一直在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由黑龍江省政府主辦,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東北網承辦的第二屆中國俄羅斯文學合作交流會于2015年10月6日-7日在哈爾濱郊外的伏爾加莊園舉行,散落河畔的那些教堂、餐廳、城堡、劇院如俄羅斯文化符號,也仿佛在靜靜地敘述中俄兩國間動人美好的故事,中俄作家、學者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俄僑”和后代會聚這里,在“中俄文學、藝術合作交流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的主旨框架內選取“戰(zhàn)爭與記憶”主題,探討中俄戰(zhàn)爭文學、藝術作品,闡釋兩國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及其在文學、藝術表達上的一致性,加深感情,增進友誼,為兩國,特別是黑龍江省與俄羅斯一帶一盟對接,開展跨地區(qū)、跨文化、多領域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新的機遇。
中俄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哲學做過深刻研究,對中國人民產生了深摯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在晚年,他遺憾地說,假如我還年輕,我一定要到中國去。據統(tǒng)計,上世紀20到30年代,我國翻譯出版俄羅斯文學作品100多種,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果戈里的《死魂靈》,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等。
新中國成立后,翻譯俄國文學達到高峰。據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后的10年間,中國翻譯出版俄國作品3000多種,總印數近9000多萬冊。1949年以來,已有5000多位俄國古典和現代作家的作品被譯成中文,基本覆蓋俄國古典文學和蘇聯各民族文學的代表作。托爾斯泰、肖洛霍夫、普希金、果戈里等文化精華閃亮彌漫在中國幾代人的精神世界里。
交流會上,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秘書長吳曉都說,人類永遠需要文學,近200到300年的俄羅斯文學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哈爾濱文學交流會是加深中俄文化交流方面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舉措。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躍文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學能夠像俄羅斯文學那樣,對中國作家產生如此深厚的影響?!拔揖囱瞿切┒Y贊英雄主義的作品,而對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這種以個人記憶書寫普通人與戰(zhàn)爭關系的小說更情有獨鐘?!痹谕踯S文看來,《一個人的遭遇》這樣的小說更能體現俄羅斯優(yōu)秀的文學傳統(tǒng),即對普通人命運的關注、對社會現實的深度介入、對真相的勇敢揭示,以及對理想和真理的不懈探索和追尋。
黑龍江作協主席遲子建回憶起一次參觀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的場景,老房子門前有人賣藍莓,同行的許多人認不出是什么果實?!岸伊⒖绦老驳卣f出它名字,我的家鄉(xiāng)與俄羅斯隔岸相望,我們那里也出產相同果實,同樣相近的地貌和相近的人文環(huán)境讓我對俄羅斯文學有一種特殊的情結?!?/p>
戰(zhàn)爭與和平是文學的永恒主題,至今仍然為無數中外作家不倦書寫。俄羅斯那么多作家寫戰(zhàn)爭,遲子建喜歡的是瓦連京·拉斯普京,她說:“拉斯普京當年來過哈爾濱,他的作品《活著,并且要記住》,還有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作家,它們是一種營養(yǎng),而且永不過時?!?/p>
無論是早期的小說作品《馬尸的冬雨》,還是后來的隨筆《殿堂仰望》和《遠東背影》,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本土作家、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王阿成坦言自己的許多作品滲透著俄羅斯人文影響。由于中俄兩國歷史發(fā)展的某種相似或共通性,潛入俄羅斯作家的情感深處去感受他們的靈魂悸動時,會由于自己的人生積累、情感體驗和理性思考,產生深切共鳴。“蘇俄文學對中國,特別是黑龍江、哈爾濱的影響非常深厚,我從小就生活在哈爾濱這樣一個有著濃郁的俄僑文化氛圍的城市,自然而然會對蘇俄文學產生親近之情與認同之感。”王阿成很期待在文學合作交流會上與俄僑后代和來自俄羅斯的作家做一次面對面、心與心之間的真誠家常交流。
用文學講好龍江故事的思考
文學在兩個國家和人民心靈之間架起了理解之橋、融通之橋、未來之橋。俄作家葉蓮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沃伊堅科由衷感嘆:俄羅斯的讀者在讀尤里·德魯尼內、康斯坦丁·西蒙諾夫、亞歷山大·特瓦爾多夫斯基的詩歌,中國讀者在讀田間、艾青和蕭三的詩歌。中俄兩國人民都記得戰(zhàn)爭的傷害,在艱難時刻始終把對方當成同志和兄弟。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來自中國作家協會劉憲平主任的充分認同。
俄羅斯小說家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葉廖緬科細數自己與哈爾濱的不解之緣:妻子的曾祖父巴維爾·米哈伊羅維奇·阿波羅西馬曾在哈爾濱生活,他從中東鐵路開始運行起就在那里工作。葉廖緬科在《文學俄羅斯》報任總編輯時,曾參與出版克謝妮亞·沃爾卡瓦婭的小說《命運的漢字》。作者在哈爾濱出生并長大,1952年獨自帶著年幼的孩子回到俄羅斯。
葉廖緬科的父親也是一位作家,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50多部文學作品,戰(zhàn)爭題材中篇小說《列兵尼基弗·茹科夫》30年前曾被翻譯成中文,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葉廖緬科說:“時至今日,二戰(zhàn)結束已經七十年,和平依然十分脆弱,仍然有人妄想獨裁世界。但讓我們欣慰的是,俄羅斯和中國兩個大國是和平的有力保證,我們合作共同保護和平。不允許重演戰(zhàn)爭悲劇,我們今天舉行的交流會就是一個這樣的例證?!?/p>
深耕中俄文學合作,助力兩國民心相通,用文學講好龍江故事,抓住兩國各自利益和共贏共享的發(fā)展潮流,暢通兩國人民思想情感通道,推動俄羅斯文學家傳遞龍江聲音、中國聲音,講述龍江故事、中國故事,用文學對外塑造豐富多彩的龍江形象,未來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屆中國俄羅斯文學合作交流會圓滿落下帷幕之際,引發(fā)了我以下幾點思考。
一、以舉辦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活動為平臺,提升黑龍江文化軟實力。文化、文學交流越來越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文化可以拉近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距離,加深感情,增進友誼,擴大宣傳效果。文化、文學具有滲透功能,富有長久的影響力。事實證明,通過跨文化交流,宣傳黑龍江省獨特的冰雪文化、黑土文化、民族文化,可以擴大黑龍江省對國外受眾,特別是俄羅斯受眾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借助中俄主流媒體,做好文學合作交流活動的推介工作。俄羅斯是黑龍江省需要重點對外推介的重要國家,也是黑龍江省開展對外經貿合作的重點國家,第二屆中俄博覽會的成功舉辦,為黑龍江省今后加強對俄文學交流合作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和良好的機遇,并通過文學交流合作,促進中俄經貿、科技、教育等領域合作的戰(zhàn)略升級。
三、進一步廣交朋友,拓寬與俄羅斯的文學合作渠道。目前,黑龍江省在俄羅斯的文化影響力比較微弱,原因之一就是合作交流渠道太少。通過與俄羅斯新聞社、俄通社-塔斯社和俄羅斯國家級文學藝術組織機構溝通與交流,搭建新的橋梁,有助于更好地向俄羅斯展示和傳播黑龍江形象。
四、加強中俄文學作品的翻譯和推廣。黑龍江省應以文學交流會為契機,讓更多的黑龍江本土作家的作品走進俄羅斯,豐富俄羅斯人對黑龍江省的了解和認識,加深彼此的交流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