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福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這篇文章列入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的教科書中,是高中生必學的一篇文章。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在該篇散文中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作者自身淡淡的愁緒融入到了荷塘月色這美麗的情景之中。通過對《荷塘月色》的教學,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散文的分析方法,并學會運用《荷塘月色》中各種巧妙的修辭手法,提高學生的散文閱讀能力。
二、學生學習特征分析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特點,這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同一篇文章理解的程度會有所差異。此外,散文類課文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逗商猎律愤@篇散文融情于景,作者在描述月下荷塘美麗的景色的同時表達了自身的淡淡的愁緒。對于初次接觸這篇文章的學生來說,這種情感的表達隱晦難懂,同時對于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來說,所接觸的知識難度以及對學習的要求有所提高,學生需要一定的過渡期。在課堂上,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安排課程的教學?,F(xiàn)代的學生與電子產(chǎn)品、網(wǎng)絡(luò)資源的接觸較廣,同時,學生對一篇課文會有自己的看法與理解。教師教學需要首先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安排教學
三、深入淺出說思想
作為思想家,魯迅先生在《春末閑談》中對社會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是令人贊嘆的。他總能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東西,他的思想總能穿越時空,即使是在當今,仍閃耀著光芒。
第一,麻痹、奴役勞苦大眾的統(tǒng)治階級注定要完蛋。
這是文章的主旨,也是魯迅先生在當時最想揭露的問題。他從北師大處于弱勢群體的學生的遭遇引發(fā)開去,看到問題的實質(zhì)。身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供職的魯迅,竟然撰文揭露、嘲諷北洋政府的反動性,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膽量。也恰恰因為諸如《春末閑談》這類文章,魯迅被教育部開除。
第二,麻痹、奴役勞苦大眾的文化具有惡毒性與欺騙性。
統(tǒng)治階級有一整套麻痹、奴役人民的文化,他們多么希望人民“認命”吧,服服帖帖地供他們奴役吧,“茍且”了,才能“偷生”?!拔ū僮鞲?,唯辟作威,唯辟玉食”,“君子勞心,小人勞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進研究室主義”,“莫談國事”,“勿視勿聽勿言勿動”——這些麻痹人民的文化,就如同細腰蜂的毒液一樣,具有很大的惡毒性和欺騙性。
第三,御用文人是統(tǒng)治階級的幫兇,他們?yōu)榛⒆鱾t,麻痹、奴役人民。
千百年來,很多讀書人被封建思想毒害,反過來,他們又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幫兇,去毒害人民,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也是讀書人最可悲之處。古代讀書人自不必說,就是北洋政府執(zhí)政時期,這樣的讀書人也不少,“‘特殊智識階級的留學生”就是這類人的代表。
近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們再學習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欣賞大家的文采,我們會由衷地贊嘆魯迅先生在一篇短文中竟能熔知識、趣味于一爐,能夠形象化地說理,語言精練、生動幽默,贊嘆他文章的戰(zhàn)斗性和趣味性。讀先生的文章,我們真是如坐春風,會獲得文學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升華。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中學(22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