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遷
摘要: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且更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有趣的脈絡,使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加深刻。課堂教學就是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鼓勵學生動手,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自身素質。
關鍵詞:數學史;數學知識;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88-01
現在的數學教材,為了保持知識的系統,把數學內容按定義、定理、證明、推論、例題的順序編排,語言十分的精練。雖然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但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數學知識就是先有定義,接著總結出性質、定理,然后用來解決問題的錯誤觀點。所以,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一對矛盾:一方面,教育者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將知識系統化;另一方面,系統化的知識無法讓學生了解到知識大都是經過問題、猜想、論證、檢驗、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來的,這就極大的影響了學生正確認識數學思維方式的形成。對于這個矛盾,數學史可以緩解它。通過講解一些有關的數學知識的由來讓學生學習系統的數學知識的同時,對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一、數學史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數學史進一步的了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基礎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習數學史,還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正確解決遇到的一些難題,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個人素質,形成健全的人格,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數學史可以使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會嘗試自己思考研究,而不是尋求教師的幫助或者向教師要正確答案。雖然數學史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作用不大,但它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一劑良方, 而“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提高數學成績不可缺少的催化劑。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學習數學史而且還要使其為教學所用,使數學教學包含更豐富的內涵。
二、數學史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生實施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正處于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數學課程應重點體現課程的普及性以及基礎性,促進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面向所有小學生。新課程改革后,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課外知識的豐富性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而通過數學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史的發(fā)展歷程,更深刻地掌握數學學習的思維方法。小學生學習數學史,可以更深入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并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小學生熱愛數學,努力學習數學,為深入的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在數學領域更深層次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不但學生容易理解,而且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
三、數學史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學好數學的必要保證。大量的觀察事實及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凡是對某一學科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學生,該門功課的成績則較好;反之,學生如對某門學科缺少應有的學習興趣,則不大可能在該門學科的學習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也指出了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必須重視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調查和訪談,發(fā)現部分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基于這種學習現狀,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當代國內外教學過程理論,采用文獻分析法、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分析其缺乏興趣的原因,結合工作經驗,經過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并借助同事的一些經驗,制定出一套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方面,要關心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生活上關心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在學習上幫助學困生,不讓差生落伍;對于所有的學生多表揚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小學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上提供的故事、游戲、問題,還要通過其他方式收集一些有趣的、對于學生學習有利的數學資料,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時,融入這些有益的教學材料,充分調動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將學生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還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多設置一些實踐性作業(yè)。
四、數學史有利于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史的介紹,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更好地利用數學知識,樹立良好的科學探索精神和正確的價值觀。對于一些要求熟練掌握的數學知識還應讓學生作更深刻地理解,使理解達到融會貫通的水平。從創(chuàng)新教育的角度來講,還應去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數學知識,讓他們發(fā)表與教材描述和老師講解不相同的獨特見解,提出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不過,這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數學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小學老師將數學史與小學課堂教學結合到一起,能幫助小學生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發(fā)展的大致脈絡,使學到的小學數學知識更加的深刻化。小學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數學史的融入,發(fā)揮數學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用,促進素質教育在小學中的推進。
參考文獻:
[1]黎智鵬.淺析數學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J].才智,2014,30:160.
[2]吳春蓮.淺談數學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推動作用[J].知導刊,2015,03:48.
[3]陶博慧.數學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5,01:13.
[4]徐世斌.數學史與中學數學教育整合的思考與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