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關鍵詞】全腦血管造影術;護理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技術。它是神經科非常重要的診療手段,對于某些神經科疾病的診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1]。近年來我科開展了此項新技術,觀察和護理好病人對確保檢查成功具有重要的意義?,F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術前護理
1.1 心理護理
全腦血管造影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檢查,術前患者由于對手術不了解,常表現為焦慮,甚至恐懼心理。對此,護士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同情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檢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并簡要介紹造影的進程、注意事項、術中配合要點等,使其對手術有所了解,并列舉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對手術過程的信心,以贏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1.2 術前準備
1.2.1 術前安排患者進行全面的體檢,術前做好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血糖,心電圖等檢查。對有嚴重出血傾向以及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嚴重老年性動脈粥樣硬化者禁止造影。
1.2.2 囑患者術前1日洗澡、術前4小時禁食。
1.2.3 備皮
備皮范圍上至肚臍,下至大腿上1/3,兩側至腋中線,包括會陰部,切勿損傷皮膚,以防感染。
1.2.4 碘過敏試驗
取造影劑1ml緩慢注入靜脈,觀察15~20 min,若出現結膜充血、蕁麻疹、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說明為陽性,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停止手術或改用其他造影劑。
1.2.5 向患者講解造影時的體位,手術采取平臥位,造影時患者必須保持體位不動,否則會影響成像的清晰度。
1.2.6 練習床上大小便,女患者一般行導尿術。
1.2.7 為減少手術時間,提高造影質量,術前行憋氣訓練(每次憋氣30 s)。
1.2.8 術前取下金屬飾品、義齒等,以免影響X線檢查。
1.2.9 術前做好DSA室器材、藥品、敷料和1.5kg重沙袋等準備工作。
2 術中護理
2.1 建立靜脈通路,給予吸氧。
2.2 注射造影劑時,病人若出現嘔吐、面色蒼白、呼吸急促、血壓下降、提示藥物過敏,應立即停止注射,并配合醫(yī)生搶救。
2.3 密切觀察病人神志變化,瞳孔的大小和對光反射以及肢體活動的變化,注意有無頭痛情況,并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
3 術后護理
3.1 拔管后壓迫止血15~30分鐘,松手不出血后蓋壓5~8層紗布,十字交叉繃帶加壓包扎,髂關節(jié)應處于伸直位24小時(患肢制動),沙袋加壓6~8小時,觀察雙側足背動脈波動。
3.2 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滲血、皮下血腫等情況。
3.3 術后24小時監(jiān)測患者神志、生命體征的變化,并記錄24小時尿量,觀察尿色及腎區(qū)疼痛情況。
3.4 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
做好口腔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按摩,促進受壓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褥瘡發(fā)生。對留置尿管者行膀胱沖洗、尿道口消毒。男性患者盡量采用外接尿管,以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鼻飼者應配好膳食,加強營養(yǎng),提高機體抵抗力。
3.5 心理護理
腦血管病病程長,恢復慢,所以絕大多數病人在度過危險期后又產生新的心理問題。擔心留有后遺癥影響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擔心經濟負擔等,表現出焦慮、悲觀等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針對不同的心理反應,以熱情、耐心、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關心和體貼病人,告訴他們這種疾病的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只要積極與醫(yī)護人員配合,會取得良好療效。調動起患者主觀能動性,使其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的恢復。
4 小 結
隨著影像技術的不斷提高及介入放射技術的發(fā)展,運用DSA行全腦血管造影術已在臨床應用。腦血管造影術對CT及MRI能起的補充作用不但可以顯現出顱內病變的位置及血液供應情況,而且對診斷動脈的狹窄或閉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動脈瘤與動靜脈畸形來說,被認為是“金標準”,同時也是介入治療最終術前評價標準[2]。為了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手術全過程的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精心細致的護理,手術成功率可達100%。這與護士術前準備妥善、術中緊密配合、術后準確及時的觀察病情及完善各項護理是分不開,而且也是減少及降低并發(fā)癥的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肖書萍,王桂蘭.介入治療與護理[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4.12.
[2]凌峰.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患動脈注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附163例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8,14(1):4.雜志,1994,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