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赟
在“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多媒體與網絡等手段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廣泛,在整合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課堂教學改革中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融合起來,不僅能夠提高語文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語文課程的熱情,有助于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遵循語文教學基本規(guī)律前提下,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服務語文教學已成為當前的課改重要課題。就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實踐中的具體整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信息技術 整合
一、問題的提出
為適應當今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國基礎教育中越來越強調加強信息技術和其它課程的融合。信息化和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要求教師對小學語文課本知識進行挖掘與拓展,同時更要注重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語文課程資源,使得學生能夠在不同語文課程內容及學習方式相互滲透、有效整合的條件下,提高自身的知識面和語文學習能力。經過廣大一線教師的努力與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開始以全新的面貌呈現(xiàn)出來。小學語文與現(xiàn)代技術融合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材主導地位缺失,課本價值無法充分體現(xiàn)。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普遍應用,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把多媒體課件作為授課主要工具,教師把過多精力投入在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和操作方面,而弱化了對教材內容本身進行深入分析。多媒體代替了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教學過程中朗讀、分享環(huán)節(jié)明顯減少,教師主動使用教材日趨遞減,這些都直接導致課堂教學中“教”與“學”失衡,成為課本價值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制約因素。課堂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再是課本中的內容,而是繪聲繪色的多媒體課件。同時,由于多媒體課件內容大都是提前制作設計的,這樣很容易束縛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2.片面追求教學形式的“外在美”,忽視提煉教學內容的“內在美”?!盎ヂ?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往往過多使用多媒體技術,片面追求課程內容形象性,使得語文課程向著藝術化、美術化、音樂化方向發(fā)展,這樣不僅會淡化語文課程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同時還會嚴重束縛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發(fā)揮。作為一門語言藝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到語言想象情景中,能夠將抽象化語言符號和文字轉化成為一幅幅美麗的生活圖景。若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未能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閱讀,片面追求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課,這將不利于學生語言領悟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師課堂角色錯位,傳統(tǒng)教學中的精華未能充分展現(xiàn)。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語文課堂應通過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及親身感受等方式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但是一些教師由于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發(fā)展到講授課程內容時多媒體技術在唱獨角戲,而對文本解讀膚淺,導致教師課堂中引導職能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這樣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造成了嚴重影響。再者,教師過度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多媒體投影中,導致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等活動越來越少,教學用語也不規(guī)范,缺少深刻性與精煉性,更無感染力。
4.“教”與“學”過度依賴網絡資源,助長了不良教風、學風的形成。“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能夠為師生提供極大的便利,但是處理不好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教學資源結合的關系,這也會助長校園中學生“萬事找度娘”不良教風、學風的形成,使學生中產生投機取巧、懈怠懶惰的學習心理。由于很多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忽略了原創(chuàng)性的重要性,教學課件是從網絡截取的,借用他人觀點,而未對語文課程教材進行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教師這種不良行為,必將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教師提問時,學生往往未經思考就上網查詢資料,這樣將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三、小學語文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可行性實踐策略分享
1.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恰當運用,可以打造愉悅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天安門廣場》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搜集和天安門相關的影像資料,并配以天安門廣場的朗讀材料,讓學生們直觀看到天安門廣場的紅墻黃瓦、雕梁畫棟,感受到天安門廣場的莊嚴與雄壯。如果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點,這樣,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
2.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直觀形象解析,增強學習趣味性。小學低年級時期,學生剛剛學習漢字時顯得吃力和困難,同時對字詞含義理解比較模糊。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可以將漢字制作成為各種圖像,通過強化視覺直觀沖擊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辨別字詞含義。例如,在學習“河”字時,可展示河水彎彎曲曲流淌的圖像;學習“看”字時,可展示一個人將手放到眼睛上,并觀望遠方的圖像;學習“休”字時,則展示一個人躺在沙發(fā)或長椅上休息的圖像。通過這種直觀形象演示性教學模式,能夠利用生動形象的圖像將漢字含義直觀的表現(xiàn)出來,使得漢字學習更加直觀和簡單,有利于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漢字含義,增強了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生動性與趣味性。
3.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自主探討、合作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洞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例如,在《白楊》這一課時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能夠領悟到白楊堅挺頑強的生長,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思維,對白楊進行豐富的想象,然后借助多媒體技術,將白楊在惡劣自然環(huán)境中不畏風沙、不畏雨雪的各種圖像再次展示。這樣就能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加深學生對白楊堅強不屈品格的理解,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烏鴉喝水》一文的“課文處理”環(huán)節(jié),通過播放“烏鴉喝水”的FLASH動畫,引導學生在觀察動畫中理解“漸漸”等一些比較抽象的詞語的含義。
4.找準小學語文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合點,為高效語文課堂提供保障。在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明確課程整合契合點,多媒體課件必須遵循語文教學基本規(guī)律,將小學語文文學性特征充分表現(xiàn)出來,同時注重信息技術應用合理性,才能將整合能效充分發(fā)揮出來。例如,在《觀潮》這一課時的學習中,由于大部分學生從未看過我國錢塘江壯觀的大潮景觀,建議教師通過嘗試播放錢塘江壯觀的大潮景觀視頻,并將課文敘述文字轉變成為直觀的影像視頻資料,指導學生在觀看影像的同時,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和欣賞,并體會錢塘江壯觀的大潮景觀,感受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這樣,整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后的小學語文課堂一定是高效的。
四、結語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小學語文課堂資源已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但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融合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還需要一線教師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全面掌握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用互聯(lián)網思維對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改革進行深入探究,從思想上正確理解整合,將教育理論、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確保整合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早日實現(xiàn)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于喜玲.淺談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2011,(03):85.
[2]朱雅琴.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3,(09):95.
[3]楊鳳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和反思[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