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頭孢菌素按其開發(fā)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分為一、二、三、四代。不少人認為,其代次越高,價格越貴,療效也越好,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四代“頭孢”抗菌性能大比拼
先來看看,四代“頭孢”各自都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第一代
開發(fā)年代為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常用的有頭孢拉定、頭孢唑啉、頭孢氨芐、頭孢羥氨芐等。
特點:其抗菌譜與氨芐西林等廣譜青霉素相同,作用于革蘭陽性細菌感染,對葡萄球菌(包括產(chǎn)酶菌株)、鏈球菌作用強,對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較弱。
第一代頭孢菌素主要由腎臟排泄,因此在尿液中有較高濃度;在膽汁中的濃度低,不適用于膽道感染;在腸道中的濃度低,除口服品種外,不適用于腸道感染;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弱,不適用于中樞感染??诜^孢氨芐、頭孢羥氨芐、頭孢拉定主要用于輕中度呼吸道感染,如氣管和支氣管急性關(guān)癥、尿路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骨關(guān)節(jié)及婦產(chǎn)科感染。注射用頭孢唑啉,可用于中度感染和敏感菌的嚴重感染。
第二代
開發(fā)年代為20世紀70年代中期,常用的有頭孢孟多、頭孢呋辛、頭孢西丁、頭孢克洛、頭孢丙烯等。
特點: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頭孢菌素弱;對革蘭陰性菌的抗菌作用較第一代頭孢菌素為優(yōu),表現(xiàn)在抗菌譜有所擴大,抗酶性能較強。頭孢西丁對厭氧菌有效。
常用于治療大腸埃希菌、流感嗜血桿菌、淋球菌、腦膜炎球菌等所致的呼吸道、膽道、腸道、尿道、軟組織、骨關(guān)節(jié)、婦產(chǎn)科感染。
第三代
開發(fā)年代為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常用的有頭孢噻肟、頭孢哌酮、頭孢他啶、頭孢曲松、頭孢米諾等。
特點:對革蘭陰性菌作用遠較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強,抗菌譜又有擴大,如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不動桿菌、沙雷桿菌均有較好作用;對革蘭陽性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如對葡萄球菌的作用較低,對糞鏈球菌均不敏感;對某些厭氧球菌,以及部分脆弱擬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多數(shù)第三代頭孢菌素可透過血腦屏障,適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腦膜炎,以及敗血癥、肺炎、骨髓炎、盆腔炎等嚴重感染及尿路感染,是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首選藥。
第四代
開發(fā)年代為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產(chǎn)品有頭孢吡肟、頭孢匹羅、頭孢唑南等;常用的為頭孢匹羅。
特點:抗菌譜更廣,不僅對革蘭陰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也有高效。特別是對綠膿桿菌和厭氧菌的殺菌力強,對耐藥的β-內(nèi)酰胺酶穩(wěn)定性最高,能透過血腦屏障。主要用于難治的細菌感染。
可見,1~3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活性一代不如一代,而對革蘭陰性菌則一代比一代強;第4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的抗菌活性都很強;第3、4代頭孢菌素還可透入腦脊液。
用“頭孢”,關(guān)注4個注意事項
除了認清四代“頭孢”的抗菌作用,使用“頭孢”還有必要了解4個注意事項。
1.避免過敏
臨床上,因“頭孢”過敏而死亡的例子雖然比較少,但畢竟還是存在。所以,患者在使用“頭孢”前,一定要向醫(yī)生說明自己是否對“頭孢”與青霉素過敏。頭孢菌素與青霉素之間有發(fā)生交叉過敏反應的可能性,即當患者對青霉素過敏時,有可能對頭孢菌素也過敏。因此,有青霉素過敏史者慎用頭孢菌素,需要使用時,必須做皮試;有青霉素過敏休克者,禁用頭孢菌素。
2.使用期間不能飲酒
應用頭孢類藥品期間飲酒或接受含酒精藥物、飲料者可能出現(xiàn)一系列反應,如臉色潮紅等,嚴重者可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抑制、意識喪失、驚厥等,這種情況稱作雙硫侖樣反應。
使用頭孢后飲酒可能產(chǎn)生的雙硫侖樣反應跟它的原理類似。酒達到體內(nèi)后,經(jīng)過一系列的氧化代謝后分解成乙醛,乙醛在肝細胞內(nèi)進一步代謝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有些藥物如頭孢類抗生素、雙胍類降糖藥等抑制了上述代謝過程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正常代謝而在體內(nèi)蓄積,導致乙醛中毒,從而產(chǎn)生上述一系列癥狀。
雙硫侖樣反應起病突然,癥狀明顯,患者及家屬均有緊張、恐懼心理。應交代患者用藥期間或停藥7天內(nèi)不能飲酒及使用含乙醇的食物、飲料或藥品,避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3.感冒時,不要隨意使用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
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只對細菌感染有療效,而對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是沒有治療效果的。感冒多為病毒引起,用頭孢菌素是沒有效果的,只有在感冒合并感染時,才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此外,預防性使用頭孢菌素,意義不大。在有必要使用頭孢菌素時,除非感染較重,一般情況應盡量采用口服給藥,飯后1小時服用,且不要和其他藥物一同服,以免降低藥效,增加不良反應。
4.特殊人群用藥,應嚴格遵守醫(yī)囑
孕婦:頭孢菌素是妊娠藥物分級中的B級(共分A、B、C、D、X級,安全性依次降低),對胎兒危害不大,孕期一般可安全使用,但仍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慎重使用。
兒童:小兒使用頭孢菌素時,要嚴格按照醫(yī)囑或說明書,不得超過規(guī)定的劑量。相對于成年人而言,小兒用藥更容易發(fā)生過敏等不良反應。
老年人: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往往不佳,如果合并感染可以使用頭孢菌素,但要密切監(jiān)測肝、腎功能。由于老年人體質(zhì)的特殊性,容易發(fā)生過敏反應,在用藥時應嚴密觀察。若有疑似過敏情況發(fā)生,應立即停藥。
>>相關(guān)鏈接
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頭孢菌素類藥物存在一些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主要包括:
1.腎毒性:第一代頭孢菌素有一定腎毒性,表現(xiàn)在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大劑量使用或與強效利尿劑、氨基糖苷類抗菌藥聯(lián)合使用,可能造成腎功能損害。第二代頭孢菌素的腎毒性較輕,第三代則基本無毒性。
2.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3.二重感染,又叫重復感染:由于頭孢菌素抗菌譜廣,敏感菌群容易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則乘機生長繁殖,從而可以產(chǎn)生新的感染。較嚴重有艱難梭菌感染(偽膜性腸炎)、白色念珠菌感染。
4.凝血功能障礙:所有的頭孢菌素都能抑制腸道正常菌群,減少維生素K的產(chǎn)生。還有一些頭孢菌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造血系統(tǒng)毒性:可致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以及嗜酸性細胞增多。
6.過敏反應:多見皮疹及藥熱,尚可致哮喘,偶見過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