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楓 范鑫
【摘 要】廣播聽眾在接觸一篇報道時,他的感受不僅可以直接體會到報道所反映的有關人或事件,同時也會通過聯(lián)想捕捉到并不見諸報道之中的無形信息和傾向。有些節(jié)目主持人卻往往低估了聽眾捕捉無形信息的能力,不善于在采訪中以引導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善于用事實去喚起聽眾的聯(lián)想,進而了解包含在事物內(nèi)部的哲理,而是常常喜歡站出來加注說明,或過分地加以鋪陳渲染,使聽眾或者感到索然無味,或者從內(nèi)心里排斥,結(jié)果使宣傳效果適得其反。
【關鍵詞】廣播主持人;訪談;提問技巧
在廣播宣傳中,由于主持人擔當?shù)膶TL節(jié)目除具有各媒體所共有的,選擇好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訪問對象外,而且還要十分注重現(xiàn)場觀察與問答氣氛,使專訪更具有現(xiàn)場感和真實性,這也是其他新聞媒體尤其是平面所無法表達的,也正是廣播電臺的優(yōu)勢之一。
1“還原”是人物專訪成功的基礎
新聞作品中的人物,是實實在在的人物。因此,廣播專訪的宗旨,就應是還人物以本來面目。如何“還原”也是“還原”,就其媒體來說,報刊的“還原”是訴諸文字,電視的“還原”既有聲音也有圖像,廣播“還原”的只是聲音。各媒體傳播、接受的工具、途徑不同,還原的程度也就有所差別,也就出現(xiàn)了回避不了的“短處”。報刊沒有聲音語言生動、親切,電視雖然聲音和圖像都有,但限于篇幅和畫面,只能是部分“還原”,只有廣播“還原”的是最全面最徹底的,也是最具有可信度的。只經(jīng)加上帶有一定引導意義的前言,就可以把整個采訪過程“還原”上來。一個有經(jīng)驗的節(jié)目主持人為了表明“客觀公正”,常常要努力在他的報道中傾注自己的觀點,而在形式上盡量隱蔽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提問的技巧,就是要善于引導,防止偏離主題,隨時插入對采訪對象的贊許和肯定,這個贊許和肯定就是你的觀點。這樣的廣播人物專訪一定是真實而又可信的,當然主要建立在采訪者與采訪對象自然流露地交談基礎之上,而不是矯揉造作照本宣科或留有導演痕跡的“表演”。否則,聽眾就會自覺地予以拒絕,我們的報道就會失去意義,以失敗而告終了。于是,這里又牽涉到一個問題,即新聞的真實與可信,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新聞真實,指的是新聞事件是客觀的事實;可信,指的是新聞受眾認為報道符合客觀事實。
真實的標準是客觀的,客觀事實是檢驗新聞是否真實的唯一標準,而可信的標準則是主觀的。就廣播而言,聽眾并不是可以隨電臺任意施加影響的消極客體,每個聽眾都有他們的情感、思想和信念。而且,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他們要對大量的信息進行鑒別和選擇,逐漸形成和經(jīng)驗積累,成為一種心理定勢。他們認為可信的就接受,不信的就排斥或反對。因此,可信或不可信是聽眾主觀上對廣播報道是否真實的一種判斷。也就是說,對聽眾來說,真實的一定是可信的,可信的也并不全都是真實的。
2提問的技巧決定人物專訪的成敗
對人物采訪錄音的“還原”并不妨礙主持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相反,通過引導式的提問,這些觀點能夠得以充分地表達。
作為節(jié)目主持人,要成功地做完一次人物專訪,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功。主持人是否善于提問,是人物專訪能不能成功的關鍵。無論是文字采訪還是錄音采訪都是這樣,主持人要想獲得真實的新聞事實,必須要熟練掌握運用提問藝術(shù),通過與采訪對象的交談,挖掘新聞素材,從而達到認識事物、反映事物的目的。但是,不同的新聞報道手段對“提問”的要求又是不完全一樣的。主持人節(jié)目中出現(xiàn)的人物專訪的“提問”,與文字報道的采訪有明顯的不同之處。文字采訪的提問只是為了獲得材料,了解情況,然后可以再提煉、組織、寫稿。而節(jié)目主持人的采訪往往是一次完成,主持人采訪的聲音也成為報道的一部分,講錯或遺漏甚至會導致整個報道的失敗。對采訪對象來說,面對話筒說話,顯然不能像接受筆記式采訪那樣輕松自如,因此人物專訪對節(jié)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主持人的思想要有新意。
在廣播主持人節(jié)目當中,主持人應該當好主人,采訪對象則是客人,聽眾則是聽談話的客人。為了能使兩類客人一個愿意說,一個愿意聽。就要求主持人的思想要有新意,要讓采訪對象和聽眾對你的提問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采訪對象因此打開話匣子,聽眾也會在主持人和采訪對象的交流中,勾勒出一個具體、生動、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
2.2.采訪前的案頭工作要細致、全面。
富有經(jīng)驗的主持人都有同感,采訪中每一分鐘內(nèi)容都要用多幾倍的時間去準備,這樣才有可能成功。有人說做節(jié)目前寧可準備過頭,而不要準備不足,是不無道理的。只有仔細做好案頭工作,才能使主持人對整個節(jié)目有一個通盤的考慮,胸有成竹,這樣做出的節(jié)目也才能更加引人入勝。同樣,大量細致的案頭工作,能讓主持人對采訪對象了如指掌。
2.3節(jié)目主持人要平視社會。
節(jié)目主持人要不斷地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見到每一個新的采訪對象時,保持平視的心態(tài)相當重要,見到高官不仰視,見到平民不俯視,這樣才能讓采訪對象說出真話。我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有些節(jié)目主持人在采訪較有名望的人物時,往往顯得過于謙卑,這樣,就會使得采訪對象始終處于一個高高在上的地位,聽眾所了解的這個人自然不可能是真實而又全面的。對于一些平民百姓,我們的主持人更應該真心城意,平等相待,如果主持人居高臨下,那么這些人也不會向你捧出真材實料。
3主持人要有把控現(xiàn)場氣氛和局面的能力
節(jié)目主持人的提問要平實客觀?,F(xiàn)在的熱點報道是很受歡迎的,當采訪到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問到一個特別尖銳的問題時,主持人應盡量隱去自己的感情色彩,而用特別平常的態(tài)度提問,這樣反而更能顯示出問題的分量,采訪對象一般也會比較配合地做出回答。而如果主持人夾帶了感情色彩,采訪對象或許就會拒絕回答了,這樣是提問的技巧所在。提問要巧妙,心中一本帳,最好不要連續(xù)地問尖銳的問題,而要循序漸進,這樣的專訪才能波瀾起伏、跌宕有致。主持人在現(xiàn)場,要有一種定力,在遇到一些采訪對象所涉及的專業(yè)領域和專業(yè)知識時,為了表述的更詳盡,往往會滔滔不絕忘記時間,所以主持人要有一定把控現(xiàn)場氣氛的能力。首先不要武斷地打斷被采訪對象的話題,而是悄無聲息地將話題巧妙地轉(zhuǎn)移到事先擬好的話題上來,不要跟著被采訪對象的思路走,而要時時把握采訪的話題和進度。
4結(jié)束語
人物專訪是一種比人物消息更詳盡、更生動地描繪新聞人物的廣播形式,也是一件艱苦細致的工作。采訪無定式可循,貴在高度的責任心,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對于主持人來說,沒有哪一種新聞體裁能比采訪人物學到的東西更多。
參考文獻
[1]虞達文.新聞的可信性與讀者的逆反心理[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5).
[2]張國軍 .新聞可信性論析 [J].江南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0).
[3]溫華.關于融合在新聞中的廣告信息的心理透視[J].湖北社會科學,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