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第二中學 楊 進
支架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江蘇省射陽縣第二中學 楊 進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技巧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支架理論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基礎,可以為學生建立一種臨時的支架,幫助學生根據(jù)已掌握的知識學習新的、難的知識,幫助教師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支架理論;高中英語;閱讀課
支架理論,顧名思義,即教師為學生逐步搭建前進的臺階,是建構主義中一種較為成熟的教學理論。教師引導學生順利開展教學,讓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知識,掌握相關學習技能,并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新課標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在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使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等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逐步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支架理論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影響下,是如今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可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理論支持作用。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教學通常包括五個方面:建立支架、導入情境、探索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以及綜合評價。
(1)建立支架。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學習水平、潛在發(fā)展能力以及學習要求,為它們搭建有效的學習支架。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可操作的相關活動,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與新知識有效地結合,引領學生逐步向深層次學習靠近。
(2)導入情境。待支架建立完成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布置相關任務,或給定與主題相關的話題,或者模擬些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情景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題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3)探索發(fā)現(xiàn)。在該過程開始之前,教師應給予學生詳細、明確的指示,并提供范例和適當?shù)闹Ъ?。在探索過程中,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時對支架做出相應的調整,此外也可考慮讓學生自行做學習支架。
(4)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把學生均分為不同的小組,設計不同的情景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首先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討論合作,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為相對弱的學生提供學習支架,使每個人都能在討論合作中學到知識;之后讓每個小組進行交流,在思維碰撞中擴大知識面,并達成一致意見。
(5)綜合評價。綜合客觀評價應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提出改進的地方,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鼓勵;教師的評價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有助于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的開展。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學生清楚地認識自身的優(yōu)缺點,并加以改進。在評價中,師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得到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斷得到鍛煉。
3.1 科學分析、巧設鋪墊,精心設計課前學習資源
在講課之前,教師應根據(jù)所要講授的閱讀文本,以及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來設計教學資源,避免對相關教輔材料、參考書以及其他教師的教學設計生硬照抄。只有經過科學準確的分析,才能準確定位教學目標,以免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過高或過低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次,在選擇課前學習資源時,應盡量選取和文章主題相近的文章內容來加工處理,在所選文章中要體現(xiàn)出課本中所學文章的重要詞匯、短語以及相關語法知識點,為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學習搭建臺階。這樣的課前學習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增加閱讀量,又能讓他們提前預習知識點,有助于課堂上語言知識以及語言技能的學習。
3.2 搭建支架、設置情景,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教師應結合課前學習資源,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運用簡潔有效的教學方式迅速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為閱讀文章做好鋪墊。切忌過多依賴雜亂又花哨的圖片或幻燈片,而不管是否對學習主題有幫助。教師可以采用猜測詞義、細節(jié)問題、主旨大意和文章結構等閱讀策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來設置情景引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堂中指引學生抓住重要信息線索,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融入閱讀中,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與文章材料學習相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另外,教師還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依據(jù)文章內容設置一個與文中情節(jié)相似的場景,貼近生活,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通過教師示范、小組合作討論以及演講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較為真實的場景中來,學生才能做到對知識有深刻的記憶和理解,并且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
3.3 有效分工、注重評價,精心設計課后復習資源
無論是課前、課堂還是課后學習,每個學生都會遇到獨立思考后仍無法得出結果的問題,這時候教師應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給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出答案,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
此外,學習評價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評價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獲。教師可以利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及自我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所學知識結構的建構能力以及對小組談論做出的貢獻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課后學習資源的設計應當形式多樣,難度遞增,既可設置共同完成的課后任務,也可以設置一些選做的任務,讓學生既能檢測所學知識,又能在新的環(huán)境下運用所學知識,促使學生完成從接觸、學習、理解到運用的過程。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水平和潛在的發(fā)展水平有清楚的認識,以為學生提供恰當?shù)闹Ъ?。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把握支架撤離的時間和“度”,即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盡早撤離,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有耐心地給予幫助。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過程中極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有效利用支架理論,幫助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框架。
冀盈.2014.支架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6):236-238.
周耀蓉.2016.支架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下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