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斗門區(qū)第二中學 趙成裕
思想品德 “生活化” 煥發(fā)課堂活力
文/珠海市斗門區(qū)第二中學趙成裕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币虼耍挥凶屗枷肫返抡n教學走進生活,用于生活,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才能讓思想品德課充滿生機和活力,真正煥發(fā)思想品德課的魅力。
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課第三框 “難報三春暉”教學時,筆者在上課前首先讓學生欣賞公益廣告《為媽媽洗腳》,讓他們從這一則公益廣告中體會孝敬父母的感受,教師隨即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舉出實例說明自已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并讓同學們評評誰是最孝敬父母的。經過一番鼓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就來了,紛紛述說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例子,惟恐自己落后。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跟隨老師一同進入新課的教學活動中。
如果學生能在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學習,其思想就會較為開放、思維活躍,容易產生聯(lián)想和靈感,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容易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成果,這時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主動大膽地進行探究學習。所以,教師應采取靈活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課第三框 “維護社會公平”教學時,筆者拿走了課桌,把椅子圍成了半圓形,仿照中央電視臺的 “實話實說”形式,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氛圍,把課堂教學變成一次訪談的活動,老師是主持人,每小組選一名學生來當嘉賓,其余學生當現(xiàn)場觀眾。整堂課都在組織形式生活化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生交流更真實,師生關系更融洽。同學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美國教育教學中鼓勵學生說:“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筆者認為可以這樣理解: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純粹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想,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三框 “禮儀展風采”教學時,筆者設計了如下活動:先讓學生觀看一段三軍儀仗隊在接受檢閱時的錄象,讓他們欣賞解放軍儀仗隊的颯爽英姿。再讓同學們根據(jù)所觀看的內容,選幾位同學生出來模仿一下,讓他們體驗一下禮儀的風采。然后聯(lián)系我校生活中的實際,作為中學生該以怎樣的禮儀來展示我們的風采。接下來就讓同學分組表演如何站、立、行、笑,讓同學們評價一下誰最能體現(xiàn)我們中學生的風采。最后進一步推廣: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禮儀都有不同的要求。這時,筆者請了幾名同學上臺表演:在家中如何接待客人。通過表演,讓學生明確待客的禮儀要求,并進一步讓他們明白禮儀的重要性。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后探究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導學生從課堂回歸生活,用掌握的知識指導現(xiàn)實生活的中介和橋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課后探究這一欄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讓課堂教學再次回歸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掌握的知識指導自己解決問題。
例如,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二框 “網絡上的人際交往”一課為例,筆者在教學之后,就讓學生做一個社會調查:讓學生去調查社會上或身邊經常上網的親戚朋友,調查他們上網的時間、目的、態(tài)度和后果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調查采訪的資料,寫一篇 《我們如何正確上網》的調查報告。學生通過實際調查采訪,使他們認識到網絡是把 “雙刃劍”,更清醒地認識了上網的利與弊,從而也明確自己今后該如何去上網,做到趨利避害。這樣布置社會實踐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體驗和感悟,在體驗感悟中又發(fā)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覺悟。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說過:“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痹诮虒W中,我們可運用課文中鮮活的事例,喚起同學們的道德情感,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還可以利用學生在課前收集一些時事資料,充實感性材料,滿足學生道德情感上的需求。
例如,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八課第二節(jié) 《合作?競爭?》一課為例,在講授 “現(xiàn)代國家競爭”這個話題時,通過播放有關視頻了解中國當前的國際環(huán)境,認識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認識發(fā)展與競爭的關系,現(xiàn)代的機遇是難得,我們應該抓住機會發(fā)展。最后通過視頻告訴學生,在面臨機遇的時候我們要抓住,也要認識到機遇中包含著風險的,進一步引導學生要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責任,真正理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現(xiàn)實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只有真正地以學生為主體,把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放在教學活動的首位,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構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才能真正讓思想品德課堂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教學才能真正成為一門藝術。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