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斗門區(qū)實驗小學 劉斌賢
勤寫小練筆造就大習作
文/珠海市斗門區(qū)實驗小學劉斌賢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真情;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蹦窃撊绾胃玫剡M行小學語文習作的教學,讓學生 “提起筆來有話可說”或“心中有話能筆下生輝”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運用了 “小練筆”這一形式。
1.描一描圖畫,在想象中表達。教材中有許多插圖,生動形象,直觀有趣,不僅是課文內容的濃縮,而且將觀察方法、思維訓練蘊涵其中,恰當?shù)剡\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是進行練筆的極好途徑。如教學 《少年閏土》一課時,最后講到“我”與閏土依依惜別,表現(xiàn)了他們之間的友誼深厚。借助文中插圖,我讓學生想象當時分別的情景,有同學這樣寫:
天上下著鵝毛般的大雪,閏土穿著單薄的衣服,拿著草帽,正想走,又被我的手緊緊地拽著。我低著頭,淚水已模糊了我的眼睛,我難過地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舍不得你走,我還要和你去捕鳥呢!你走了,我們還會再見面嗎?求你了,別走,別走啊……”閏土用冰涼的小手拉開我的手,對我說:“別傷心了,我們還會再見面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才有散。況且我們情同手足,老天會給我們機會的。我走了,我會給你帶鳥毛和貝殼的。你就別傷心了?!遍c土走了,他一步一回頭,依依不舍地望著我。而我只有呆呆地、目送著他越走越遠……
2.仿一仿寫法,在模仿中習得。如 《秋天》一文,選取了這個季節(jié)里最典型的事物,運用了擬人、比喻等手法形象地描繪了秋天的景色。我教完這首詩后,讓學生做一回小詩人,寫自己熟悉的另外一個季節(jié)。我提醒學生要選取這個季節(jié)里最具典型的事物,模仿詩的寫法寫一兩段話。有個學生模仿第二小節(jié)這樣寫道:春風在田野里奔跑,春風在小路上漫步;春風抓一把野花的香氣,把冬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
3.補一補空白,在填補中提高。如 《窮人》一課,課文在 “桑娜拉開帳子”中戛然而止,沒有了下文,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討論:他們以后的生活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有哪幾種可能?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說隨著生活負擔的加重,桑娜和漁夫不堪重負相繼病死;有的說桑娜寧可送自己的孩子去當學徒也要撫養(yǎng)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說正當他們生活困窘時,漁夫出海打魚發(fā)生了奇跡,打到了一條會說話的魚……然后他們再進行續(xù)寫。
4.改一改詩詞,在訓練中提升。每冊小學語文課本中都編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這些古詩中有學生喜聞樂見的趣事,有詩情畫意的景色,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教學這些古詩時,我總是指導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將這些古詩詞改成寫景或敘事的現(xiàn)代文。這樣的古詩每個學期都有,如果老師能抓住機會進行訓練,學生不僅能對古詩理解得更加深入,寫作的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1.學會觀察,在觀察中豐富話語。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并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恰當?shù)貙懗鲎约簩χ車挛锏恼J識觀察,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如學生作品 《歡樂的元宵節(jié)》: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jié)來到了,我很高興,因為可以看煙花了。
早早吃過晚飯后,我和姐姐來到廣場。廣場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我都差點和姐姐走散了。八點一到,頓時炮聲隆隆,天空變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火箭、紫金花、牡丹花、火龍……說也說不上名字的“圖畫”在空中飛舞著、閃爍著、歡樂著、歌唱著……夜空成了“花”的海洋……
2.學寫體驗,在體驗中表現(xiàn)自我。只有體驗,才會真實。小學生的童年是繽紛的七色花,校里校外,節(jié)前節(jié)后,總有許多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實踐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抓住活動的感受、生活的體驗及時地記錄下來。如 “六一”游園活動、春游活動、主題班隊活動。學生從游園活動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從假日旅游中感受到家鄉(xiāng)山水的秀美,建設的步伐之快;從露一手的班隊活動中感受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從值日生工作感受到同學合作的重要。學生體驗了大自然的純真,體驗了成功后的自豪,體驗了失敗后的自強,啟發(fā)了習作的靈感,學生便能在體驗中暢懷抒寫個性之作。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