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文
?
清心寡欲活出健康
·楊濤/文
清心寡欲指得是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欲念。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巳硕加杏?,如何取舍才是我們真真要思考的。如果我們轉(zhuǎn)換思維,在魚和熊掌之間,舍本逐末地選擇魚又會是什么樣的結(jié)果?想一想孔融,因為讓梨選擇了小的,便留下了一段佳話。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笔恰度纸?jīng)》里的一節(jié),說有個叫竇燕山的人,生活十分節(jié)儉,不看重身外之物,卻廣積善德,幫助窮人,還建了40間書院以供窮人子弟免費入學(xué)讀書。他的5個兒子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全都考中進士,成了名揚天下清官。據(jù)說清心寡欲的竇燕山,身體一直很健康,而且很長壽,在古代人均壽命不到40歲的時候活了足足82歲,最后無疾善終。竇燕山的例子也告訴我們清心并不是無心,而是要我們學(xué)會在繁華的世界里保持一顆素淡的心,滿足于現(xiàn)有的生活。
當(dāng)年蘇軾吃了一味野蔬后寫下“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里的“清”字用得特別有意思,把一份清爽,一份滿意說成是清歡,并倡導(dǎo)人世間最有味的就是這種清淡的歡愉,體現(xiàn)了蘇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也因為如此,蘇軾為官期間仍想著要造福百姓。在徐州,他身先士卒與民共守黃河長堤;在杭州,他帶領(lǐng)民眾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所以蘇軾的文章才永遠充沛激昂、格調(diào)健康。同樣是吃,我的兩個朋友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婁底的朋友說話斯文、處世大方,我在她家住過三天,和她一起下廚準(zhǔn)備一日三餐。只是她家的廚房,所有的佐料里只備了鹽,無論葷素,都是熟了后放少許鹽就出鍋,我也相信正是這種寡淡的飲食,使得她有了不食人間煙火般的文靜和秀麗。而我的一個同事,則是把各種各樣的調(diào)味料放了滿滿一櫥柜,就連做個小炒肉也要將嫩肉粉、雞精、三鮮等七八種調(diào)味料都放一遍,結(jié)果每道菜出來,味道都特別重,而我這個同事也和她做出來的菜一樣,長得十分厚實。最關(guān)鍵的是,前面那個清淡飲食的朋友身體一直很健康,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弱不禁風(fēng),而后面這個重口味的同事卻經(jīng)常不是拉肚子就是胃不舒服地跑醫(yī)院。
寡欲指的是在吃喝玩樂的過程中不隨心所欲,盡量減少各種欲望。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不去想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也不因為要達到某種目的而不擇手段。早在2500年前,老子強調(diào)說:“重積德則無不克……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币馑季褪侨绻覀兡軌蚩酥扑接?,就能夠長壽,這里的清心寡欲又有與世無爭的味道。
我們常四處打探健康長壽的秘訣,其實最好的養(yǎng)生秘訣就是清心寡欲,所以說只要我們寬寬心心地過好每一天,便能健健康康地頤養(yǎng)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