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媒體該和“二次元”談談
欒說一畦POINT
“二次元”已然從虛擬世界移步現(xiàn)實世界了。2016,媒體也該與“二次元”好好談談……
媒體矚目的2016春夏 LV廣告上月驚艷登場,與往期不同,這一次廣告女主不再是好萊塢的明星臉,而是一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虛擬人物——《最終幻想》中的“二次元”女主“雷霆”(lightening),“雷霆”拿著新一季LV的各類包包繼續(xù)上演著奢侈品的世界流行,只不過這次支持者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最終幻想》的超級玩家,他們將對“雷霆”的熱愛遷移到對LV的品牌認可上,這些超級玩家就是被貼上標簽的“二次元”人群。
據(jù)艾瑞數(shù)據(jù),2015年中國核心“二次元”人群達到5939萬,“泛二次元”人群達到1.6億,“二次元”總人數(shù)接近2.19億?!岸卧闭S著年輕一代的成長逐漸成為“三次元”世界里必不可少的文化因素。
何謂“二次元”?他們是怎樣的一群人,有著何種訴求?根據(jù)百度定義,次元即維度,目前分為“一次元”,即小說等非圖像構成的作品;“二次元”,即動畫、漫畫、游戲等以人造或大幅人為加工的非寫實畫面構成的作品;“三次元”,即真人電視劇、真人電影等以真人表演寫實畫面構成的作品;“2.5次元”,即真人表演與人造動畫合成作品,以及由ACGN作品衍生而來的舞臺劇等真人表演作品,Cosplay也被認為是“2.5次元”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二次元”人群主要是指出生于1984—1995年期間,童年時期受到歐美及日本的動漫以及電子游戲雙重影響的人群。這些人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全新維度里”,并且致力于“把二維世界的信息整合進三維世界中去”。
“二次元”人群自去年以來進入資本及主流視野原因如下:首先,這個人群的數(shù)量激增。核心“二次元”人群由2013年的2000萬增加到2015年的8000多萬,加上“泛二次元”人群,2015年整個“二次元”人數(shù)已達2.19億,已占到總人口的七分之一強,巨大且不斷增長的人數(shù)引起了各方關注;其次,新技術豐富了“二次元”的玩法。出現(xiàn)了大量的“二次元”APP、彈幕網(wǎng)站等新的呈現(xiàn)方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第三,“二次元”經(jīng)濟漸成氣候。隨著“二次元”市場規(guī)模擴大,加之其人均消費的數(shù)值、頻次都較高,未來“二次元”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50億,目前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這對資本及新進入者頗具吸引力; 第四,“二次元”的核心群體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登上主流舞臺,原本是“亞文化”的“二次元”文化影響力逐漸增強,為主流文化接納并逐漸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岸卧比巳河腥缦绿攸c:
1.獨立與抱團
“二次元”人群一方面崇尚獨立的價值觀與特立獨行,一方面又喜歡在小圈子里抱團。于是就形成了兩種分野:一群人是被推崇的“大神”,一群人是死忠的“粉絲”,兩個人群互相需要、相互取暖、相親相愛。
2.封閉與去封閉
對于“三次元”空間的人們,“二次元”世界有著進入壁壘,是個相對封閉的世界,比如說你不懂動漫、網(wǎng)絡游戲,你很難理解他們常用的一些語言、符號、行為。但是對于“二次元”空間中的人們而言,它又是個去封閉的分享世界,比如很多“御宅族”都會利用FTP來分享他們的動漫作品。
3.虛擬與現(xiàn)實世界的連接者與互動者
“二次元”人群在虛擬世界里互動得相當頻繁,他們是各種新型社交工具的嘗鮮者,他們熱愛創(chuàng)新,追求新奇。一方面他們浸泡在“二次元”世界,但同時又渴望將“二次元”的符號烙在現(xiàn)實世界中,他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Cosplay,同時讓現(xiàn)實世界認可并推崇“二次元”世界中的人物(比如“雷霆”作為LV的代言人)。他們渴望做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連接者與互動者,希冀以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完成與主流社會的互動并最終實現(xiàn)影響。
4.享樂主義與消費主義的合體
在中國“二次元”的核心人群與90后人群重疊度非常大,這一群人與他們的前輩不同,沒有經(jīng)歷過物質短缺年代,又大多是獨生子女,自小便物質富足、寵愛有加,且很小就開始接觸網(wǎng)絡等新技術。他們身上有很強的享樂主義與消費主義印記,愿意為自己的愛好付費且出手闊綽。據(jù)測算,“二次元”的人均消費達1700元,而一些深度的Cosplay扮演者更是有很強的消費力,幾千元一套的“l(fā)o服”(洛麗塔風格的服飾品)有幾十套。
2016年湖南衛(wèi)視跨年晚會發(fā)布了主打“二次元”的“芒果表情”;2016年第一個月,“二次元春晚”就要在宋城上演了……顯然,“二次元”已然從虛擬世界移步現(xiàn)實世界了。而這一切,僅僅才開了個頭,2016,媒體也該與“二次元”好好談談……
欒軼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傳播學博士,經(jīng)濟學博士后,新媒體專家,北京大學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