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棕北中學西區(qū)小學部 王 亮
藝術教育,尤其是小學音樂教育的獨特德育教育意義和價值被越來越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德育課程,音樂教師應該擔負起對小學生進行音樂啟蒙的責任,同時,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應深入挖掘可以利用的大量人文信息,從而培養(yǎng)起小學生辨別美丑和是非的能力。下面,我們就來淺談一下能在音樂教學中開展的德育元素。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队螕絷牳琛贰稘M江紅》《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典型的抗敵御侮的愛國歌曲,《歌唱祖國》《共產(chǎn)兒童團歌》都是歌頌新中國,激勵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歌曲。這些歌曲的內(nèi)容深刻,藝術性強,感情真摯,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在學習愛國主義題材的曲目時,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歌曲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愛國主義的德育滲透,例如,在講述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歷史的過程中讓學生來體驗愛國主義情感,在教唱歌曲和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體驗愛國主義情感,在介紹作曲家和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體驗愛國主義情感等,這種德育滲透教育在不知不覺中由學校課堂教育延伸到了校外教育,從而來啟迪小學生的思想觀念。
在音樂課中進行集體主義也是培養(yǎng)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徑。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都具有愛表現(xiàn)自己的心里特征”。因此,音樂課堂能滿足學生好動、求樂、愛美的要求,他們對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表現(xiàn)愿望。如鼓樂隊、合唱隊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珍惜集體榮譽、嚴守紀律的良好品質。在平常的訓練中教師要經(jīng)常讓學生去感受整體聲音的協(xié)調性及和聲效果所帶來的美感,感受到整體的凝聚力,認識到自己是整體中的一員必須服從整體。通過刻苦努力地訓練,使學生知道美的聲音是通過不懈努力換來的,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同時對學生的集體主義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將生活當中的關注點從衣、食、住、行逐步過渡到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由于人們過度森林亂砍亂伐,造成水土流失、全球變暖、沙漠化等問題,使我們的地球變得十分脆弱。歌曲《小蜻蜓》《我是少年阿凡提》等作品出現(xiàn)在平常的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環(huán)保教育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觀、聽、感去加深小學生的節(jié)約環(huán)保意識。
音樂教學活動過程是知識、技能消化的過程,更是落實德育目標的主要途經(jīng);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有意識的挑選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媽媽的吻》《感恩的心》等音樂作品在音樂課欣賞、表演、創(chuàng)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一首音樂作品的德育要點確定以后,就要借助音樂知識、音樂手法、音樂的途徑去進行引導和滲透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讀歌詞、談體會、舉例子等形式,理解歌詞含義,挖掘出以上德育目標;再通過情景模擬、參與實際表演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具備了“知恩、感恩、報恩”這種好品質的人。
在欣賞我國的民族音樂和民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優(yōu)美的動人的民族音樂旋律,使學生感到存在于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大量的音樂財富,對生活強烈的樂觀態(tài)度油然而生。如在欣賞賀淥汀創(chuàng)作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告訴學生這首短小精致的鋼琴小品是聞名中外的優(yōu)秀鋼琴作品之一,在歌曲《放牛山歌》等利用課本上直觀形象的插圖,通過故事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變化,使學生仿佛看到農(nóng)村少年兒童騎在馬背上,在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風光里,和小伙伴們嬉戲玩耍的情景。歡快、優(yōu)美的樂曲,悠揚清麗的旋律,讓學生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積極面對生活并熱愛生活的感情。
根據(jù)音樂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選擇大音樂家,大作曲家,大演奏家的生活軌跡,學習歷程,成名之路,分析他們?nèi)松械母呱星椴?,例如,貝多芬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個堅忍不拔、勇于反抗、不向命運妥協(xié)的崇高形象,可以激勵當代學生在逆境中奮勇前行。以此引導學生以大家為榜樣、標桿,樹立心目中目標。
總之,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笨梢?,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逐漸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觀,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萬能固定不變的方法,應注意把思想教育與音樂訓練結合在一起,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新時期德育的特點,對德育的方法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總結、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