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飛武
漫塑,無處不“豐兄”
文 楊飛武
王增豐人緣極好,行業(yè)內和朋友圈眾人都稱“豐兄”。“豐兄”既是昵稱,亦是尊稱。
2009年春,我第一次偶見豐兄的漫塑人物時,便被深深地感染了。我以為,能在陶土捏塑之間構建夢想、創(chuàng)造快樂,并作為一種藝術追求,是何等的人生樂事!后來,在廣東佛山邂逅豐兄并共進午餐,相談甚歡,頗有相見恨晚之感。爾后,自然而然便更加關注其人其作。觀其捏塑,聽其論藝,品其作品,我覺得他是一位睿智、幽默、有追求,并洞明世事的漫塑家,待人處事深沉、厚樸、真誠。我以為,其“我俗我土我開心”的漫塑人物與著名雕塑家許鴻飛“我肥我俗我快樂”的肥女人有異曲同工之美,既富于藝術情趣,又凸顯一種浪漫情懷與藝術境界。
近幾年,時時聽到豐兄的名字,處處見到其漫塑人物。本文的標題有兩層意思,一是行內言及漫塑,無不提及“豐兄”;二是看到漫塑,無不多是“豐兄”的大作。
美術界有“畫如其人”之說,豐兄則是“人如漫塑,漫塑如人”。他光頭圓臉,留著一撮小胡須,戴一副大框架眼鏡,言談舉止間帶著三分客家山民的淳樸、四分部隊老兵的豁達,以及三分藝術家的幽默。豐兄大智若愚,風趣詼諧,本尊即活脫脫的一個漫塑人物。廣州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沈平先生稱其:長著一副漫塑式的形象,揣著一顆漫塑式的心態(tài),操著一口漫塑式的鄉(xiāng)音,過著一種漫塑式的生活……確實,但凡見到其人,似乎都會聯想到“漫塑人物”。而點擊“漫塑”兩字在網上搜索時,屏幕上便會彈出一串王增豐及其漫塑的圖文。這除了其漫塑藝術成就外,也得益于其廣結善緣、樂善好施的品質及其人格魅力。
《雙槍》 王增豐/作
豐兄原來癡迷根藝創(chuàng)作幾十年,作品頗豐,出版有專著《根魂律動》,蜚聲業(yè)界。2000年,因緣巧合,他與天津泥塑大師于慶成偶遇,兩人一見如故,亦師亦友,于老師把他帶入了漫塑領域。此后,其便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以陶土塑造“開心泥人”之路。
漫塑,萌芽于原始社會初期的巖畫和陶塑,起步于新石器時代,繁榮于漢代。我國的漫塑已沉寂了數百年,當下正瀕臨消失。漫塑屬于泛雕塑的范疇,是漫畫與泥塑的結合體,既具漫畫的元素,又有泥塑和雕塑的基因,其先天便有民間藝術的成分,重在表現普通大眾的喜怒哀樂。漫塑語言的通俗、稚拙、樸素及其視覺體驗、泥土氣息更貼近民眾,這正好賦予扎根于民間的豐兄無拘無束、廣泛、輕松、鮮活的漫塑表現空間。
豐兄有十分豐富的人生閱歷,從軍人到銀行行長到工藝美術大師,從根雕到漫塑到陶藝,每一身份、每一階段都有型有款,有聲有色,可謂一個個“華麗的轉身”。也許他不認可“華麗轉身”的說法,一路走來,其中的彷徨、寂寞、酸甜苦辣確實不為人知。與漫塑結緣后,他似乎“返老還童”,常自嘲自己是“沒點正經的人”。其實,他骨子里始終保留著軍人的執(zhí)著和豁達。其軍人情懷,其幽默詼諧的性格,其情其性潛移默化、順其自然注入“開心泥人”中。有哲人說,世界上最美好的享受不是美味佳肴,亦并非權勢地位,而是以自由之心棲落藝術之林,讓藝術進入生活并成為愛好,因此,人生便有一種深入骨髓并與眾不同的氣質。
《高端之約》 王增豐/作
《鼓吹》 王增豐/作
豐兄說:“樸實的陶土讓我得以擁抱藝術,漫塑讓我有了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寄托,也讓我找到了抒發(fā)藝術情感的載體?!币活w泥心漫蕩,以獨特的視覺和幽默的手法,捏塑世間百態(tài),笑塑人生。關注現實及現代人復雜、矛盾的內心體驗與豐富情感,表達自己對人性的思索、感悟以及對當代文化的思考等。其創(chuàng)作不拘成法,強調表現對象的主體特征,夸張地凸顯人物的個性特質與精神,并以心靈的妙悟與瞬間的靈感抵達一種境界。此外,他在夸張、幽默中試圖將漫塑的人間百態(tài)與大眾文化、精英文化及人文精神嫁接,詮釋一種既有世俗情感、現代生活氣息和人物個性特征,又超越世俗,具有人文關懷及浪漫主義色彩的藝術本質。他說:“每件漫塑作品都有我的生活體驗和情感表達,我的喜怒哀樂都糅在其中?!敝袊に嚸佬g大師鐘汝榮稱豐兄的漫塑:“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元素和西方現代漫塑的表現形式進行糅合,表現中國漫塑的當代性,為現代漫塑帶來一種新的精神、新的審美氣象?!?/p>
近年,年屆古稀的豐兄徹悟:“快樂是一種生產力,當今世界最需要的是笑聲?!彼坪跻褜ⅰ爸圃扉_心與傳播快樂”作為后半生的一種寄托與使命。我以為,豐兄漫塑的意義,不僅在于其以藝術的名義,將傳統(tǒng)的漫塑帶入了當今的生活時代,并從中營造一種“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大俗大雅,給人們帶來幽默,帶來笑聲。還在于他將我國瀕臨失傳的漫塑藝術傳承下來,讓其重登大雅之堂,并培養(yǎng)了近萬名學生及數萬名“粉絲”愛好者,令漫塑后繼有人。他還將漫塑藝術廣泛地傳播出去,令其在省內外乃至海內外的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可是功德無量之舉!
說漫塑,無處不豐兄,確實有夸張的成分。然而,豐兄的作品,其學生與“粉絲”,其人其作在業(yè)界的影響,確實無處不在。一種藝術門類,或曰一種藝術形式,如此“霸道”地被一個人緊密捆綁,如影隨形,或多或少,可以說明豐兄的“能耐”以及他在其中的影響力。作為當今漫塑領軍人物之一的豐兄,其人其藝、其所作所為都是值得稱道,值得仰視的!
王增豐人民藝術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藝自愿者,廣東省、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顧問,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及碩士研究生導師。祖籍廣東梅縣,現居廣州市,高級工藝美術師,現任廣東省锃風藝術研究院院長、廣東省文史館工藝美術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嶺南民間工藝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民政職業(yè)技術學校工藝美術專業(yè)技能大師、傳承廣州文化100雙手形象大使、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