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圣
(廣東省惠東縣實驗小學)
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打造和諧美麗校園
李加圣
(廣東省惠東縣實驗小學)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校發(fā)展的靈魂,是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精華,蘊涵著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依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建設優(yōu)良、健康、和諧、寬松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師生良好精神家園的創(chuàng)建,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自重、自愛、寬容、互助以及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構建,培養(yǎng)新一代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弘揚;傳統文化;指導;校園文化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币粋€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了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影響。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對加強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了整體規(guī)劃、分層設計,明確了系統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和實施步驟。要求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內容滋養(yǎng)青少年學生心靈,激活青少年學生心中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保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固有的根本。學校是教育活動的主要陣地,在學校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項持久的工作,也是一項高水平、高要求、高專業(yè)的工作。它主要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如何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打造和諧美麗校園。本人結合自己學校就這一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
眾所周知,物質文化看得見,摸得著,最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唯有精神觀念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種頑固的排他性,變革實屬不易。但精神觀念文化是最核心的,制約著整個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水平。目前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最大的難題就是構建先進的校園精神文化。就物質文化而言,各校校舍越造越漂亮,校園建筑的造型與空間布局越來越講究,校園現代教學設施越來越完善,校園的美化、綠化、凈化也做得越來越好,固然物質文化也能折射出精神狀態(tài),但作為精神觀念文化的集中反映,各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追求,離現代教育對學校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教育的功利色彩,商業(yè)化傾向較濃,無視學生主體發(fā)展的應試教育仍很有市場。一些學生在物質上崇尚消費,在精神生活上崇尚現實的快樂,將道德原則等同于等價交換的市場經濟原則,對精神動力的淡漠、對金錢功效的崇拜,已嚴重影響他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人生價值的追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于克服學生的冷漠和浮躁心態(tài),重建學生的人文價值關懷和理想,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一種自立自強、勤勉不懈的奮發(fā)進取精神,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價值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弘揚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塑造學生自尊自信、不卑不亢的獨立人格,培養(yǎng)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我、不悲觀、不放棄的精神,讓廣大學生志存高遠,為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zhí)著追求。因此,我們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要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我國是一個很講傳統的國度,傳統文化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影響著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將持久地產生影響,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寶貴的遺產,理當發(fā)揚光大。但也無需諱言,傳統文化中與現代教育思想相抵觸的有礙于現代意識確立的那部分內容也往往被我們所繼承,而成為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如古人對教師地位作用的界定,常被學校用來開展尊師教育的依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生關系,使教師擁有先天的權威,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傳統的學習觀強調勤與苦,那種懸梁刺股式的刻苦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誠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不少學校把勤奮刻苦作為校訓,孜孜告誡學生:勤奮再勤奮,刻苦再刻苦,掠奪式的智力開發(fā)就是在這樣一種歷史文化背景下得以持續(xù)下去并使之具備了合理性,這是值得商榷的。
教育要面向未來,要有現代意識。表現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就是既要繼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色彩,又要體現現代意識。如今,中國社會正處于向現代化發(fā)展的重要歷史時期,經濟高速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體制正處于轉軌階段。這一以現代科技為根本特征的社會變革,帶來了社會文化在價值選擇、內容、存在方式的多元化和全方位變革。一方面,傳統價值系統受到挑戰(zhàn),而新的主流的價值體系尚未形成,各種不同價值觀的相互撞擊尤為激烈;另一方面,在中國趕超發(fā)達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外來文化以十分強勁的勢頭滲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無疑,外來文化參照系的確立及適度滲入,具有推動本國文化發(fā)展轉型,加速現代化進程的積極價值,但它也有消極影響的一面。如不加防范,就可能淡化對民族文化的情感,出現文化殖民化的傾向。時代在呼喚新文化體系的確立。但它恰如躁動于母腹中的胎兒,仍處于孕育期。校園文化就是處于這一前所未有的復雜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這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外在于學校的社會存在方式作用于學校,使社會文化影響與原有的學校文化之間產生眾多的矛盾、沖突。同時,它又滲透到學校內部,造成學校內部文化的復雜生態(tài),如新舊教育觀念的碰撞、校內文化氛圍原有傳統的打破等等。傳統的校園文化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它需要實現面向未來的轉化。當然,如葉瀾教授所言,這種轉化,既不是拒時代變化于校門之外,同樣,不能把以往的經驗文化包括教育本身的傳統棄之不顧。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并不意味著故步自封,閉上眼睛不看世界。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才形
成我們的民族特色。新文化只有扎根于傳統文化之中,從現實生活中重塑規(guī)范,提煉理想,才能成為其有現代意識的校園文化。
如何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1)開展更多關于優(yōu)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教學滲透,深入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推崇仁愛、追求理想、積極進取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質。學校要豐富國學資料庫,加強學校在國學領域的專業(yè)研究,便于師生對國學的研究和學習。提倡和鼓勵學生組成各種“品讀國學”興趣小組,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2)精心組織活動,讓學生在優(yōu)秀傳統文化熏陶下升華思想,精心設計和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例如邀請校內和校外專家舉行弘揚傳統文化的系列專題講座;充分利用節(jié)慶日和紀念日,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不斷加強學生理念、信念教育;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主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書畫比賽、歌舞比賽等,讓學生感悟經典、啟迪人生。(3)領導高度重視,營造高雅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從制度上重視,開展“書香校園工程”,從學習傳統文化入手,構建“德育特色學?!薄拇胧┥现匾?,真正從根本上凈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營造道德色彩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校園設施建設上,布置具有豐富傳統文化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教學樓等都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機統一。(4)充分利用新載體,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傳統文化的輿論氛圍,堅持正面宣傳教育為主,管理和使用好板報、校報、廣播電視和校園網絡等輿論宣傳陣地,形成具有很強凝聚力和明確指向性的輿論環(huán)境。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讓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課堂教學相伴隨,打造和諧美麗的書香校園。這校園不僅是文化的圣土、學生的樂園、教師的舞臺,也是文明的順延。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卻是穩(wěn)定漸進的,優(yōu)化的校園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成熟之果。
[1]葉瀾.更新教育觀念,創(chuàng)建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J].知識經濟與教育科研,1998(12).
[2]戴聯榮,薛曉陽.小學班級文化建設[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3.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涵養(yǎng)小學生心靈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2015YQJK102)的研究成果。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