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趙建+王宇+李志偉
課題來源:
河北省社科聯項目,社會認同背景下的大學生教育管理研究,課題編號:201303345
作者簡介:
馮趙建(河北工業(yè)大學,天津,300401,助教)
王宇(河北工業(yè)大學,天津,300401,講師)
李志偉(唐山師范學院,河北唐山,063000,講師)
[摘要]:21世紀,網絡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最搶眼的詞匯,而互聯網已經形成了一種無處不在的文化。法制思想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網絡日益影響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時代,作為網絡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和網絡背景結合起來,才能切實提升網絡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法制思想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
[關鍵字]:網絡化;法制思想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個地區(qū)的文化、價值觀念、生活等都在隨著網絡的日益滲透而發(fā)生變化,大學生群體是網絡文化的主力軍,自然受到的影響更為廣泛。因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網絡化背景下大學生法制思想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努力探索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法制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新載體。
一、網絡化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
1、網絡化有利于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綜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學生接受終身教育理念。大學生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被動地位有所改變,變被動為主動參與?!熬W絡—學生”的信息機制逐漸形成。 隨著網絡化時代的發(fā)展,教育越來越注重質量和內涵發(fā)展,終身學習的理念日益得到認可,也是現代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
2、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際交往能力。根據江蘇某高校大學生網絡調查表明,62.3%大學生上網是為了聊天、玩游戲,上網持續(xù)的時間過長,會使精神狀態(tài)長期保持亢奮,很容易引發(fā)下網后的身心疲憊、食欲不振、睡眠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對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 同時,網絡的信息良莠不齊,最容易導致樂不“思書”大學生群體的增長,這批人在課題上無精打采,無法集中精力聽課,有的甚至逃課去上網。網絡虛擬空間的交流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停留在文字符號中,遠離現實的生活狀態(tài),長期迷戀網絡世界的人,會變得在處世態(tài)度上消極,也會弱化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二、網絡化對高校法制思想教育工作的影響
網絡給我們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也給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的大學生網民帶來許多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從而給高校法制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1、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導致廣大青少年大學生文化底蘊的降低,各種價值觀念一擁而入,讓大學生無從鑒別。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性格發(fā)展。網絡的開放性很容易受到相異思想的沖擊,使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傾斜。特別是網絡中時常發(fā)生黑客、暴力、色情、詐騙等失范現象,會削弱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引發(fā)大學生自我意識的暴漲和法制思想觀念的漠視。
2、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了新的機遇。目前的高校法制思想教育,主要還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一課的授課和形式比較單一的專題講座形式,對于大學生法制教育應該從新手入學開始著手,同時貫穿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并且可以與誠信教育結合起來,讓大學生在潛意識中逐步樹立規(guī)則意識,按規(guī)矩辦事,提升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作為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應該立足網絡化帶來的新環(huán)境,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為我所用,不斷的創(chuàng)新,切實提升大學生法制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感染力。
三、網絡化時代提升大學生法制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1、強化大學生網絡法制思想意識。
我們都有能力進行使用和操作世界上有許多的技術,但是并不是隨心所欲的,因為市場約束我們的是法律和社會道德。網絡世界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獲取他人的賬號和密碼已經不是一件難事。通過不良信息網絡的瀏覽,可以制造和傳播網絡病毒。這些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達到,但是能夠做到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要這樣做。畢竟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網絡空間和現實生活一樣都是我國社會的一個領域,并不是一個為所欲為的地方,而是一個受到法律約束和保障的空間。在公民可以輕易的獲取海量網絡信息、享受網絡資源的同時,若在網絡空間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也同樣受到法律的懲罰。
2、完善上網規(guī)則,進一步推動校園網絡道德的規(guī)范化、實效化。
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防止網絡違法行為的發(fā)生,但不能從在根源上解決問題。道德輿論始終是一種“軟約束”,很多時候并不能完全發(fā)揮作用。只有制度化的約束與道德輿論上的約束兩方面相結合,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效用。目前為止,我國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網絡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等規(guī)范性文件,結合我國的現行法律,應該注重引導大學生清楚地認識網絡空間的法律規(guī)則,遠離違法犯罪,樹立守法的網絡規(guī)則意識。另外,高校要非常注重推進網絡道德規(guī)范,凈化網絡環(huán)境,提高校園網絡法制意識,才能預防和控制校園網絡失范行為的發(fā)生。
3、建立高校網絡法制思想教育基地,推動常態(tài)化、機制化建設。
高校要廣泛發(fā)掘社會力量,用真實的案例呈現網絡法制知識和法制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梢栽诠簿?、法院等單位建立網絡法制教育基地,有條件的高校應聘請公檢法機關的有關專家定期到高校開展專題報告,有效將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利用典型案例開展教育網絡法制教育,利用真實生動的案例更能讓學生把握法律的標準和規(guī)則。畢竟案例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更有效的引導大學生認識網絡虛擬空間中,由于主體的隱匿而導致的有罪與無罪模糊、合法與非法難以判斷等問題,切實提高大學生網絡法制意識水平。
總之,網絡化時代給大學生法制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既要堅持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又要適應網絡化時代背景下的新局面、新要求,開創(chuàng)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在網絡化的當今時代,應該充分利用好“網絡”這個有力的思想武器,為大學生法制思想教育工作增添新的、更實效的內容,使網絡更好的為大學生法制思想教育工作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