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婧
論文摘要: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教育“真”開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教育從“善”而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教育從“尊重”中伸展;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逃龔摹扒椤备兄猩A
關鍵詞:
教育、情感、升華
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這話真的很有道理呢。教育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教和學,而是一種合作和共贏的關系。明白了這個關系,教育的路便在腳下,便在一片燈火通明處。
尋找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要在教師的內(nèi)心有這樣強烈的理想,并在教師的教育行為中去體現(xiàn),進而使學生在精神和心靈上得以引領和提升。我們的教育生命也在學生的成長中得到升華!
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教育“真”開始
這是金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中的一句詩。元好問對陶淵明詩的評價是,陶淵明所描寫的對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沒有什么奇特之處,然而他的詩并不淺薄,總能夠讓讀者在平淡中見真情,樸素中見智慧。細細品位,會讓人感到一種真實和自然帶來的愜意之感。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為使學生‘需之切,教師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庇闶菑恼嬷虚_始的過程。教師要認識自己的價值、明確自己的職責、堅守自己的陣地,而學生則在敬愛老師的努力引導下,做好自己的事,使自己有理性、有知識、有能力,富有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成為身心健康的人才。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自然流淌的過程,生命科學是鮮活的、靈動的,尊重這個規(guī)律,教育就富有了生命,課堂就富有了活力,學校的教與學就富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發(fā)自于心靈深處的。教育要于真實處見真情,與無聲處見內(nèi)涵。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教育從“善”而行
這兩句詩出處為龔自珍《已亥雜詩》。這位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的詩氣勢縱橫。從字面看,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謂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忠貞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其高尚志節(jié)更能感召年青一代。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偉大情操,令人肅然起敬。這兩句的通俗解釋:落花并沒有忘記樹根的哺育,帶著無限的眷戀深情地告別樹根,寧化作春泥而護樹根,以回報樹的養(yǎng)育之恩。
育人的事業(yè)就是一個從善的過程,用大善和大愛,成就學生的一生。它是繼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善的思想、啟發(fā),引導教育學生培養(yǎng)樹立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善的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善的教育包括: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生活、善待校園、善待社會、善待自然,它囊括在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善的教育呵護著每個心靈健康的成長,這也使德育工作中更有抓手,有的放矢的開展各項活動。
教育家愛默生說:“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蔽覀儗嵤┑男禄A教育就是實施善的教育。只有善待每個孩子,善待每個如花的生命,才能讓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麗,更加芬芳。
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教育從“尊重”中伸展
在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中,我重新感受教育,感受教育帶來的溫度與陽光。在秋陽照耀下,楓葉流舟,層林盡染,燦若朝霞,艷如云錦,并不比二月春好遜色。透過秋的這片紅色,人們清楚地感受到秋天與春天一樣的魅力,那種流連忘返和心曠神怡,便是生命的眼睛,是情感中最瑰麗的一抹彩虹。
葉瀾曾說過:“每一個熱愛學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師,都不應該輕視作為生命實踐組成的課堂教學,由此而激起學生自覺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每一節(jié)課都能得到生命滿足的愿望?!弊鳛榻處煹奈覀?,課堂成為我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課堂上的40分鐘是學生生命的40分鐘,也是教師生命的40分鐘,而這個過程的傳遞紐帶就是尊重。
有一位很受學生喜歡的班主任老師,她的第一節(jié)班會課,一定是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和學生們一起欣賞畢淑敏的一篇散文《我很重要》,并讓同學生大聲地朗讀:“回溯我們誕生的過程,兩組生命基因的嵌合更是充滿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機遇的產(chǎn)物……對于我們的父母,我們永遠是不可重復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一個……假如我們先他們而去,他們的白發(fā)就會從日出吹到日暮,他們的淚水就會使太平洋為之漲潮……”學校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有著不同個性和不同成長經(jīng)歷的人,情字更應當首,使得每個生命都得到敬畏和尊重。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正是因為心靈與心靈尖的尊重,才實現(xiàn)了教育這個漫長而優(yōu)雅的過程。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教育從“情”感中升華
《別董大》【唐】岑參的詩中,今天看來,卻是給我這樣的感覺,別后的憂傷,別后的激勵,即使天涯海角,走過萬水千山,即使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也定有一份情誼藏于心間。
世間有一種愛,她的偉大在于她的無私和包容,在于她的理解和美麗,那就是師生之間的愛。教育是從情中走來到情中結束的一個活動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包括學生和老師都是主角,教師對學生的情從一句同學們好開始,延伸到課堂的每個角落,在每一個生命的相遇中,教師的一字一句、一個眼神、乃至一個動作都是學生們幸福的一個源泉。教育要源于“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獨特的生命體中得到重視和認可,那是一種教育的情懷,需要用教師足夠的思考和學習來打造和提升,那更是學生成長中的一種渴望的情懷,我們要始終面向全體,尋找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并讓師生的生命都煥發(fā)出青春的活力。
教學中要以學生好學、樂學、會學為出發(fā)點,以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成功為歸宿。而這個過程中,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傳遞和發(fā)展的過程是一種信息流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具有發(fā)展?jié)撃?、獨特發(fā)展需求的個體。而這個傳遞的過程中,“情”就是傳遞的紐帶。教師對教育的情意,對學生的情意,對教學的情意,都在這種奇妙的情感中完成的交融和互動。有情的課堂,應是一種以學生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的課堂。有情的課堂才可做到民主、平等、寬松、愉悅、自然、真實、靈動、開放、鮮活和和諧,從而關注人的發(fā)展,充滿活力,充滿詩意,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活動。endprint